《湘南奇谭》
第32节

作者: rhk翁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倒是我抬头看到供销社面前的坪里,一个穿着深蓝布衣的老人,正在一张大竹垫上晒腊鱼。那个老人身材高大,红光满面带着笑容,正是玉宝的爷爷。
  我不确定昨晚是不是见过他,但是看着他高大的身形,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没有丝毫的感觉。一个那么大的人站在那里,我却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一般,我心里有些奇怪和惊讶,无法表达出来意思。

  穿过了马路,沿着供销社坪里下边的小路,可以看到坪边虬曲大树的老根,还有惹人喜爱的青苔蕨类。当然最重要的是,有一些荆棘刺类植物,那冒出来的新芽扒皮后可以吃的。
  我又走到了石板小路上,这里可以看到供销社和村委大院,围成的那座巨大的建筑。
  这里明显高出许多,下面就是新开辟出来的水田和菜土。当然还可以看到那巨大建筑下的黄土,据说黄土地埋人是最好的。我之所以突然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我记得人凤的堂客死了,而这里当初是坟地的。
  阳光很大,天气也很晴朗,我却是没有害怕。不过刚刚绕过几丘水田,迎面看到了唐遇仙抡着一把扁担,正快速的朝这边冲过来。他面色似乎有些狰狞,吓得我呆立当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快到上面去,快到田埂上面去!”唐遇仙一边冲着我大叫,我才看到他恶狠狠的神色,居然不是对着我的。
  因为来势太快,加上又是突然,我吓得呆了一呆,也忍不住往田埂边坡上爬。幸好离着有些距离,等我爬到边坡上拉着野草站住的时候,才看到他一边抡着扁担打什么。
  “汪汪!”一阵狗叫哀鸣声传来。
  一条灰麻色的土狗,消瘦的似乎只剩皮包骨头,尾巴完全的都勾在了屁股下面,呲牙咧嘴一瘸一拐的从田埂小路上跑来。
  唐遇仙在后面抡着扁担恨恨的打,可能因为那狗有条腿受伤了,被狠狠的打了几下。尤其最后一下扇在它左腹上,那巨大的力道直接把它打到了下面的水田里。

  旁边田土里有人在干活,便扬嗓子问唐遇仙干嘛!我看着他一下一下的抡,打的那狗哀鸣渐渐变小。可能感觉到有些安全了,我又下到了石板路上来,却看到那狗缩在那田里,已经只能吐血沫子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感觉这条狗在狠狠的盯着唐遇仙,一对眼睛有些血红的感觉。虽然已经不能起来,而且口里还在哼哼的哀鸣,但是我丝毫不怀疑,只要唐遇仙一停手的话,它就会扑过去。
  唐遇仙一边用扁担打,一边说这狗尾巴都勾到两条腿下面了,又不是附近人家养的,肯定是条疯狗了。如果不马上打死的话,咬人就不好了。
  那扁担暴雨一般落下,看得我心里发沭,最后那狗呲着牙不动了。鲜血也染红了水田,虽然踩到了不少水稻,但是唐遇仙也没有在意自己的举动。
  我忽然想到刚刚那个被咬的女人,不知道是不是这条狗咬的,我感觉双腿有些发软,飞快的往家里跑。即使脑海里都是那狗的样子,血红的眼睛,呲着牙的嘴巴,唐遇仙已经打死它了,我也很是担心。
  大人对我气喘吁吁的跑回家,似乎没有感觉到惊讶。妈妈似乎也没有在家,无人来干涉我疾跑的这些细节。
  大院里这个时候还住着不少人,闲暇的时候就都会聚在一起。不过听说过了这个年之后,就有不少人家是要搬出去了。因为很多人感觉老房子太旧了,要在外面建砖瓦房。
  就是后来的人们也是一贯如是,他们有了砖瓦房,就想把房子建成和城里一样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就是因为这些冷冰冰的房子,让他们逐渐少了许多的温情。
  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将来,这个时候大家感觉能够搬出去住,是一种能力和骄傲。
  乡里人夏天的下午还算悠闲,外面的太阳还是很大。老爷们都光着膀子,就是一些妇女也只穿着一件棉背心,大家都找阴凉的地方舒坦。
  我们住的这种大院老屋的建筑,都是老式的飞檐高耸,前有梁阶避雨遮阴,旁有影墙挡风和遮阴,比后来的钢筋混凝土房要舒服。按照中国传统的建筑来说,也是要漂亮很多。
  我回到大院的时候,大院里大部分的人都闲着,坐在大院堂屋门口的木方上避暑,闲聊着一些乡里的家长里短。
  因为家家户户没有什么**,大家相互之间也没有什么隐瞒的,所以说话都是很实在。有人估计着今年自家田里水稻收成的,也有预测山上柑橘柚子是不是会丰收的。
  自从国家政策下来田土到户之后,外面的城市已经开始发展,而乡里人的反应还是比较慢,很多人还是在温饱里挣扎着。至于每年的劳作能不能挣到钱,对于乡里人来说,还是一个大多数人都还没有想到的问题。
  这个时候的家庭,一些有手艺的人家,往往出去帮工的话,倒是能够得到一些额外的家用补贴。至于出门做生意,还是很多人不敢想象的事情。

  不过据说乡里已经有人,因为做生意和忙副业,家里已经挣到有几千块的身家  。但是这些数目和家产,对于大多数的农家来说,这还是一个遥不可及,和不敢想象的事情。
  像我父亲在钢铁厂上班,据说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十块钱,就是加上奖金和厂里效益好,一个月也不会超过两百。,很难去想象和极度的羡慕。
  我们这个村子还算比较开明,和接受外面的事物比较早的。因为有些农家会厮弄一些青菜,挑到村口挨着钢铁厂的位置,卖给那些双职工家庭。虽然每天收入不多,至少比别处已经好了太多。
  我知道就是我们这个小村里,还有人家人口太多,还要担心田地里的水稻不知道够不够吃,还要想着红薯土豆来补充。我记得我爷爷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受到打击,我上学以后他便自己种一些调料卖。
  这些大多数便是湘里盛产的葱蒜,不过爷爷种植的用心,一般都要比别家好。可能顾忌到我父亲的颜面,爷爷没有挑到厂区去卖,而是每次都在村子的路口这边,也有些供不应求。
  我便陪爷爷出去过几次,每次爷爷卖完之后,都会带着我去街上走走。一路会捡一些烟蒂,拿回来研磨好之后,重新自己用纸片卷好用来抽。
  乡里人一般抽的都是自己种的旱烟,自己晒自己切自己卷。像供销社里卖的卷烟,一般的农家谁会舍得买。爷爷其实并不穷,他有退休的工资,但是我知道他很节俭。
  即使这样,我每次看到他用手绢包的那些钱,也会有些羡慕和惊讶。那都是一些分钱和毛票,都是他种菜额外挣来的。他总是拿那几分钱给我买个油饼,或者一个香喷喷的菜包子。
  至于哪天花一毛五分钱,给我在供销食堂买上一碗肉丝面,那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喜事,或者菜卖的很好。我怀念那碗肉丝面的味道,后来却再也没有吃到过。
  就像这样的奢求,也就只是我可以享受到,村里的那些小伙伴,居然没有人有过。因为这个时候挣一毛钱都是很难的,大人哪里会舍得给家里的小孩浪费。
  逢年过节可以吃上一口肉,或者碰到一些吃酒宴席,会有一些荤菜上桌,这是这个时代里,大人小孩都最开心的事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