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汉高帝刘邦的一生》
第13节作者:
汉唐星空 可以想象一下,宋王向其他诸侯展示自身力量时的情景,宋王偃拿起一个铁钩,用力一拉,铁器便被拉成了面条,然后把铁面条往釜里一扔,霸气的说道,告诉厨工,中午我和各国的元首们吃铁面条。荒唐的记载,荒唐的想象!
宋国灭亡了,宋偃王死了,繁华的偃王城也成了废墟。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一场战争,有人欢喜有人愁。
梁国大夫刘清终于可以离开这令人窒息的大梁城了。他得到梁王的命令,要在偃王城的废墟上重新建一座新城。于是刘清父子乘坐马车缓缓驶出大梁城,向东南驶去。
大夫刘清是否与三国灭宋有关,史书上已不可考。但刘氏家族却分享了灭宋战役的胜利果实,并以此为跳板,逐渐发展壮大。
日期:2016-10-05 19:37:56
三、边城丰邑
2200多年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在气候、地形、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竺可桢,在1972年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以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把过去5000年的气候变化划分为4个温暖期和4个寒冷期。
由于本书的主人公是刘邦,所以论述的是刘邦所生活时代的气候特点。如果读者诸君对中国各个时代气候变化感兴趣的话,不妨阅读原文。
以下内容节选自《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并有所删改:
1. 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
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080—公元前3600年)和河南安阳殷墟(约公元前1400—公元前1100年)的发掘表明,当时猎获的野兽中有竹鼠、獐、水牛等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而现在西安和安阳一带已经不存在这些动物了。此外,从殷商留下来的甲骨文,可以看出当时安阳人种稻比现在大约要早一个月。在山东历城县发掘龙山文化遗迹中找到一块炭化竹节,有些陶器外表也似竹节。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竹类的分布在黄河流域,可直到东部沿海。
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以假设,五千年以来,竹类分布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1至3个纬度。对照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温度,可以说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比现在年平均温度高2℃左右,正月份的平均温度高3°—5℃。
2. 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公元1400年)
物候是指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
周代初期,气候还是温暖湿润的。但是,不久就开始恶化了,比如汉江在公元前903年和公元前897年就两次结冰。
然而,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81年)又和暖了。《左传》中提到,山东鲁国过冬,冰库里得不到冰块。
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而且在商周时期,梅子被普遍用来调和饮食,因为当时醋还无法被生产出来。这说明梅树的普遍性。
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清初的张标研究了秦朝《吕氏春秋》中的物候资料,认为秦时春初物候要比清初早三个星期。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桔在江陵(四川),桑在齐鲁(山东),竹在渭川(陕西),漆在陈夏(今河南南部)。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
……
丰邑在战国末期是写成“丰邑”,还是“酆邑”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困惑。大概是汉武帝时期,重新规定了地名的写法,凡是表示地名的,都要在旁边加上“邑”,所以“豊”被写成了“酆”。在今天的“一简字”中,“丰”、“酆”和“酆”都被简化成“丰”。或许这个原因正是产生上述问题根源的所在。
“丰”是象形字,形状犹如萌发枝叶的植物,代表茁壮成长的一种趋势或过程。“丰”与“沛”组合在一起为“丰沛”,表示雨水充足而草木繁盛的意思。丰沛地区处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在2200多年前,这里五风十雨,森林繁茂,沼泽遍布,放在现在至少是5A级国家湿地。
而“豊”字在甲骨文中,其形状犹如古代盛放祭品的器皿,代表着一种结果。 以“豊”为偏旁的“醴”字代表一种低浓度的甜酒。总之,“豊”字与器皿、食物、祭祀等有关。另外,在周代时期有一个豊国,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和湖北省交界处。
出土文物也证明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在1983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记载“栎阳、长安、频阳、临晋、成都、□雒、雒阳、酆、云中、…、新丰、槐里、雍、好畤、沛、颌阳,郎中司马,尉司马,秩各千石,丞四百石。”句中的“新丰”是刘邦仿造丰邑而建造的新城,目的是为了安慰父亲刘煓远离故乡落寞的心。虽然没有出现“丰邑”的字眼,但从“酆”、“新丰”两处就可以看出,丰邑的“丰”确实是“丰”。
具体到丰邑这座边城,由于经常下雨,所以气候温暖的同时又显得十分湿润,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很高。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顿觉心旷神怡、精神抖擞。天空是湛蓝色的,仿佛被认真洗过似的。白云是洁白的,是那种一尘不染纯净的白。森林是翠绿的,原生态的绿色,非常养眼。空气中弥漫着幽香,不知是何种花草所散发。此时此地,无需担心大气污染、粉尘污染、噪声污染、灯光污染,更不必忧虑各种食品添加剂、人工合成食物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原生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人下地耕耘,女人在家纺织。
当然,前提是没有战争!
对于边境城市而言,战争似乎是永远不变的一个主题。然而,对于丰邑,则不然。自从宋国被齐、梁、楚三国瓜分后,丰邑成为了三国交界处。
但是幸运的是,三国之间再也没有大规模的战争发生。其中,齐国于公元前284年被联合国军群殴后,差一点亡国,缓过气后的齐国成为了一个和平主义国家,对西方六国的争斗变得心灰意冷、不闻不顾,直至秦军攻至临淄城下,齐王建举白旗投降;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扣押,3年后死在了秦国,之后秦国对于楚国的军事进攻一直没有停止过,逼得楚顷襄王和楚考烈王这对父子三次迁都,楚国哪有心思再对梁国开战;梁国则是出现了一个伟大人物——公子无忌,即刘邦的偶像,在公元前258年,组建联合国军,一路向西,群殴秦国,秦国吓得一时不敢出函谷关。
而刘氏家族时刻守卫着这座城,让她温柔、安静的沉睡者,防止她陷入战争的噩梦中。
丰邑城内的大部分居民以故宋人为主,其余由齐人、鲁人、梁人,当然还有楚人。 宋人是殷人的后裔,尽管宗主国由殷商变为姬周差不多八百年了,但他们还保留着殷人的生活习惯,与周人相比,区别明显。比如说祭祀,宋人习惯于用白色皮毛的牲畜,而周人习惯于红色皮毛的牲畜;在服饰上,宋人以白色为主,周人则无所谓,;在生存上,宋人习惯于经商周人则习惯于农牧;在信仰上,宋人崇拜祖先,周人崇拜上帝,此处的上帝指天神;在传承上,宋人以“兄终弟及”为主,周人则以“父死子继”为主。凡此等等,不胜枚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