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就接着说:“看您的面相,最多只能封侯,但是地位还不牢固。看你的后背,则贵不可言啊。”(贵不可言通常就是指做天子)
韩信听了很惊讶,“先生您这话是怎么说的啊?”
蒯通一看韩信上钩了,于是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
“天下刚开始造反时,英雄豪杰只要建个名号,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就会自发地聚集到他们的周围。这个时候,大家考虑的只是如何推翻秦朝的统治。”(这是在说明起兵反秦是正义的事业)
“而现在呢,楚汉之争只不过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罢了,本来就和围观的吃瓜群众没半毛钱的关系。可因为战乱,却把全天下的人都牵扯了进来。没有罪过的人粉身碎骨,肝脑涂地,一家老小全部都暴尸荒野的,数都数不过!”(这是在说明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为了一己之私给全天下带来战乱,是不义之举。看出来了吧,古时候人说事,首先就要抢占道德的制高点。)
然后蒯通啰嗦了一通楚汉争霸的过程,这里不多赘述。
接着蒯通话锋一转,进入了正题。
“精锐的军队在地形险阻的地方接连收到挫折,储存的粮食也就快要吃光了,老百姓受战乱之苦,无不怨声载道,而又不知道该依靠谁。按照我的估计,要摆平天下的祸乱,只有圣贤之人才能做得到。”(这是给韩信准备了一顶“圣贤”的高帽,以此为圈套,等韩信来钻。)
“现在项王和汉王的命运全都由您来决定。您帮汉王则汉王胜,您帮项王则项王胜。我愿意推心置腹,说出我的愚见,但担心您不能够采纳。如果您可以听从我的计策,那么就应该同时对汉王和项王友好,让他们两人共存。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这种情况下谁也不能先动手,谁先动手就会受到另外两家的联手攻击。这样您头上顶着“圣贤”的光环,手头上又有战斗力强悍的军队,占据了强大的齐国,而燕国和赵国都听命于您,在汉王和项王的后方空虚地带布置军队,威胁他俩,再高举‘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大旗,为天下百姓请命,这个消息肯定上《头条》,会向风一样快地迅速传遍天下,引起全天下之人的共同响应,没有人不敢不听从。然后乘势分割大国的领土,削弱强国的势力,分封诸侯,这样做就德行归于齐国,全天下都会服从于您。看看齐国的地形吧,拥有胶水和泗水流域,用仁德对待诸侯,谦虚恭谨,那么全天下的诸侯都会手牵着手来朝拜您啊!”(这哪里只是教韩信自立为王,和刘、项平起平坐啊?分明是教韩信收服天下,进位天子之道!)
“我听说老天爷给你的你却不要,反而会因此惹来麻烦。到了约定好的上路的时辰却没有出发,一定会因此而受到牵连。(‘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我说的话。”(临了还要小威胁一下韩信)
相比武涉的说辞,蒯通的这一番话就要高端、大气、上档次得多!首先,三分天下已经不是为了韩信自保而已,而是为了阻止战争,为了全天下的百姓着想的大义之举了!其次,三分天下的后果也不是只让韩信和刘邦、项羽平起平坐,而是让韩信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裹挟天下人心,打着仁义的旗号,逼迫刘邦、项羽就范,然后分封天下,号由己出,一举爬到刘、项的头上。
但是,大家仔细想想,蒯通的理想能够顺利地实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在那个乱世,仁义这块遮羞布已经不知道被扔到哪里去了,比的就是谁嗓门大、胳膊粗。韩信三分天下而自立,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暂时阻止住刘、项的争斗,但由此就可以让天下诸侯都“服听而归德于齐”,“相率而朝于齐”,无异于痴人说梦。同时,这三人之间的平衡又是非常脆弱的。只要有一方足够强大,灭掉剩下的两方只是个时间问题。纵观中国的历史,合才是历史的大趋势,正如《三国演义》开头第一句话说的那样,“分久必合”。
当然,在蒯通那个年代,有史以来就是实行的分封制,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还是一个由秦始皇嬴政整出来的新概念,大家普遍不能接受。所以陈胜吴广一喊“造反”,响应他的人才会那么多。
日期:2016-12-19 00:38:21
淮阴侯韩信—一代军事天才波澜壮阔却结局悲惨的一生——之十四
韩信回答道:“我韩信长这么大,就没遇到过像汉王这样对我好的人啊!汉王把他自己的车子给我乘坐,把他自己的衣服给我穿,把他自己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了别人的车子就要分担别人的灾祸,穿了别人的衣服就要心怀别人的忧愁,吃了别人的食物就可以为别人的事情去死。(‘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怎么可以见利忘义呢?”(这或许真的是韩信的肺腑之言)
蒯通说:
“您自以为对汉王忠诚,就可以建立万世功业,我却认为你的观念不对!”(直接否定韩信“岂可以向利倍义”的观念)
“当初张耳和陈馀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两人是老弟兄、铁哥们,为刎颈之交,后来却因为张黡、陈泽之事起了争执,由此两人翻脸。”(拿张耳、陈馀的故事来举例子)
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张耳和陈馀这一对老弟兄。《史记—张耳陈馀列传》里记载,这两人都是大梁人(今河南省开封市),在当时就以贤明著称于世。陈馀年级比张耳小,又曾经做过张耳的门客,因此对待张耳就像对待自己的父亲那样。秦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两人共同拥立赵国的后人赵歇为赵王。后秦军主力章邯和王离攻赵,张耳辅佐赵王歇困守巨鹿,陈馀带兵前来救援,却感到兵少不敢和秦军交战,想等到齐、楚的援军到了再打。张耳派手下张黡、陈泽去陈馀那里搬救兵,陈馀给了他俩五千士兵。张黡、陈泽是忠义之士,带着这五千士兵攻击秦军,结果全军覆没,而张耳却不知道这回事。后来项羽击败了章邯和王离,解了巨鹿之围。张耳见张黡、陈泽走了以后音讯全无,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就问陈馀这两人的下落。陈馀据实已告,张耳却不相信!认为是陈馀私下里杀了张黡、陈泽。由此两人有了矛盾。后来张耳收了陈馀的兵权。并跟随项羽入关灭秦。由此被项羽封常山王。赵王歇没有跟随项羽入关,被项羽改封为代王。陈馀虽然也没跟随项羽入关,但项羽听说了他的名气,封陈馀为侯,封地三个县。陈馀不服气自己只被封侯而张耳却能封王,便联合齐国,发自己三个县的士兵,偷袭并打跑了张耳。从此,两人反目成仇。陈馀迎回了被改封为代王的赵歇,重新立赵歇为赵王。而张耳丢了地盘,只好投靠了刘邦。
回来接着说蒯通的话。
“张耳背叛了项王,投靠了汉王。汉王给了张耳军队,和您一起进攻赵国,在泜水南岸杀了陈馀。张耳和陈馀还是刎颈之交呢,如今陈馀的脑袋和身子都分了家,这两个人成了天下人的笑话。这两人当年的交情,是全天下最好的了,而到了后来却相互攻打,非要致对方于死地,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人多欲望多了,灾祸就会发生,同时人心又难测啊。现在您想要用忠信和汉王结交,您和汉王的交情能比得上张耳和陈馀的交情深吗?而您和汉王之间的事情,又要比张黡、陈泽的事情大得多了去了!所以我认为您相信汉王不会威胁到你是大错特错!”(用张耳和陈馀的例子说明友情在利益的面前是多么的脆弱,同时指出韩信对刘邦的地位构成了威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