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1-11 09:22:46
荀赵对峙
前面我们分析了晋国这两年内面对国际国内诸多问题的手忙脚乱,应对失措;平王室也派出了籍籍无名的暇嘉,晋国六卿一定是遇到了大事,无法脱身。
什么事呢?荀赵对峙。
对峙的原因,极有可能是赵氏家族认为,赵朔之死的元凶就是荀家。
荀氏家族有没有可疑之处呢?当然有。我们一直强调,赵盾与荀林父两人一直就是对手和政敌;在邲之战中,赵同赵括等人配合了先毂的盲目冒进,拒绝服从中军将荀林父的指挥,荀赵之间始终有隙;邲之战后,经过系列安排,先毂竟然再干蠢事,终于遭遇灭族惨祸,这件事至始至终都是荀氏家族操刀。后经伐狄之战,荀氏家族成为最大受益者;加上荀首入卿,六卿天下三分其一,荀氏家族已经迅速成长为晋国第二大家族,有能力与赵氏相抗衡;所以,赵氏家族怀疑荀氏家族在赵朔之死问题上做了手脚是很正常的。
然而从荀氏家族的角度来看,或者从后来赵氏被灭族的步骤和责任分担的历史来看,却未必。赵氏灭族的几个步骤,是荀氏主导灭掉先毂,最后则是栾书出面干掉了赵同赵括,那么赵朔是谁杀死的?很可能就是郤克。
此外从理性的角度看,荀氏家族已经得到了很多,或者说该得的都得到了,邲之战的责任推卸掉了,此时智慧如荀首,则应该尽可能低调,尽可能避免与各大家族发生冲突,所以此时荀氏家族出手挑起自己与赵氏家族的矛盾,实属不智。
郤克则不同。我们还可以看看士会下台之际的语焉不详,看看赵朔死在郤克上台之际,看看郤克的无厘头表演,加上我们的那个推测,郤氏父子的背叛带来的秘密协议或者默契,应该可以判定,郤克与赵朔之死有很大的关系。
既然如此,怎么会出现荀赵对峙?显然是有人有意为之,以便转移和隐藏真正的责任人。当然,这个人还是郤克。
郤克很成功。荀赵对峙成功的掩盖赵朔之死的真相和凶手;唯一美中不足的,他没有想到情况有点失控:荀赵对峙的时间有点长,两年多还没有停止的迹象;荀赵是晋国两大家族,他们的对峙相当于晋国内战。作为执政大臣的郤克看到情况有点不好收拾的时候,他决定利用自己当年在齐国受辱一事,继续假装愤怒,用鞌之战来制止和约束荀赵之争:大敌当前,不可内讧,有什么问题,也要等鞌之战结束再说。
看看鞌之战,你会发现,郤克在出兵之际曾经认为七百辆兵车规模少,要求晋景公增加一百辆。可是出征后人们才发现,他只率领了栾书和士燮两人出战!鞌之战晋国六卿,只出动了三卿。联想到郤克只求必胜的心情和抱怨兵少的记载,显然,晋国内两个大家族荀赵的兵力,竟然无视鞌之战,无视中军将郤克!
荀氏对历次战争的态度似还有所保留;赵氏兄弟自从赵盾去世一直到最后被灭族,每逢遇到战争,都是积极的主战派,为何这一次面对鞌之战,却选择了不出兵?
在晋国已经是“国君可以含垢,郤克绝不受辱”,大权在握、强势如郤克, 为了缓和或者转移国内紧张局势,不管抗楚同盟,不顾兵力不足,悍然发动了鞌之战。
晋国几大家族自此后再无宁日,几大家族不断地互相联手攻击某各家族,完成之后联盟拆分再重组选择下一个目标继续攻击,这个模式一直持续到三家分晋。
看点在于,当栾郤联手灭赵的时刻,荀氏和范氏(士会)都站在了旁观者的立场上。士会家族的立场可以理解,荀氏家族怎么会置身事外呢?荀赵两家的矛盾如此鲜明,在赵氏灭族的时刻,居然没有荀氏家族的身影?
再往远一点看,三郤家族被灭的时候,竟然是栾氏和荀氏联手!左传交代了栾书和郤氏矛盾发展的过程,却只字不提荀氏和郤氏矛盾从何而来!那么我们要问,荀氏和郤氏的矛盾从何而来?
我们可不可以推出来这样一个判断,郤克利用和嫁祸荀氏家族,导致赵氏家族误认为荀氏家族害死了赵朔,两家不可开交之际,主政大臣郤克只好冒险发动鞌之战,转移了国内风险的进一步加剧?但是在战争期间或者之后,荀赵终于把问题弄清楚了,至少两家的矛盾得到了缓和,而荀氏则把这笔账记在了郤克身上?
郤克做为中军将,对晋国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国内纷争四起,差点造成内战,国际上孤家寡人,盟国纷纷倒戈,抗楚大局被彻底破坏。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可惜此时楚證hong王已经去世,楚国没有机会来插上一杠子,否则的话,乱局就会从晋国国内蔓延到国际上。
日期:2016-11-12 05:13:12
赵朔之死11
荒唐的戰爭起因
左传里最精彩的描写战争的场面,当属鞌之战。参战双方的众多人物都被塑造得活灵活现:不论是韩厥执法,还是郤克救人;亦或是解张、郑丘缓驾车;以及齐顷公和高固战前的动员;还有逢丑父冒充齐顷公救主;以及齐顷公三次杀入晋军大营只为救回逢丑父等等,都精彩纷呈,以至于几千年后我们都叹为观止。
然而,细节描写再精彩,故事再迷人,也无法掩盖这场战争的荒诞。这是一场莫名其妙的战争。
有人在讨论鞌之战中的原因时,往往会提到两点,一是郤克之辱,一是齐国争霸。关于齐国打算与晋国争夺霸权的说法,完全是不着边际猜测。
自从齐桓公去世以后,齐国内乱就几乎没有停下来,直到齐顷公的父亲齐惠公,齐国局面才稍微稳定下来;鞌之战此时齐顷公上台不到十年,齐国哪里有足够的力量与晋国争霸?而且自从晋文公取代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以后,齐国的自我定位一直是很清楚的,就是做晋国的助手。
前632年,城濮之战,齐国的国归父、崔夭支援晋国。战后,齐昭公参加了晋文公主持的践土之盟。
前620年,齐昭公参加赵盾主持的扈地之盟。
前612年,齐攻鲁,晋宋卫蔡陈郑许曹在扈地结盟,同时策划攻打齐国,齐国人馈送给晋灵公财物,得免诸侯的进攻。
前592年,郤克去齐国聘问,遭到了齐顷公母亲萧同叔子的羞辱,晋景公雖然拒绝郤克出兵要求,但在盟會上逮捕了齊國三位大臣晏弱、蔡朝、南郭偃;后经苗贲皇劝告不可因小失大,才放了三大臣。
前591年,晋卫攻齐,至阳谷。齐顷公与晋景公在缯地会见订立盟约,公子强为质。
前589年,鞌之战,齐军败绩。
前588年,齐顷公到晋国朝见。
前586年,齐顷公参加晋国主持的虫牢之盟。
前584年,齐顷公参加晋国主持的马陵之盟。
前582年,齐顷公参加晋国主持的蒲之盟。
前578年,齐灵公参加晋国攻打秦国的麻隧之战。
前576年,齐国国佐参加晋国主持的戚之会。齐国高无咎参加了晋国主持的钟离之会。
前575年,鄢陵之战,齐军在战后到达。齐灵公参加了晋国主持的沙随之会。参加了随后的攻郑之战。
从上述年表可以看出,齐国在鞌之战前和鞌之战后,都没有任何试图挑战晋国霸权的迹象。
这个说法的荒唐之处还在于,齐国如果打算争霸,也应该把目标对准此时的霸主楚国,而不是晋国;因为只要把楚国打垮打敗了,霸权自然就是齐国的,何必多费一道手续去和晋国杀得昏天黑地?霸主楚證hong王可是刚刚去世,如果打算争霸,怎么能够忽视放弃这样难得的机会?
鞌之战被说成是齐国打算与晋国争夺霸权,这么不靠谱的分析,居然数千年来被人们当做定论。
至於郤克受辱事件,至今已经过去将近四年;这其中郤克已经把士会提前赶回家抢夺了中军将宝座;为了郤克个人的恩怨,晋国一下子就抓了齐国三大臣;而且还与卫国联合伐齐,打得齐顷公亲自出面求饶,并把公子强作为人质抵押给晋国。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了,郤克把自己受辱事件反复夸大,借此大做文章,四年后再次以此作为发动鞌之战的理由,是不是很难说得通?
回顾晋国当初杀死先毂之后,面对楚證hong王围宋九个月的挑衅,置之不理,北上伐狄,可能仅仅是为了杀死酆舒;因此郤克反复夸大受辱事件,也可能是自己无法平息荀赵对峙的国内乱局,从而转移热点的好手段。
如此荒唐的鞌之战,与晋国历史的哪一场战役可以做比较的话,那就是令狐之战了。
鞌之战和令狐之战都是针对晋国的邻国开战,一个是西边的秦国,一个是东边的齐国,然而齐秦这两个邻国本来都可以做为对付楚国的重要盟国,结果秦晋之间成了势不两立的宿敌;晋齐之间也在短期内不可能形成共同抗击楚国的力量。
两次开战的理由都非常怪异奇葩:令狐之战是赵盾另立夷皋而强硬赶走了应邀来礼送公子雍的秦军;鞌之战则以四年前受辱和帮助鲁国打齐国来解决齐鲁矛盾。两场战争都破坏了抗楚大形势,都给晋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令狐之战后,秦国彻底关上了与晋国和解的大门,与晋国死磕到底;鞌之战后,齐国反应还算是比较理智,没有如秦国那样一边倒,也与晋国死磕。
如果齐顷公也与晋国一刀两断,也像秦国那样彻底转向,与晋国死磕到底,晋国不但将遭到左右两侧的夹击,甚至有可能会面临楚齐秦三国联手的局面而陷入无休止的战火。如果出现那样的情况,历史可能会完全被改写,三家分晋,可能根本不是韩赵魏了,而是齐楚秦了。
当然,这也是一种假说,不论读者是否同意,我们都需要继续看郤克的表演。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