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猎手》
第19节

作者: 蒋聊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1-14 20:34:00
  11
  我跟庄友谅打听了判官的消息。这个城市的判官,姓崔,我们老熟人了。
  友谅说,好像有点异样,崔判官联系不上,可能溜了。他还证实了那个小道消息,随着新城隍庙开建,可能又会冒出一个判官。
  在这个传说的体系中,城隍下面有判官这种属吏。我们听说过,没见过。我们见到的是在世判官,这类人据称能走无常,给阴司当差。
  总会有人说自己去阴间走过几趟,讲得绘声绘色,任何时代都有这样的人。所谓的真实,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自洽。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自洽,那么在这个文化认同范围里它就是真实的。而在更大的文化范围,或在另一个层面来分析,它就很可能不真实。
  我们也可以说这些都是现象,而非本质。现象总是与我们的想象达成妥协或合谋。事物以我们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者说,我们看到的总是我们所做出的形象化理解的内容。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区分某人的说辞是否是刻意的谎言,因为判断的方法就是看他的叙述能否在这个文化认同范围里获得证据支持。
  所谓“走无常”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
  一般来说,每个地方城隍所属的在世判官就一个人。在世判官都跟猎手有联系,多数猎手就是通过判官获得阴司承认的。两者之间是合作与利用的关系。他虽然在阴司传说体系里做了个小官,在现世却很可能什么也不是。所以很多时候猎手们并不拿在世判官当回事。
  日期:2016-11-14 21:03:00
  这是我了解的一些符合和不符合传说的基本内容。也许我还了解更多一点,比如我知道猎手实际上不依赖判官那一套认知体系。当我以“现象与本质”这个模型来理解时,我就已经脱离了聊斋所确立的世界观。
  没办法,我天然地是个聊斋猎手,我出现于这个世界时就是这样的设定。作为活在现世的猎手,我的生活触角延伸所及,就必然建立起我自己的一整套能够自洽并能经得住检验的认知。所以在这样的基础山上,我自然对所谓新城隍上任的消息感到非常怀疑。
  我的认识是超出了这个体系吗?还是本就来自于这个体系的深化?
  工程师说“你来到的就是这个世界”,是什么意思?如果她指定的世界只拥有一个理想的大纲,而我深入其中却发现了生活的庞杂以及盘根错节,并因而有了自己的逻辑和认知,这算是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吗?
  我得说说救我自身而言作为猎手的一些能力设定。
  成王把我需要的两幅图片都打印了出来,效果还很好。
  我要把雅雅驯獒犬的那幅图像做点手脚。我将一牛奶包装箱拆开,铺平,用别针将那幅图别在上面,这就形成了一个硬实的平面,可以将它立在我的餐桌上了。我再将我的青铜古镜跟它面对面地立起来,两者之间相隔一本杂志的距离。
  青铜镜背面有四山纹,压着一些图符。当然是仿制的。真正的青铜古镜动辄拍出几十上百万,我要真拥有这么一昂贵玩意儿,肯定拿它去换了钱,不会捂在手上。青铜镜唤不出妖魔,也不会自己带着什么诅咒,通往什么神秘所在。我这面镜是托朋友从考古实验室里买的,他们会复制这种工艺,复制得惟妙惟肖。镜面经过仔细研磨,非常平滑光亮,我常用它来对照着刮胡子。我刮胡子的时候,从未见到里面冒出一只鬼来跟我抢镜头。也许某天有另一个我从镜子里走出来呢?我的想象力到此为止。

  日期:2016-11-14 21:26:00
  我对它的把玩和使用,只是为了开发出它的能力。
  五行之金,本天地所生,载着存世的信息。镜子已经是一个模型,反映了它所搜知的信息,背后的图符则将这些信息锁定并镇住。它就是一种模仿。而作为仿制品,又是对真正的古镜的一种模仿。(真正出土的古镜,其实往往锈蚀得不可用。)猎手本身具有模型方面的范导力量,如果运用得当,因势利导,就可能根据对象物自身的这种特点(比如我的青铜镜)开发出某种能力。
  这个能力就是对信息的统合能力,所谓的“综合统觉”。
  放置于青铜镜面前的那幅图,所具有的本是杂多的信息,并不能构成一个统一体,所以是一幅没有生命的图。那些信息全都散佚在时空里。青铜镜则将信息聚合起来,就像一个具有时空跨度的生命体。图像在它面前会具有自我,那个在先的没有信息而具有统合信息的自我。这幅图反应出来的就是一段意识,就像一段音乐,一段活动的影像。当然它并没有真正的生命或灵,只是个假象。但是相对于灵界来说,进行了自我统摄的图会被看作是有灵的,看起来就是一段意识,一段音乐或一段影像,而不是被看作一副毫无动态的图像。

  我把它们放好,就上床去了。图像会在青铜古镜的映射下慢慢获取统觉能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