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眼里的水浒英雄们》
第13节作者:
一样秋花 日期:2016-11-20 15:45:28
二十七、《水浒传》里的三个女人
我说的并不是梁山上的三位女汉子,我说的是潘金莲、玉兰和林冲娘子。
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中的人名都有些寓意,同样《水浒传》中的一些人名也有寓意,比如潘金莲和玉兰。
潘金莲的知名度是真大,在电脑上只要敲出个潘字,金莲两个字就自己跳出来了。金莲两个字有什么寓意呢?在古代金莲这两个字其实是特指女子的脚,俗称‘三寸金莲’。脚在古时候是女子的第二性征,相当于现在的胸。古人写到美女总免不了对脚的描绘,就连《西厢记》里张生初见莺莺时也是从莺莺的脚部开始描绘的。潘金莲和西门庆偷情也是从潘金莲的脚开始的。所以作者给她取名金莲就已经有了色的暗示。
反过来玉兰就大不一样了。玉兰是一种花,而且这种花从古至今都是纯洁淡雅的象征。玉兰这个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从她的肖像描写从武松的反应来看,她的美丽优雅已经令武松倾倒。作者对这个人物也没有用过一个恶劣的字眼。写这个人物时他用笔极简,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不重视这个人物,反倒是突出了这个人简单素洁的特色。玉兰象一张白纸还未经描画就死于武松之手,所以她才永远纯洁干净了。作者让她冤死在武松刀下大概是不想看到更糟心的结局。倘若玉兰不被武松所杀,她的结局会怎样呢?多半会被张督监送给别的什么人,或者甘脆自己糟蹋了。貌似作者忽略了这个人物,其实我倒是觉得作者有心成全她的纯洁和无辜。
但是《水浒传》中最完美的女人还不是玉兰,是林冲娘子。玉兰毕竟还牵扯到了诬陷武松的嫌疑,虽然她可能是被迫的。但林娘子身上没有任何污点,她美丽贤淑,为保全名节不惜自杀身死,真称得上是古代妇女的道德模范了。但让人奇怪的是这么一个觉得挺重要的女子,作者却没有给她一个正面的肖像描写,只是在给林冲送行她哭晕过去时,捎带的提了两句。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连蒋门神的小妾这么一个次要的角色,他都给了一个大大的特写镜头,而能让高衙内茶饭不思的林娘子却没有容貌特写,不是挺奇怪吗?也许在作者眼里她再怎么好也只是别人的老婆,或者他并不感兴趣这个贴着道德标签的女人,仅仅只是因为林冲的故事里需要这个角色而已。再或者连他自己都不相信会有这样的完美女人。也是,《水浒传》里男人们都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君,女人又差不多都是**,单单这个林娘子完美的有些令人生疑。可是这个人物形象太模糊,模糊的也令人生疑。
看了《水浒传》中各种女子的形象,觉得作者好象对女人缺少信任,尤其是漂亮的女人。他经历过什么我们是没有办法知道了,但显然对女人存有偏见。
日期:2016-11-21 12:55:26
二十八、卢俊义为什么没有风险意识?
卢俊义,绰号玉麒麟,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二。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他叫‘玉麒麟’,可见他不只是本领高强,外貌还十分俊伟出众。这还在次,他还拥有万贯家财,被称为北京第一富户。他养尊处优,要什么有什么,实在令人艳羡。假如不是被迫上了梁山,那么他这一生或许就会无忧无虑、风平浪静的过下去了。可是宋江和吴用盯上了他。
吴用为了赚卢俊义上山,亲自来到大名府(也就是北京城),装成算命先生到卢俊义家里算命,给他占了一个血光之灾的凶卦,并告知卢俊义:只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然后又说了四句卦歌,让卢俊义写在墙上: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吴用走了,卢俊义却坐立不安了,他一定要去千里之外避灾。这时候管家李固劝他不要去,燕青也劝他不要去,连他的娘子也劝他不要去,仿佛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场骗局,只有他不知道。
卢俊义就这么傻吗?即便他一时被蒙蔽,可是燕青已经给他说的那么明白: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他为什么还执迷不悟呢?其实他也不是真的那么傻,他只是过分的盲目自信。他以为他是武功盖世,无人能敌,去会会梁山的强盗,正好证明他的英雄本色。他是太盲目自信了,对风险没有任何估计,因而也没有任何防范风险的准备,结果可想而知了。
他为什么没有风险意识呢?这与他的生长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从小生活环境太优越的人容易养成简单单纯的性格,凡事都不肯多想。因为生活在安乐窝里,衣食无忧,所以不需要操心动脑筋。而生活在底层的人为了生存就不得不生出些聪明来。象李固为了生存就会长出心机,燕青就得有其它的一些聪明来保障他的生活。而卢俊义从小什么都有,又没遭遇过什么挫折,所以他不知道生存的艰难,江湖的险恶。即便他是一只虎,也是圈养的虎。圈养的虎和山林里的虎差别太大了,有时候还不如放养的犬。
离开大名府,卢俊义‘但见途中山明水秀,路阔坡平。’心中欢喜道:我若是在家,哪里见这般景致?可见他长了这么大还没出过北京城。当真是温室里长大的,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
到了梁山泊附近,卢俊义让人打出四面旗,各写一句诗: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这首诗透露了两个信息:一是卢俊义盲目自信,二是卢俊义文化太浅。卢俊义的诗还不如阮小七们唱的山歌更有文学水平。看看阮小七们唱的山歌:生来不会读诗书,且就梁山泊里居。准备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可见卢俊义尚武轻文。本来因为生存环境导致的头脑简单还可以通过书本来弥补,生活不能告诉你的,书本也许会教给你,但他显然忽视了书本的学习。
所以,他会把那么显眼的藏头诗写在墙上却发现不了。古人书写习惯竖写,‘芦俊义反’这四个字应该是横在最上头一行的,他亲自写的竟然视而不见。
卢俊义被捉到梁山上,前前后后逗留了两个多月(也有说是四个多月,版本不同),回去的时候已是时移物转、面目全非。
在北京城外他遇到了燕青,燕青告诉他家里的变故,他却不信,执意赶回家。可是他要是真的不信,为什么一进家门先问李固:燕青何在?可见他不是全不信。即使有一半的相信,也不该进城回家。可是他意识不到任何的危险。看来有些事非得自己亲历了才会相信,风险意识也是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到的。板凳还没有坐稳,话还没有问清,他就被公差拿走了,一步一打到了府衙。
卢俊义被抓是始料未及,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换了旁人要么和燕青返回梁山泊从长计议,要么即便要弄清真相也应该暗中调查。象他那样直接赶回家质问李固,就好比揪住一个坏人的衣领问他有没有做过坏事一样,再傻的人也不会承认那。可是卢俊义就是这么简单幼稚。我想经过了这一次真实残酷的经历,他应该会成熟一些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