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4节作者:
陟云子
让刘备哭得最厉害的是以下两位:庞统和法正。庞统在攻打雒城不幸中箭身亡之后,刘备心内大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次提到庞统就要落泪。而法正在尚书令、护军将军任上以四十五岁的年龄英年早逝之后,刘备为他连续数日流泪,这在蜀汉大小臣工中是绝无仅有的。而刘备在元老重臣关羽身亡之后,未见有伤心落泪的记载,张飞在阆中被帐下将范强、张达所杀之后,帐下都督表报刘备,刘备一见是都督表章,猜测到张飞定是出了意外,但也仅有一句轻描淡写地“噫,飞死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哎呀,张飞死了”,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大的情绪波动。这两位跟从刘备的时间都在三十年以上,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的战役,在蜀汉的开疆拓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庞统是在刘备领荆州时才以从事守耒阳令的,法正更是在刘备入蜀时才见重用,为什么刘备前后情绪会有这么大的反差?这就要从刘备的用人及刘备集团的人才建设上说起了。
日期:2016-11-27 18:17:18
008
大抵人才在某一个军政集团的位置有四种:战略决策层面、战略分解层面、战术制定层面和战术执行层面。刘备集团相比于曹操集团和孙权集团,长久以来在战略决策层面的建设上存在短板,刘备几十年的东奔西走,很大原因就是没有人能给出他一个切实可行的战略规划。这一点在诸葛亮加盟之后有所扭转:诸葛亮带来了《隆中对》,这是一份有长远目标的战略规划,也成了刘备集团立足的纲领性文件。续后的庞统和法正也是在这个层面上加以努力,才使刘备集团的局面获得了较大改观。然而在蜀汉草创的过程中,刘备身边的众将之中能处于这一层面的也只有这三人而已。关羽、魏延等人虽然独当一面,但在人才层级上要略输一筹。相比于曹魏和东吴,这一层面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存在重大缺陷。
不妨来看曹魏。曹操活着时,总在他身边给他在战略上提供决策支持的大致是《魏书十》和《魏书十四》那几位,这其中程昱最年长,他年长曹操十三岁,贾诩大曹操八岁,荀攸小曹操两岁,荀彧小曹操八岁,郭嘉小曹操十五岁,司马懿和蒋济等人小得更多,和曹操差了整整一代人,可以看出这些战略家年龄配置非常合理,不至于中间出现人才断层。东吴前期的战略家,一般公认的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几位。周瑜是二分之才,在军事艺术上的造诣有独到之秘,他年长孙权七岁;鲁肃力主三分,是赤壁之战孙刘联盟的有力推动者,年长孙权十岁;吕蒙年长孙权四岁,陆逊比孙权小一岁,这些人年龄跨度有十一岁。看刘备麾下的诸人,皆是刘备的子侄辈:法正小刘备十五岁,庞统小刘备十八岁,诸葛亮小刘备二十岁,这三人年龄非常相近,这就为后期人才出现断层埋下了隐患。
我们先来分析庞统,庞统的很多故事都为世人熟知:比如说他少时朴钝,“拔十失五”,“非百里才”等等,他为刘备所作的最重要的战略决策是刘璋和刘备在涪相会时,提出的平定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后刘备用其中策平刘璋。他同时被有知人鉴的司马徽称之为“南州士之冠冕”,被诸葛亮称作“楚之良才”,被叔父庞德公称作“凤雏”,可以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他获得了很多称赞和荣誉。但在这些众口一词的称赞背后,偶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比如说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傅巽。傅巽因为劝说刘琮投降,显得很没有人品,但却颇有几分识人的眼光。他曾经预言裴潜一定会以清正的品行被重用,后来裴潜果然官至尚书令,入魏后魏讽以才智闻名,傅巽却认为他一定会反叛,魏讽后来果然反叛,并牵连了一大批人,世人因此认为他眼光独到。当初傅巽还在荆州时,视庞统为半英雄,这个半字很难说是对庞统的褒奖和肯定,是否傅巽当时已经看出了庞统性格的某些缺陷呢?
日期:2016-11-28 18:33:22
009
在刘备听从了庞统的计策斩杀杨怀、高沛之后,并且所过皆克,刘备志得意满,于是在涪大会,饮酒作乐,并且对庞统说:“今天的聚会,真是乐事啊。”庞统说了这样一句话:“攻打别人的国家而认为这就是欢乐的事,那么这支军队也不是仁者之兵。”刘备当时也喝多了,生气地说:“武王伐纣,前歌后舞,这不是仁者吗?你言论不当,还不速速退出!”庞统磨磨蹭蹭地告退。庞统一走,刘备又后悔起来,派人将庞统请回,庞统坐回原来的座位也不称谢,饮食自若。刘备憋不住了,问道:“刚才的话是谁的错?”庞统说道:“君臣俱失。”刘备因此大笑。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到庞统并不是随时随地都顺着刘备的意思,偶有特立独行的表现,也是一个有性格的人。
不过尽管如此,庞统在刘备帐下还是很受重用,虽然比诸葛亮稍差,但也被任命为和诸葛亮一样职级的军师中郎将。刘备入川时诸葛亮留在荆州,庞统则随同刘备出谋划策。然而雒城实在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庞统在指挥大军攻城时为流矢所中,这死亡来得太突然,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因为庞统时年才三十六岁,若是尽情施展才华成就当远不仅此,所以刘备痛哭流涕也在情理之中。
再来看法正。法正因张松的劝说前往面见刘备,深为刘备的人格魅力所打动,于是助刘备夺取西川,因此与诸葛亮、关羽、张飞同受上赏,续后又为刘备谋划夺取汉中,成为刘备倚重的心腹谋士,就连诸葛亮对法正的智术也每每称奇。法正比庞统更会来事,所以很多事情别人劝说不动,但法正一出马就有效果。比如刘备与曹操在汉中争斗,一时军势不利,需要撤退再作打算,但是刘备轴劲上来了,非要站在一线不肯撤退,而这时对面矢下如雨,再迁延下去必然会增加伤损。这时没有人敢劝说正在气头上的刘备,只有法正到刘备身前,刘备就喊着法正的字说:“孝直避箭。”显然法正已算准刘备爱护自己,必然会提醒自己躲避箭矢,他当即应声回答:“您都在亲当矢石,何况小人我呢!”刘备一下就明白了法正的用意,表示和法正一同退却,法正的劝说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法正的言说之所以会成功,和他采用“正求不得,则反合之”的方法是分不开的,这一点远比其他人苦苦劝谏要高明。不过若是别人施用这个方法也未必会有效果,刘备不可能对每一个人都这么关心备至。所以在刘备东征惨遭失败时,诸葛亮就感叹,说如果法正还活着,一定能劝说刘备不让他东行,就算是出征也必定不会陷入倾危之境。诸葛亮之所以有此感叹,显然是因为自己力所未达。由此不难看出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日期:2016-11-29 18:33:52
010
这种重要地位甚至让一贯以严苛著称的诸葛亮也为之侧目。诸葛亮是形儒而内法,施政方式与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有一脉传承之处,按理说法家的特点就是以法为纲,法不阿贵,比如商鞅处罚了旧贵族的代表公子贾,韩非在《五蠹》中列举了治国必须处理的五种人,但诸葛亮在面对行事强横的法正时,竟也说了这样一番话:“主公之在公丨安丨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为了让法正“行其意”,诸葛亮对法正擅自杀掉毁谤自己的人的做法视而不见,实在难称是公平之举,但由此更能证明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不可或缺:连诸葛亮这样的重臣都不敢直撄其锋芒、,何况那些背景浅薄的普通官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