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46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1 18:08:53
  105
  然而如果仅仅认为孙皓只会暴跳如雷,对他来说也未必全面,事实上他对于家人偶尔也会表现出罕见的温情。孙皓即位的当年,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改葬于吴郡乌程县,号为明陵(据罗宗真先生《六朝考古》,明陵在乌程县西陵山),孙皓又置园邑二百家,让县令、县丞奉守。两年之后,孙皓又分吴郡、丹杨郡九县为吴兴郡,治所在乌程县。有司上奏说,应该在都城也为孙和立庙。于是宝鼎二年(公元267年)七月,孙皓命守大匠薛珝(薛综子)营立寝堂,号曰清庙,为拜祭孙和之所。十二月,庙成,孙皓准备将孙和之神请入庙中。为表隆重,他特地加御史大夫孟宗守丞相,和太常姚信等人一起率领中军步骑两千余人以灵舆法驾东迎神于明陵。临行前孙皓接见孟宗,亲自于庭中拜送。之所以选用孟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被孙权和陆逊等人树立起来的东吴道德模范。孟宗迎神回建业时,孙皓频频让中使奉送手诏,询问孙和之神起居动止。巫觋称看到了孙和的被服,面容仍如活着的时候一样。孙皓悲喜交集,乃至涕泪纵横,于是悉召公卿尚书到阙门下受赐,灵舆到来时,孙皓又让左丞相陆凯奉猪、牛、羊三牲于近郊祭祀,孙皓则于金城外露宿。第二天,孙皓望拜灵舆于建业东门之外,转天又拜庙荐祭,歔欷悲感,结果在七天之内三次祭祀,又使倡伎昼夜娱乐。有司奏称“祭不欲黩,宜以礼断情”,然后才停止了祭祀。孙皓迎孙和之灵,又频频拜祭,显然并不全是表明孝道的做作之举,其中必有真情实感。然而事实上孙皓十一岁时孙和就已身死,父子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十年,笔者认为除了他们父子感情确为深厚的原因外,更大的可能是孙皓早年的漂泊流离使其对缺位的父爱产生了一种反思性依赖,最终的表现便是如此。

  建衡二年(公元270年),孙皓宠爱的左夫人王氏去世了。孙皓哀痛不已,朝夕前往痛哭,好几个月没有出来。都道是“侯门深似海”,何况深居九重的天子?所以孙皓不出门,外人压根也不了解他的动态,民间就谣传说孙皓其实已死,只是官方还在封锁消息。那谁会成为新天子呢?众人的目光在宗亲中瞄来瞄去,最后圈定了两个人:章安侯孙奋和上虞侯孙奉。孙奋是孙权七个儿子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会稽王孙亮和景帝孙休都是他的弟弟。孙奋在孙权去世的那年被立为齐王,居于武昌。孙亮即位后诸葛恪辅政,原封于滨江兵马之地的诸王皆内徙,孙奋被迁往豫章郡。孙奋听说后十分生气,数次干犯法度,擅自调发诸将之兵修整宫殿,又私杀左右有罪过的侍从。诸葛恪给他去了一封书信,指出他应深刻地反省自己的行为,并举鲁王孙霸的例子作喻。孙奋接报后害怕了,乖乖地徙往南昌,但仍游猎弥甚,官属皆不堪命。后听说诸葛恪被杀,孙奋的野心也膨胀了起来,他动身前往芜湖,甚至想要到建业来观察时局的变化。他身边的傅相谢慈是儒学出身,见此情况劝谏孙奋,孙奋即行将其诛杀。因为这件事孙奋被废为庶人,再次迁往章安县(今浙江临海市东南)。因为他罪过深重,所以历次大赦都没有免除他的罪行。到了太平三年(公元258年),孙亮下诏,说即使他不能复封王爵,怎么着也可以封侯吧?有司认为可以,就封其为章安侯。由以上事例可知,孙奋其实是个野心甚大、行为不检又贪图享乐之人。而孙奉的来头也不小,他是孙策之孙,吴侯(后改上虞侯)孙绍之子,袭父爵。从理论上讲这两人都有继承法统的亲密血缘,而东吴又从来没实行过嫡长子继承制,故此一些政客开始了投机活动。诸葛恪将孙奋徙到豫章时,其母仲姬也随之前往,后来就葬在了豫章。此时豫章太守张俊听说孙奋有可能接任皇帝,便给仲姬墓扫除坟茔。孙皓听说外界竟然流传着这样的消息,诛杀孙奋并其五个儿子,又杀孙奉,还车裂了投机客张俊,并夷灭他的三族。

  从以上两件事其实可以看出,孙皓并不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冷血动物,起码对于父亲和宠爱的王夫人,他表现出了正常人该有的情感宣泄。而对比他对大臣的酷虐,孙皓性格的双面性暴露无遗,一方面是对亲情的尊重和心理依赖,另一方面却是对大臣的轻视和归因性批判——国家没有治理好,都是大臣的责任,作为君主的孙皓从来不会反思自己的失误,更没有改进弊政的举措,到得最后东吴上下离心少有人肯为东吴灭亡奋战至死(张悌和少数几位江东大姓出身的将领除外),这与蜀汉灭亡时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孙皓理应为东吴灭亡负全部责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