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微表情 从外在情绪解读三国人物》
第48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3 17:56:56
  107
  陆逊
  陆逊作为吴之四姓的代表,前半生走得非常之顺,从东西曹令史一路升迁至上大将军、右都护(时在孙权即位的黄龙元年)。孙权将都城迁往建业之后,陆逊更是董督军国,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之事,并辅佐太子留守武昌。表面上看来,陆逊非常受到孙权信用,但随着东吴内外环境日趋稳定,朝内江东大族和江淮流寓士人的矛盾开始突出起来。先是暨艳张温等人以纠核朝政为名弹射百僚,使得北海郡出身的丞相孙邵灰头土脸不安于位,而后又有吕壹假借孙权威势,严厉打击江东大族。吕壹的风头一时无两,窃弄权柄,擅作威福,陆逊也不敢直撄其锋,和太常潘浚虽然同心担忧,但言语中只有伤心流涕,却无法对孙权稍有反抗。后来孙权迫于压力杀掉了吕壹,引咎自责,又让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并问时事损益。等到袁礼回来之后,孙权又下诏责备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等人:“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此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措,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自孤兴军五十年,所役赋凡百皆出于民。天下未定,孽类犹存,士民勤苦,诚所贯知。然劳百姓,事不得已耳。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保。尽言直谏,所望诸君;拾遗补阙,孤亦望之。昔卫武公年过志壮,勤求辅弼,每独叹责。且布衣韦带,相与交结,分成好合,尚污垢不异。今日诸君与孤从事,虽君臣义存,犹谓骨肉不复是过。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水,将谁与易?齐桓诸侯之霸者耳,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於管子何如耳?久不相见,因事当笑。共定大业,整齐天下,当复有谁?凡百事要所当损益,乐闻异计,匡所不逮。”表面上看,孙权对自己苛责甚深,又责备诸将以不掌民政为由推脱责任,其实这些话未必都是孙权的心里话,只是吕壹激起了朝臣的一致反感,孙权没法再借用吕壹之手推行自己的计划,不得不在面子上稍作掩饰而已。

  日期:2017-03-24 19:25:11
  108
  孙权的表现陆逊是清楚的,但他身为江东大族在朝中的代理人有些事情无可闪避。在随后而来的两宫之争中,陆逊再次被卷入其中。在两宫并阙的时候,无论内外官员都派遣子弟入侍,全琮把消息转告陆逊,陆逊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家族中的年轻人如果真有能力,不用担心没有机会,不宜在这个时候出来争名夺利,如果没有那份才能,终究还是取祸之道。全琮不以为然,而后来他的儿子全寄果然投身鲁王名下,陆逊因此又写信给全琮:“卿不师日磾(金日磾,武帝朝大臣,以言行谨慎忠心耿耿著称,曾杀掉言行不轨的长子),而宿留阿寄,终为足下门户致祸矣。”全琮不听,反而和陆逊更添嫌隙。陆逊听说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又上书称:“太子正统,宜有盘石之固,鲁王籓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他三番五次地向孙权提交类似的申请,甚至想要来到建业,直面孙权来一论短长,然而孙权并不答应。这时孙权还将同属太子一党的陆逊外甥顾谭、顾承、姚信等人迁徙流放,而太子太傅吾粲因为累次和陆逊用书信联络,提供朝中情况,甚至下狱论死。孙权又屡次派遣中使责怪陆逊,陆逊心中愤恚,最终郁郁而终。即便如此孙权仍对他耿耿于怀,从日后对陆抗的态度就能看得出来。一代名将以此去世,着实令人可悯可叹,但这是陆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面对当时的环境他根本无法置之事外,而孙权要打击的也并非他一人,只因为他是朝中江东大族的首脑适逢其会罢了。

  日期:2017-03-25 17:44:58
  109
  严畯
  严畯是彭城人,和张昭是老乡,同属江淮流寓士人。严畯是典型的儒生出身,在《诗》、《书》、《三礼》(《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都是儒家经典)上都有专长。在避乱江东之后,和流寓士人的代表诸葛瑾、步骘等人都关系不错。张昭将他推荐给孙权,孙权先后任命他为骑都尉、从事中郎。等到横江将军鲁肃去世的时候,孙权准备用严畯替代鲁肃,并准备让他督率万人镇守陆口,众人听说严畯将要担当大任,都由衷地为他高兴,但严畯多次予以推辞,并说:“朴素书生,不闲军事,非才而据,咎悔必至。”而且他发言慷慨,至于流涕。严畯对自己的才能看得很清楚,也知道军事并非所长,所以主动推掉了这一任命。而从实际情况上看,严畯性格憨直,的确不太适合担任需要时常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他在担任了卫尉后,孙权有一次问他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读过的书。严畯精通《孝经》,便诵读了《开宗明义章第一》这一篇,这是讲孔子在家闲坐,并向弟子曾参讲解孝道的事例,内中孔子提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是儒家对于孝道的经典解释。但是辅吴将军张昭在旁边听到了,就对孙权说:“严畯鄙生,臣请为陛下诵之。”张昭也引用了《孝经》,不过他读的是《事君章第十七》,内容是这样的: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从当时的环境来说,的确是张昭念诵的更为合适一些,所以各位大臣也都认为张昭知道该诵读什么。

  而严畯推掉了这一任命同样也让很多人称道,比如东吴著名史学家颍川人周昭在文章中专门称颂了步骘、张承、严畯等人,他将严畯和张承并称,说他们“学不求禄,心无苟得”,又专门称颂严畯推辞任命的行为是“又鲁横江昔杖万兵,屯据陆口,当世之美业也,能与不能,孰不愿焉?而横江既亡,卫尉应其选,自以才非将帅,深辞固让,终于不就。”严畯以此受到后人的高度称赞和专美,以其能明进退故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