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吊死的女人来告诉你那些被尘封的冤案真相(真相纪实,不恐怖)》
第52节

作者: 天下无侯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1-10 14:50:34
  小预告—今晚会进入新案子,而且是两个案子同时进行。
  写着写着,感觉非常愤怒,为什么呢?
  因为在现实社会,在那些法律的执行者当中,总是有无数的冤案制造者,他们往往被体制和媒体冠以“神探”的名义,在司法系统闪闪发光,但是基本上走到哪,就把冤假错案带到哪,就把冤屈、痛苦、折磨、死亡带给当事人,这些现实生活中的“郑三百”,是我国司法系统改革过程中的绊脚石,责任、能力、智商都极端低劣,却享受着丰厚的待遇,闪光的称号。

  这不属于本帖子故事的内容,不过我还是忍不住告诉大家一个现实社会中的“郑三百”—聂海芬。估计肯定有网友知道这个曾经号称“杭州神探”的省会城市市局大队长,这贱婢女人弄的冤假错案,错杀的好人,我不知道有多少,网友可以自行搜索。
  日期:2017-11-10 14:55:36
  小贴士—聂海芬(1965年9月—),女警,1986年参加公丨安丨工作,同年加入中国***,任浙江省杭州市公丨安丨局刑侦支队六大队大队长,负责全市公丨安丨机关市级管辖杀人、爆炸等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的预审办案工作。聂海芬在2006年还接受了《杭州日报》和央视,等媒体对她进行的采访,被捧为“女神探”。
  2006年4月13日,中央电视台第12频道《第一线》栏目推出“浙江神探”系列报道之“无懈可击聂海芬”,她所办理的诸多案件,只选了5.18张氏叔侄杀人案。

  2013年3月26日上午,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2003年“5·18”**案再次公开宣判,宣告已经坐牢近十年的张辉、张高平无罪。而聂海芬就是此案当初的侦办者。
  日期:2017-11-10 19:06:34
  第十九章
  有了上次关虹的教训,这次秦向阳不敢再大意了。幸亏苏曼宁通知的及时,他想到现在清河到处是通缉令,万一林建刚母亲发现自己是通缉犯,稀里糊涂地去报警,那就麻烦了。他还想到,郑毅升级通缉令,肯定是因为自己在查的案子,那么,郑毅就极可能派人监视那些案子的家属。看来后边的调查越来越难了。
  天一擦黑,秦向阳叫赵楚去林母家附近侦察侦察情况,赵楚可是老侦查班长,这点事难不住他。谁知赵楚刚打开门,就迎面碰到了林母。

  赵楚大吃一惊,把提着菜篮子的林母让进去。
  林母一进屋,赵楚赶紧上了街。他站到路边的阴影里,一边抽烟,一边警惕地观察着路上情况。随着烟头星火的闪动,他心里合计着可能的突发局面,他知道,万一有人跟踪了林母,那他这次只能动手了。
  还好,十几分钟过去了,他没发现意外情况。那就只有两个解释,要么是负责监视的人员还没到位,要么是监视者仅仅盯着林母小区附近,不管哪种情况,这次都算是运气不错。但不管怎样,郑毅这次一定会安排人手监视那些家属,在这一点上,他和秦向阳判断是一样的。想到这,他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林母进门,就一脸疑惑的对秦向阳说:怎么街上都是你的通缉令啊?你不是丨警丨察吗?我这买完菜都顾不上回家,特意来问问。
  秦向阳知道瞒是瞒不住了,就把从214案案发到现在的情况,一五一十跟林母讲了一遍。
  林母听完惊得合不拢嘴。
  李文璧赶紧接着说:林阿姨,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我们找到了一个628案的嫌疑人,他到底是不是凶手,很快就有答案了。
  真的吗?林母紧紧抓着李文璧的手,颤抖着问。
  真的!我们怎么可能骗你呢?李文璧说。
  好!好啊!有了消息你们马上通知我啊!打电话就行,跑来跑去不安全。林母叹着气说:要是真找到凶手就好了!建刚就能瞑目了!说完她放下李文璧的手,接着说:闺女我回去了!放心,我不会出卖你们的!

  深夜的清河市,也失去了往日的宁静,时不时有闪着警报的车,从秦向阳住处外的街道上飞驰而过。
  秦向阳意识到时间越来越少了,他打开手机电子存档,同时翻出了两份档案。这次,他要同时查两个案子:903**杀人案,719杀人碎尸案。
  日期:2017-11-10 19:11:03
  903**杀人案的案情极为简单,但是网上关于这个案子的讨论却最多。
  903案件的凶手叫刘正龙,2001年案发时仅仅21岁。刘正龙母亲谭芳可以说是个网络名人,从儿子伏法的那天起,她就开始了漫长的上诉历程,这么多年下来,上丨访丨的费用早耗尽了一家全部的积蓄,最后连房子都卖了。
  网上到处是刘正龙案和谭芳的消息,这些年来也曾有不少律师找到谭芳,帮她上诉打官司,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不用说打官司,谭芳最初上丨访丨时,和一名律师光为了能借阅到刘正龙的卷宗,就耗费了两年时间。
  但是单纯就卷宗来看,903案却极为简单。2001年9月3日,清河市西关中海油滨海化工有限公司(也就是清河西关发现油矿后建立的那家国有化工厂)的女工陈爱梅,早上6点下夜班回家,在路上被先奸后杀。案发现场位于郊区的一片玉米地,也是陈爱梅上下班的必经之地。死者的尸体就藏在那片玉米地里,尸体旁边有一眼废弃的机井,机井上盖着一块厚重的石板。死者下身赤裸,衣物被藏在机井石板下的缝隙里。

  看到这里,秦向阳停下来晃了晃脖子。算起来,那个国有大化工厂也算跟他有缘了,第一次到那,是跟陈凯和李文璧去西关找当年的邮筒,第二次路过,是最近从滨海坐那辆拉砖头的车逃跑。
  他叹了口气,继续研究资料。直到陈爱梅死后第八天人们才找到了她的尸体,当时尸体已经出现不用程度的溃烂。清河当地警方查了一个月也没抓到凶手,鉴于死者家属强烈要求,死者尸体一直未被火化,被保存在市医院的太平间里。案件被媒体曝光,弄得化工厂上下班的女工人心惶惶,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当然,这个案子真正火起来被社会全面关注,是在刘正龙伏法,其母陈爱梅不言放弃地上丨访丨了十年之后。

  滨海市局很快又派出了专案组。组长郑毅,组员张启发,林大志,李铭,李亮,副组长是清河市公丨安丨分局刑警副队长周学军。案子被郑毅接手后,三天时间锁定了嫌疑人刘正龙,七天拿下口供,更主要的是,刘正龙的DNA信息和死者体内精斑的比对结果完全一致。
  据刘正龙供述,9月3日早晨,他骑着自行车路过那片玉米地,遇到下班回家的陈爱梅,见对方年轻漂亮,起了色心,把陈爱梅拉到玉米地里实施了**,事后和陈爱梅商量和解遭严厉拒绝。陈爱梅坚决要报案,刘正龙起了杀心,掐死了陈爱梅。
  从这份资料里,秦向阳看不出任何疑问,倒是一份附在卷宗后面的上诉书引起了他的兴趣。
  上诉书是刘正龙一审被判死刑后提交的。薄薄的一页纸上写着七八行字,字迹工整,无一处修改,无错别字,无病句。以秦向阳的经验判断,这么整洁的上诉书,应该是抄写的。
  上诉书内容大意是刘正龙提起自己太年轻,不懂法,一时冲动,认罪态度较好等等,请求轻判。上诉书右下角有刘正龙的签名,名字上盖着手印。名字后面是日期,2001年5月11日。
  秦向阳看完上诉书,又看了看刘正龙的死刑执行日期,顿时大吃一惊,卷宗里的行刑日期是2001年4月21日。

  这怎么可能?上诉日期怎么会在死刑执行日期之后呢?
  日期:2017-11-10 19:16:31
  秦向阳皱着眉头,继续往后看。
  电子文档最后面附着两张行刑现场的照片。照片是黑白色的,一张是刘正龙跪在前面,身边四名丨警丨察正在对他的身份做最后的确认。另一张是行刑之后的照片,刘正龙面朝下趴在地上。
  照片下面写着一行小字,行刑场地:清河北郊荒废沙场。
  沙场?沙地?
  秦向阳仔细看了看照片的执行场地,越看越纳闷,怎么看都觉得照片上行刑的地方不像是沙地,反而更像雪地。
  他判断是雪地的主要理由是:
  一、第一张照片里,刘正龙穿着羽绒服,身边的四名丨警丨察,三人穿制服,一人穿便服,但看样子都穿的比较厚实。
  二、第二张照片里,刘正龙尸体的前后左右,有多处脚印,脚印很深,很清晰,一看就是在雪地上踩出来的,沙地的脚印怎么可能这么清楚呢?

  三、刘正龙头部流了很多血,有一大滩血从他的头部蜿蜒淌出去,看着很渗人。从那一大滩血迹的渗漏程度判断,血下面应该是雪地。如果血液流到沙子里,不可能留下那么多痕迹。
  可为什么卷宗上写着沙地呢?秦向阳想不明白。他又看了看行刑日期,2001年4月21,突然一拍桌子,心里说:查查不就知道了嘛!
  日期:2017-11-10 19:23:48
  903案的原型太出名了,这里就不提了,枪毙现场图片,到底是沙地还是雪地的讨论网上到处都是,这里就不贴图了。大家慢慢看故事吧。
  日期:2017-11-10 19:25:06
  他毫不犹豫地拿出电话,又给苏曼宁打了过去。
  苏曼宁还是第一时间接起了电话,她轻轻地喂了一声,就不说话了。她知道秦向阳找她肯定有事。
  秦向阳这次的语气客气了很多,他咳嗽了一声,才说:又要麻烦你了,帮我找找2001年4月21日的天气情况,清河市的,看看下雪没。
  苏曼宁立刻挂了电话,还是什么也没多问。

  很快苏曼宁就回了短信:清河市,2001年4月21日,晴,最低气温10.5度,最高气温27度。
  秦向阳一看短信愣住了:怎么会这样?难道刘正龙的死刑执行日期有问题?
  如果有问题,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