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9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国藩说:“凡是有血性的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别人在我面前争强好胜,我很难堪。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自己难受,那就不要把同样的事情施加到他人身上。这说的就是勉强自己宽容他人啊。”
  “每一天勉强自己宽容他人,从而天天勉强自己宽容;在每一件事上勉强自己宽容他人,从而事事勉强自己宽容。这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人就养成了宽容的好习惯。用它来修身,就会平顺而安详;用它来处世,就会和谐。”

  大凡有点才能的人,都有争强好胜之心,不能宽容。曾国藩早期也是如此。在与朋友讨论学问时,滔滔不绝,让别人很难堪。面对君主,直接指出他的缺点,虽然正义,但也缺乏宽容,差点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长沙练兵的时候,自以为是,行政、军事、财政一把抓,架空巡抚、提督、按察使、布政使,结果为万夫所指,差点被闹事的绿营兵杀掉。
  太平军西征之时,曾国藩规划全局,头头是道。咸丰皇帝说:“看你的奏章,简直把自己当成了平定叛党的领袖人物。你好好想想,你的才能,能不能做到这一点!”
  到了江西的时候,曾国藩还是缺乏宽容,对官场的潜规则不能适应。结果遭到江西官场的排斥,打仗总是不胜,陷入人生中最低谷的阶段。
  1857、1858年回到家乡期间,曾国藩反省自己的过去,认为失败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己缺乏宽容之心,对那些自己看不惯的事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那些看不惯的人不能主动交接。要想成功,必须改变。
  再次出山的曾国藩,在勉强自己宽容上,就做得很好了。他主动调整了与挚友左宗棠的关系,为自己赢得湖南的支持,奠定基础。在武昌的时候,又拜见官文、胡林翼,与湖北方面关系加强。在江西官场,他也不再一味蛮干,关系也同样在好转。
  面对朝廷,他也不像以前那样,自以为是,直言不讳,而是收起自己的棱角,谨慎对待。像以前那种直接向朝廷要督抚实权的事,不会再发生了。这些都为曾国藩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的这种改变,可以给予我们很多的启示,他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勉强自己宽容的精神。这是修养德行的根本。
  日期:2016-10-15 11:28:59
  曾国藩的智慧:功到自然成
  急功近利是做事情的大忌。事情刚刚开始做,就恨不得马上成功,这样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最终造成失败。无论做什么事情,抱着一颗平常心,都是必要的。
  曾国藩说:“天下的事情,只要你肯花功夫,都能成功。功夫下得不够,却想着马上成功,那是痴心妄想。”
  “当官的人,没有尊敬人民,就想着人民敬服自己,没有信守自己对人民的承诺,就想着人民信任自己,这是得不到的。”
  “种地的人,鲁莽地耕地,轻率地除草,只想着今年的收获能够达到去年的十倍,这也是不可能得到的。”

  “胡瑷先生(北宋教育家)说,天下的大事,都得慢慢来,日积月累,然后可以成功。学者修身的功夫下足了,道德品质就会上去,最终必定成为圣贤。做官的人,功夫下足了,教化就能推行,像尧舜时期那样的大同盛世就将到来。这些事情,没有哪一件不是靠日积月累的努力而达到的,想要马上见效,都是不可能的。”
  “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所以君子的修身,应该像母鸡孵卵一样,锲而不舍,逐渐孕育出小生命;像燕子筑巢一样,永不歇息,逐渐使巢居牢固;像栽培树木一样,虽然看不见树木在成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忽然发现树木已经长大成材;像源源不断的泉水一样,昼夜不停,前面的凹地填满了,后面的泉水继续跟进,直至大海”
  做事急躁,不能耐烦,是我的重大毛病。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走路很快,这就是急躁的一种表现。急躁会导致心理失衡,进而伤害身体。我在这方面有惨痛教训。虽然知道这是重大毛病,但临事的时候总是改不了,真是痛苦。
  我是做编辑工作的。这个工作,并不是你从头至尾处理完一本书,然后再做第二本,而往往是好多本一起来,往往你正在看稿子,领导就叫你填另一本书的选题申报表。
  我对这种情况很是苦闷,心里充满抵抗情绪,结果很容易急躁、不耐烦,最后往往出错。虽然我也知道曾国藩的那句经典的话:“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但做不好。希望自己以后能慢慢改变。
  日期:2016-10-16 10:05:05

  曾国藩的智慧:增见识,广度量
  曾国藩说:“所谓小人者,识见小耳,度量小耳。”在曾国藩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分野就在于见识和度量。君子见识深,度量广;小人见识浅,度量窄。
  王錱是湘军初期的一员重要将领。他的才能很大,说话滔滔不绝,善于鼓动军心,在练兵方面也是一把好手。
  然而,优点很明显的人往往缺点也很明显。王錱的缺点是自以为是,骄傲自满,心胸狭窄。曾国藩给小人下的两条定义,即见识浅、度量窄,他都犯了。
  首先说见识浅。作为湘军名将,王錱的见识本来不错。但他的见识和曾国藩比起来,差距不小。见识不够其实并不是太大的问题,关键问题是王錱自以为是,自我感觉很有见识,这妨碍了他的进步。

  王錱编了一本书,名叫《练勇刍言》。客观讲,这本书很有价值。湘军的训练,大多参考这本书。这说明王錱是有一定见识的。
  这本是他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很快就被他挥霍一空。他沾沾自喜,对曾国藩等人说这本书是平定叛乱的宝典,一定不能外泄,让太平军得到就麻烦了。王錱对自己的作品评价很高,但其实这本书根本达不到那种高度。
  在这种沾沾自喜中,王錱不再追求进步。结果,他的见识没有得到提升,远远落后于其他重要湘军将领。到了战场上,他就被打回了原形,要不是曾国藩出手相救,他就阵前殉国了。
  再说度量窄。在他与曾国藩发生矛盾的一系列事件中,王錱度量窄的毛病暴露无遗。对曾国藩的劝说,他一概不理。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是因为他不听曾国藩的劝说,最终兵败岳州。
  曾国藩劝他的要点无非就是这么几个:第一,军饷筹集困难,你不要招那么多的人,兵贵精不贵多;第二,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出师。这些都是曾国藩考查清军与太平军的作战,苦心积虑得出的宝贵经验,而王錱对这些,视若罔闻。他没有度量接受曾国藩的规劝。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王錱在岳州的失败,正是他这性格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日期:2016-10-17 09:40:44
  曾国藩的智慧:勤勤恳恳做小事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他是曾国藩非常推崇的人物,甚至可以说,诸葛亮是曾国藩的偶像。
  诸葛亮有个特点,那就是非常勤劳,事必躬亲。关于他的这一特点,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当时,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一百余天。双方有使节来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