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11节作者:
廖正华 “只有当你明白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时候,你才会成为一匹真正的勇敢正直的好马,你会处理好很多的难题。”
这几段虽然说的是马,但又何尝不是说的身在职场中的我们呢?包括我自己在内,很多人在工作中,都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看不起同事的能力,我们犯的错误,就和这匹会说话的马布里一样。
曾国藩归乡反省之后,在给曾国荃的信上说:“我近年来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以前碰到事情,我看到的总是别人的不是。现在不一样了。我首先看到的是自己的不是。”
知道自己没什么特殊,只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个,正视自己的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这样我们就能收起自己的骄傲,做一个真正勇敢正直的人。
日期:2016-10-21 11:34:43
曾国藩的智慧:身正才能教人
世上有这样一种人,说别人的时候头头是道,但其实自己做得一点也不好。曾国藩认为,只有自己先做好了,才能去说别人。
曾国荃曾经向曾国藩诉苦,说湘军将领彭玉麟在他面前脸色很不好看。曾国藩就告诫他:“你自己在别人面前脸色也不好看,有什么资格说别人!”
这个毛病,其实我也有。我每天写一篇学习曾国藩的文章,道理讲了不少,但里面很多的内容(要求大家做到的)我都没有践行。这样很不好,以后需要改变。光是知道这些道理并没有用,关键还是在践行。空谈心性,不如日行一善,切记。
最近,中宣部和央视联合拍摄了一个专题片,名叫《永远在路上》。其中讲到我们湖南溆浦的落马高官,前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周本顺身败名裂,与他能责人却不能责己有很大关系。
我们看看周本顺的忏悔之语,就能体会到这一点。周本顺说:“作为我自己来讲,修身也是对别人讲得多,对自己讲得少,如果自己真的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对照党章、对照法律去反省自己,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个结局。”
“我没有做到,没有做到每天去反省自己,犯了事还觉得不是事,犯了错还不觉得自己是错,犯了罪还不觉得自己是罪,最后走到这一步。所以有的人讲这些事情再回到过去,也不可避免,我说那不是这样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我想周本顺很可能看过曾国藩的相关书,他所说的“反省”,正是曾国藩修身的重要理念。即使没看过曾国藩,他也至少看过一些儒家的书。可惜的是,他并没有践行这个理念,最终走向了失败。
周本顺曾经在河北提出干部要“四清”——自己清、家属清、亲属清、身边清。结果这四条他自己一条也没做到。要求别人很严格,对自己却很放松,这样不出事才怪。
周本顺失败了,代价是余生将在监狱度过。我们普通人有着同样的毛病,虽然不至于落得他那个下场,但这些毛病肯定会妨碍我们的成功。从现在开始,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别人多一份宽容吧!
日期:2016-10-22 10:06:25
曾国藩的智慧:做事五到
1861年,曾国藩在给朋友的信件中谈到做事的五个要点,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曾国藩认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五到缺一不可。
曾国藩说:“做官的要做到身到,那就是要亲自审查重大案件,亲自去乡下考察民情,不得委托他人。带兵打仗的要做到身到,那就要亲自巡查营垒,对阵的时候冲锋在前,不得委托他人,或畏葸不前。”
“要做到心到,那就遇到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剖析。分清事情的大小,分清哪件事应该先做,哪件事应该后做。办事有条理,用心去做,这就是心到。”
“要做到眼到,那就要靠眼睛考察人才,每天认真看公牍;要做到手到,那就要养成随手笔记的习惯,人才的优点和缺点,事情的关键之处,要随时笔记;要做到口到,在差遣他人的时候,就应该苦口婆心地反复叮咛,不要怕麻烦。”
曾国藩所说的这五到,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做到的基本上没有。在这些方面,我都做得比较差劲。
首先说身到。读书人一般比较高蹈,不愿放下身段,对事情做一番考察。看着好像明白了,就浅尝辄止了,没有继续探求,结果到真正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了。这就是身不到。我经常是这样的。
其次说心到。我做事不耐烦,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情,不愿先用心理清头绪,只知道急着做,结果往往吃亏。这就是心不到。
第三是眼到。眼睛不善于观察,也容易吃亏。察言观色,用来溜须拍马,当然为君子所不耻。但在人际交流中,一定的察言观色还是需要的。不然容易得罪人。
第四是手到。曾国藩所说的记小纸条,我没有做。关于手到,还有一种常人易犯的毛病是眼高手低。这个和上面说的身到意思差不多。夸夸其谈的本事高,动手能力很差,因为很差,就没有动手的自信,以后越来越不愿动手了。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第五是口到。前段时间也做过一些管理工作。因为我不喜欢勉强他人,所以即便同事做错了我很不能严厉地责备,有些错误我估计他们会犯,但也没有反复强调。这就是口不到。这样的管理者,是相当失败的。
以上是关于曾国藩所说五到我的一些反思。我很明白,这些毛病阻碍了我的前进,但要一一改正,着实很难,只能日行一善,慢慢来。努力!
日期:2016-10-23 10:42:56
曾国藩的智慧: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这是曾国藩所说的八本之一。阅读曾国藩在京做官期间写给祖父、叔祖父、父母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如此践行这一条准则的。
当时,曾国藩远在北京做官,与在家乡的亲人相隔三千余里。这种情形,我们现在绝大多数年轻人也面临着。正因为我们和曾国藩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曾国藩的一些做法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有些甚至可以照搬。
曾国藩做法一,不管事情大小,一一向长辈禀报。翻看曾国藩家书,我们会发现,很多在我们看来无关紧要的小事,曾国藩也把它们写在家书中。儿行千里母担忧,凡是都禀告,能有效地缓解长辈的担忧。
曾国藩做法二,关心长辈的身体。翻开曾国藩家书,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经常询问长辈的身体情况,如果长辈生病,他就会很焦虑。
曾国藩做法三,劝长辈少烦恼。曾国潢、曾国华考试不利,曾国藩父亲曾麟书很焦急。曾国藩即劝他:“我看我这两个弟弟,都将大器晚成,父亲大人您就不用担心了。”
曾国藩做法四,和睦兄弟,不使父母担心。由于曾国藩责备太严,他的几个弟弟和他产生激烈矛盾。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曾国藩在写给父母的家书中谈及此事,总是说:“兄弟要以和睦为主。”
曾国藩做法五,常常寄一些难得的物品给父母。人参、鹿胶、鹿脯、阿胶、耳环之类的物件,在家乡不易买到。所以,曾国藩经常买一些寄给父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