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8节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此次联姻恰好发生在秦孝公正式变法的前一年,这不是偶然,是秦孝公为了对抗赵魏韩联盟,拉拢楚国采取的外交策略。楚宣王也很够意思,终他一生,没有对秦国大动干戈,秦楚基本处于相对友好状态。
楚宣王对秦国的友好,当然不可能是完全看在联姻的份上,更多的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但秦楚之间的友好,无疑让赵魏韩三国投鼠忌器,如果对秦国下手,楚国会不会出兵援助?秦楚与赵魏韩双方的势均力敌,谁也不敢率先挑起战火,战争自然打不起来,这使秦国避免了在变法前遭到群殴的惨痛局面。
通过与楚国的联姻,秦孝公基本上解决了外患,至少在未来两年,秦国只要不主动挑衅,不会遭受大战的危机。这两年对秦国弥足珍贵,秦孝公终于可以将精力集中于内政,放开手脚干一番革故鼎新的大事业了。
日期:2016-11-18 22:12:19
变法
对于变法,秦孝公一直很渴望,也一直很谨慎。秦孝公正式变法是在即位后的第六年,但《秦本纪》也有记载,“三年,卫鞅说孝公……卒用商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如果这段事实没错,说明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曾小规模推行过商鞅的新法,试试效果。
这段试法时间为期三年,刚开始正如商鞅所预料,变法特区里的百姓对新法很不满,觉得扰乱了他们一如既往的生活方式,但过了三年,特区百姓习惯了新法,对变法的态度来了个惊天大逆转,深以为便。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孝公才决定将新法推向全国。
秦孝公六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终于拉开序幕。这场变法因为是商鞅谋划与主导,所以史称“商鞅变法”。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在这场伟大的变法中,秦孝公对商鞅给予了绝对的支持。首先是权力支持,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左庶长虽只是秦国二十等爵的第十级,但权力非常大,既管政治也管军事,是秦国最有实权的官职之一。
其次是行动支持。在变法运动中,商鞅可以便宜行事,任何决策都得到了秦孝公不打折扣地支持,包括对违反新法的太子的处罚,秦孝公也是坚定不移地站在商鞅这边。
手中掌权好办事,领导支持底气足,在守旧派的质疑与不满声中,商鞅大义凛然地启动了变法。对于这次变法的成败,商鞅信心十足,他坚信变法能取得成功,但他也深知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变法更是如此。于是,他决定循序渐进,将变法分为两个阶段,本次推行新法只是第一阶段。
本次变法的内容主要如下:
日期:2016-11-19 12:30:16
一,令民为什伍,而相收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
建立什伍制度,百姓十家为什,五家为伍,各家各户相连相保,即以法律规定,人人都必须干朝阳群众的活,同伍的家庭如果有人犯罪,其他家庭知道了必须举报。不举报?也成,你不怕死就干,陪犯罪的邻居一块坐牢砍头,这就叫连坐。新法规定,做朝阳群众有赏,告发奸人等于战场杀敌立功。想包庇罪犯?你试试看?等同降敌!
此举意在便于管理民众,维持国内秩序,打击不法分子,同时也是为变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以“罪相连坐”的方式绑定各家,谁不服从新法,谁就是坏分子,知情不举的等同坏分子。这样一来, 百姓们都担心自己的抗法被人举报,自然就不敢再公然抗法了(但平心而论,此法未免太过残酷)。
二,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强迫百姓分居,想四世同堂?门儿都没有!新法规定,老百姓家中有俩男丁以上的必须分居,谁敢不分居,加倍增收赋税。
此举意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先秦时期以家为单位征赋,民多而家少,势必使政府的税收减少。因此,商鞅才采取“不分居而倍其赋”的方式,迫使男丁们离旧家建新家,增加政府控制的户口数,为政府增加税收。
三,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赏罚分明,有军功的赏,打架斗殴的罚。具体执行方式是,按功劳大小赏赐爵位,按斗殴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此举前者鼓励国民从军立功,有力气都往战场上使,别几个乡里乡亲的天天大打出手,这无疑可以强大国防军事力量;后者则是为加强中央集权。因为所谓私斗,并不完全是指普通百姓打群架,有时也指“邑斗”,即奴隶主之间为争夺利益,而进行的武力斗争。商鞅立法阻止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隶主的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此外,奴隶主之间不准私斗,就难以进行兼并,以至出现几家独大的局面,对君权构成威胁。
四,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确立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老百姓弃农从商叫本末倒置,后果很严重,新法规定,这种人严惩不贷,把他和他的老婆孩子都发配到官府终生劳改(做官奴婢)。当然,有罚必有赏,农业生产干得出色,尤其是那些纳税大户,政府给予免除劳役的赏赐。另外,秦国不养懒汉,对于因懒致贫的人,政府不但不会不同情,还要把他发配到官府终生劳改。
对于商鞅重农抑商的国策,不能根据近现代社会状况分析,现在社会生产力水平较高,少数人可以完成全民物资生产,而商业的盛行,不仅不会导致物资缺乏,反而会促进生产与消费,带来经济的腾飞。但先秦时代生产力低下,即便全民参加农业生产,如果老天爷发个脾气,风不调雨不顺,就会出现饥荒。如果还有大量人民弃本务末,这种饥荒的程度必然更严重,这时一旦有诸侯国乘人之危,这个国家基本上就可以用来回忆了。
除此之外,战国时期是个战争频发的动乱时代,国家需要一支庞大的常备军,供养军队需要粮食,打战更需要粮食。商人本身不生产粮食,他们只是贱买贵卖,而当时商路并不十分畅通,遇上战事就更麻烦,而且还要防止商人乘机抬高物价,因此国家不能将粮食的需求寄托在商人身上,以耕养战无疑是当时最明智的选择。所以说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当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五,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贵无所芬华。
这一条是用来专治秦国贵族的各种不服,而且下手非常狠。贵族们最喜欢干的事是什么?拼爹,拼爷,拼祖宗,就是很少拼自己。现在商鞅颁布新法,贵族除了拼自己,拼谁都不行,没有建立军功的公子哥,不管你爸爸你祖宗是谁,一律剥夺贵族身份,不得入籍。
没有被开除出籍的贵族,或者官僚,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由着性子胡来,一定要有尊卑等级观点。以前你作为一个贵族,想占多少土地房产,就占多少土地房产,只要胆子大,占领全天下。但现在不行,你是什么级别的爵位,就只能按级别占有,包括家里的奴仆该穿什么衣服,都得视等级而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