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崛起—兵锋上的复兴(最幽默的悲壮,长篇原创连载)》
第17节

作者: 大汉骠骑霍将军
收藏本书TXT下载
  魏惠王别无他法,只能把怒火吞到肚子里,专注邯郸战事。邯郸之战不容有失,损兵折将是其一,二是魏国的兵败必然助长赵国的嚣张气焰,其他诸侯国也会轻视魏国,原来魏老虎是只纸老虎呀,魏国的霸主国地位便会随之衰弱。
  令魏惠王欣慰的是,庞涓不愧是鬼谷子的高徒当世名将,魏军在邯郸的战事捷报频频,邯郸眼看着就要撑不下去了。
  日期:2016-11-28 22:03:16
  围魏救赵:秦人得利

  面对魏军强大的攻势,赵成侯终于扛不住了,再凭赵国一国之力与魏军死磕,他当国君的日子非到头不可。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外援,当初他之所以敢挑衅魏惠王,不正是仗着国际友人的支持吗?现在赵国落难,当时信誓旦旦一起对抗魏国的承诺,不至于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吧?齐威王他们应该不是那么臭不要脸的人。
  谈到外援,赵成侯首先想到的当然是齐威王,只有齐国才有实力与魏国抗衡。于是,在秦孝公九年(前353年),魏军围攻邯郸一年左右后,束手无策的赵成侯只能寄希望于齐国,派使者向齐威王求援。
  你还别说,齐威王还真是那种臭不要脸的人,说好一起打老魏,事儿来了就想退。也不是齐威王本人想退,但他接到赵成侯的求救信后,并没有当机立断出兵救赵,看到朝中有人想观山观虎斗,又决定慎重考虑。
  当初的誓言,逢场作戏啦,赵种你个弱智还当真了。齐威王心想,赵魏两国手心手背都不是寡人的肉,从情分上说帮谁都可以,关键是哪边更有利于齐国。不然呢?你们哥俩斗得死去活来,我齐国就一路人甲,要没好处,干嘛掺和?
  于是,为了确定救赵是否有利,齐威王召集群臣,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赛。

  日期:2016-11-29 08:55:40
  主持人兼评委:齐威王
  正方代表:段干朋
  反方代表:邹忌
  首先,主持人齐威王开问:“各位说说看,救赵与不救赵哪个对齐国有利?”
  反方辩友邹忌抢先阐述观点:“赵、魏两国打战关我们屁事,不如不救,打战劳民伤财,咱们还是一边凉快更好。”
  虽然史书上没有提及邹忌观点的认可度,但我想应该还是很有群众基础的。赵、魏两国爱咋地咋地,齐国犯不着放着和平日子不过,跑过去救赵国。打战就是打钱,打战也是打人,劳民伤财,为赵国做嫁衣,何必呢?魏国也不吃素的,万一齐国出师不利,打败了怎么办?这年头年年开战,魏国现在势力正盛,齐国有必要与魏国作对吗?当今天下七强并立,魏国在搞定赵国之后,也未必会来惹齐国,没准乘机收拾韩国呢!

  邹忌的观点确实有一定道理,但这并不代表他的观点正确,对此段干朋提出抗议:“君上,我反对相国。我认为咱们应该救赵国,不救就是不讲江湖道义,而且还对咱们不利。”
  听到这话,主持人齐威王不淡定了,索性破坏游戏规则,问道:“你这话怎么说?怎么还会对我们不利呢?”
  日期:2016-11-29 10:18:46
  段干朋说:“君上是愿意和弱国做邻居还是和强国做邻居?魏国如果吞并邯郸,魏国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大,这对齐国难道不是威胁?”

  与邹忌相比,段干朋显然更深谋远虑,他没有为魏国打败赵国后,是否立刻挥师攻打齐国而纠结。他告诉齐威王,魏国吞并赵国邯郸,对齐国没有任何好处。反而,魏国会因此而壮大,到时候不管他是否攻打齐国,对齐国都终究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魏国今年不打齐国,明年或许也不打齐国,但谁能保证他年年都不打齐国?就是魏惠王也不能保证吧。既然齐、魏两国之间早晚有一战,早晚都得劳民伤财,为什么不在魏国未吞并邯郸之前,在有赵国作为同盟国的时候进行呢?段干朋赞同救援赵国,是从长远考虑,是为了维持齐、魏两国实力的相对平衡,无疑是相当正确的。而事实上齐国战胜之后,衡量齐、魏两国实力的天平极有可能倾向齐国这边。这一点段干朋应该也是清楚的。

  为了得到评委齐威王的认可,段干朋又就救赵一事,提出具体的作战计划。他说:“咱们出兵救赵时,如果把军队开到邯郸郊外,魏军肯定会引起警惕,这样虽然能解除赵国的邯郸之围,但却没有打击到魏军。所以我建议,我军南攻襄陵而使魏军疲敝,魏军即使能够攻占邯郸,我们也可以乘其疲敝而揍扁他们。”
  段干朋所谓救赵,果然是彻彻底底地为齐国考虑,这哥们还真不做亏本买卖。齐国将军队开到邯郸郊外,不战而屈人之兵,解除赵国邯郸之围,他不干,因为这样不能打击魏军,齐国捞到的油水比较少。他希望齐军南下襄陵,扰乱魏军,至于魏军是否还有能力攻打邯郸,他丝毫不关心。他只知道,即便魏军能攻下邯郸,也早已兵疲师老,到时候齐军便可攻其疲惫,成为此战中最大的赢家。
  日期:2016-11-29 18:57:24

  面对此等损人利己,置所谓友邦安危于不顾,一心谋求私利的谋略,齐威王当然乐意接受(段干朋完胜邹忌)。别说齐威王,任何一个正常的君主都会接受吧。
  不过也有例外,这计谋要搁在宋襄公手中,没准他老人家就真不接受。宋襄公这位同志爱讲仁义道德,这挺好的,就是人有些迂腐,伟大领袖因此说他讲的是“蠢猪似的仁义道德”。当初他和楚军交战,楚军渡河时手下劝他攻击,他不采纳,他说乘人渡河时搞偷袭太不道义、太无耻了。楚军渡河之后,军容不整,手下又劝他攻击,他不干,他说乘人军容不整时攻击太不道义、太无耻了。等楚军休整队伍之后,立刻向宋军发动进攻,大败宋军,连宋襄公本人也中箭负伤。

  话说当年痛扁宋襄公的是楚成王熊恽,他的后代楚宣王熊良夫也是个精明人。
  魏国围攻赵国邯郸的战况传到楚国,楚宣王当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如果说齐、赵两国没有兄弟情谊,楚、赵两国的关系就更加疏远,当年楚国还一直被中原诸侯当作蛮夷之国。楚宣王所谓商议对策,哪怕是宋襄公附体,他不也不会为赵国考虑,而仅仅只是想自保或捞油水而已。
  楚令尹昭奚恤向宣王表态:“大王不如不救赵国,而使魏国更加强大。魏国一旦变强,就势必会多割赵地,赵国肯定不会答应,就一定会坚守反抗。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魏、赵两国两败俱伤。”
  昭奚恤的话似乎有些道理。魏国虽然牛气哄哄不可一世,但赵国也绝非不入流的菜鸟国,你魏惠王得到邯郸之后若得寸进尺,赵成侯心里肯定不痛快,魏、赵两国难免会再搞一次群殴。这样一来,虎狼相斗,魏国即便能够搞垮赵国,也一定大伤元气。所以楚国不如作壁上观,等到魏国人困马乏时,再倾巢而出,坐收渔翁之利。
  然而楚宣王的另一个下属提出反对意见。此人名叫景舍,做过楚国的军委主席(大司马),他认为魏国攻打赵国,最担心楚国偷袭其后方。如果楚国放弃增援赵国,魏国就将失去后顾之忧,而赵国则可能有亡国的危险。这等于是什么呢?就好比楚、魏两国同时伐赵,魏国在军事上攻击,楚国使他丧失负隅顽抗的斗志,如此赵国必有倒悬之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