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13 17:11:31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齐威王平时能积极纳谏不仅基于他本人谦虚好学、知错能改的品质,更得益于他手下的大臣懂得如何委婉地进谏。他除接受淳于髡“一鸣惊人”的劝谏外,还接受了平民琴师邹忌的进谏。邹忌(前385-前319年),《史记》作驺(zōu)忌子,齐国人,后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史称成侯。有一次,邹忌听说齐威王平时也爱好“弹琴”这一口,就主动拜见齐威王切磋琴艺,威王很欣赏他,就让他住在王宫右室天天陪他弹琴。有一天,威王又在屋里弹起琴并哼起了《沂蒙山小调》,邹忌也不打报告直接推门进来,眯着眼拍着手非常陶醉地样子对威王说:“大王,您这琴弹真是炉火纯青,听得在下都如痴如醉!”虽然这话“拍”得挺不错,但齐威王却很不高兴,立即放下琴按着龙泉宝剑说道:“先生,你也别老是‘拍马屁’,我不想听你玩嘴皮子,来点干货,说真的你觉得朕弹得咋样吧?”邹忌点了点头,用崇拜的眼光看着威王继续说道:“臣下刚才在门外仔细聆听,您的琴声旋律优美动人、沁人心脾,那大弦弹得浑厚温馨像春天般温暖,象征着君王您和蔼可亲;那小弦弹得明晰透彻像秋天般清爽,象征着国相执法严明;您手指控弦收放自如,象征着政令宽严有度;您弹得声音和谐平稳,回旋曲折而不互相干扰,象征着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国泰民安等等,从这些方面我敢断定您不仅是弹琴高手,还是治国的明君。”齐威王听完这话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指着邹忌说:“邹琴师呀邹琴师,你说你天天嘴上涂蜂蜜了吗?说得朕心花怒放,心里真是那个甜呀!不过看来你确实很精通音律嘛。”邹忌微笑道:“大王,不是我嘴甜,是您弹得真的很美吆!不过您可别小看这小小的琴呀,大凡治国理政、管理百姓的道理都寓含在音律之中呀!”齐威王一听这话顿感疑惑,急忙追问:“奥?朕只知道先生你对五音调配很精通,当今满朝文武无人能及。难道你对治国理政、管理百姓也有高见?不妨说来让朕听听”,邹忌接着说:“您弹得音律声音往复而不紊乱,预示着当今政治风清气正;音律上下前后衔接而不间断,象征着咱们齐国国运生生不息。所以说从您弹得琴声调和上我就听出您以后治理国家必然会国泰民安。”齐威王听了后举起大拇指笑着说:“邹相国,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以后朕一定会发愤图强、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好好的”。(待续)
日期:2016-12-14 17:03:07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是忠诚规劝的话听起来虽不顺耳,可对我们立身处世、为官从政却是大有好处的。然而站在犯错误者角度看,逆耳的忠言固然利于行,但是能否心甘情愿的听进去就很难说了,若是换成顺耳的忠言岂不更利于他们接受呢?同样都是进谏,春秋末期伍子胥却不同,我们看看他两次进谏的原文:据《史记·卷四十一》记载第一次伍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句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子胥的一番慷慨陈词与远见卓识换来的是“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第二次是越王勾践从会稽回国七年后,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句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疭也。愿王释齐先越’”,对伍子胥的再次进谏,吴王夫差,仍旧“弗听,遂伐齐”,后来的伍子胥在吴王夫差面前含恨自刎。其实无论是邹忌还是伍子胥进谏,目的都是希望君主纳谏除弊,修明政治,富国强兵,他们二人进的谏无不是绝对忠言,按理说都利于行,但效果却为何迥然不同,原因何在?在我看来,主要在于忠言是否顺耳。邹忌用类比、暗示的方法,委婉规劝,锋芒含而不露,让齐威王听起来顺耳、舒服,很自然就采纳了他的意见。而刚愎自用的吴王当时正陶醉于胜利面前,沉迷于酒色之间,伍子胥再用逆耳忠言去“刺激”他,无益于“三九天泼下一碗冷水——拔凉拔凉的”,自然让吴王厌恶、反感甚至恼羞成怒,再加之奸佞进谗,伍子胥不丢性命才怪!所以我们不要只怪皇帝或领导昏庸无能、独断专行,而是回头想想我们这些做“臣子”或“下级”的说话有没有注意方式方法,说得中不中听,让领导是否容易愉快的接受,不要觉得“你的出发点是好的”领导就一定会喜欢会接受。同样都是忠臣进忠言,为什么有的皇帝听了“举大拇指”,不仅愉快接受而且还让臣子本人青云直上,而也有的皇帝听了却怒火冲冠,不仅“弗听”而且让臣子身败名裂,个中原因,耐人寻味。(待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