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发生在身边的奇人怪事(还有一些秘方)》
第10节作者:
无知者无畏JX 日期:2017-12-05 22:03:46
总是从这里以后,只要曹姑姑一个人在家里睡觉的时候,梦里就会出现那个女人,而她老公在家里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而且曹姑姑的身体越来越差了,经常吃不下饭,整天无精打采的,以为身体出了问题,她哥哥上次不是说了,是医生嘛,有时候她哥哥就带一些药给她吃,哥哥在的时候,曹姑姑就吃得下,精神也好了,。可是只要曹医生一走,马上就恢复原样,吃药也不管用。
后来有一天曹姑姑拿鞋子去补,街道上有一个老人经常在那里补鞋子,曹姑姑坐在摊子边等老人补完拿回家,老人接过鞋子,看了看曹姑姑,“妹子,你怎么印堂发黑,无精打采,是不是遇到什么东西了?”“哎!”曹姑姑叹了一口气,“师傅,你好厉害哦,我现在天天晚上不敢睡觉,只要一闭眼睛,就有一个女人追着我打,说我霸占了她家,我都被折磨得快疯了,可是家里人还不相信!这日子难熬啊!”
“哦”补鞋师傅微微一笑说“这个好办,我教你一方法,保证不会再有鬼魂追你,”“你回去以后在这个月十五那天,先煮熟七八个鸡蛋,再炒熟几斤菜籽,然后把熟菜籽围着房子撒一圈,边撒边说初一别来,十五别来,撒了一圈以后,再用盆子放进去煮好的鸡蛋和水,一把从大门口泼出去,说等到鸡蛋孵出小鸡,菜籽发芽再来,就可以了”曹姑姑赶紧千恩万谢的回家,按照那个师傅的方法做了,后来果然再也没有梦见过了,可能那个鬼魂还在等菜籽发芽,小鸡孵化出来呢!
日期:2017-12-05 22:28:54
今天去做了一下头发,正好一个老板娘的熟人,抱着一个小孩子来店里玩,就说起了小孩子的事情,那个妈妈说前几天刚刚从南昌回家,因为小孩子一直发烧,打了很久的针也没有好,最后又去南昌治疗,这样下来花了上万块,才好不容易治好了,我听见以后就说,其实发烧一般不要去打针,用一些老方法又没有副作用,效果又好,只是现在的人太相信西药了,老板娘就说是啊,以前的人都知道一些中药或者一些法术,说她老公的爷爷以前也会九龙下海,和止血咒,现在都失传了,是啊一些好的东西或者过去很多人会的一些医术和法术已经失传,或者会的人不多,而显得特别神秘,而又因为神秘而让人产生怀疑,怀疑它们的存在或者效果!
中国中医就因为这200年的落后,而让很多中国人都不相信曾经陪伴了我们民族几千年的东西,反而否认中药对中国人民的贡献。
过去几千年中国人就是靠各种各样的神秘的中医和法术,才得以繁衍生息下来,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大的瘟疫,反而是西方历史上的瘟疫非常厉害,几乎把欧洲变成不毛之地!当然后来他们的探索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不能因为西医,就彻底的否定中医的贡献!像中医很多治疗方法确实是效果好,又经济实惠,像拔罐,推拿,艾灸!数不胜数!都是立竿见影。
日期:2017-12-06 09:25:55
秘方打喷嚏和放屁药
今天介绍两个有点搞笑的药方,一个是闻了会不停打喷嚏,一个会放屁的!
父亲年轻时候一直都是喜欢和人开开玩笑,打打闹闹的人,像老顽童,用我们这里的话来说就是(毛没牙心)的人,牙心是什么,就是小孩子头顶的囟门,长大就会闭合。没长闭合的是小孩子,所以我们这.里形容一个人说话不可靠,或者是老顽童样子,就叫毛没牙心!
那个时候生产队经常要开会,村子里的人劳动力都聚在一起,都是年轻人免不了打打闹闹的,又不是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所以气氛没有那么严肃,父亲呢往往趁别人不注意,把手伸到人家鼻子边,一张开,闻到的人,马上就一个接一个的喷嚏打的不停,用土话说连尿都震出来了,父亲又趁别人打喷嚏时,赶紧又伸出另外一只手,这下子惨了这个人上面打喷嚏下面不停的放屁,搞得大家哄堂大笑!
以前看电影,清朝的一些人喜欢拿一个鼻烟壶,用手指甲轻轻的沾一下里面,然后用鼻子吸一下,然后就打一个喷嚏,我常常想会不会是父亲那个秘方一样的药呢!姐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很多东西不知道的时候感觉非常神秘,等到了解了,就会嗤之以鼻,原来是这个啊!
喷嚏药,杨梅树根晒干以后烘干磨成粉末。就可以。
放屁药,上半年稻田流水口形成的泡沫,晒干研成细粉。
日期:2017-12-06 11:41:47
工匠
过去农村里很多手艺人,比如木匠泥瓦匠蔑匠锯匠,理发匠,裁缝,他们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工匠,过去的工匠是受人尊敬的,不管是那种手艺人,都不敢怠慢的,礼数一定要做到位,像吃了早饭以后,在小半昼都要准备一些点心茶水,中饭后,下午的小半昼要煮一碗面条,特别是一些厉害的手艺人,比如木匠泥瓦匠锯匠,更加要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懈怠。就怕万一不小心没有做到位,被他们下了鲁班术,轻则失财,重的家破人亡。
日期:2017-12-06 13:18:08
泥瓦匠的故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