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听出了一点眉目,难道说刘东西到这里是为了救刘老爷子?
果然,刘东西就是打定了主意要救自己的父亲,更要把刘家从这个魔咒中解脱出来。他在家中停留几日,得了家族传承,把那对白玉蛐蛐罐偷了出来,找了个地方潜心研究。
这对蛐蛐罐用的是上好的羊脂白玉,一大一小,罐子的内壁细细刻了一层微雕的文字。在罐底还阳雕了一朵荷花,做工极为精致,以刘东西的眼力,一眼就看出来这对罐子随便放在哪家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
就在这对绝世珍宝里面却隐藏着能够解除刘氏家族魔咒的秘密。
刘东西找了个做拓片的高手,做了两幅拓片,用复印机放大了印出来。捧着拓片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也没有研究出个头绪,上面的文字看起来也像是一些笔画,两只罐子略有不同,大的那个上面全是点划,小的那个上面刻满了各种形状的空白,似字非字,用刘东西的话说,一个是像是倭文,一个像是棒语,全都不认识。
这三天三夜废寝忘食的研究搞得刘东西精疲力竭。刘东西也不是个钻牛角尖的人,知道这么熬下去一点用也没有,搞不好先把自己熬垮了,于事无补,索性门一锁,出门喝酒去了。
也算是机缘巧合,刘东西在家乡常去的这家馆子,老板是一个好玩的人,常年在饭店厅堂里展示一些新搞到的稀奇玩意。这次不知从哪里搞到了一盏走马灯,用紫檀木雕刻出郑和下西洋的图样,方寸之间雕刻了几十个人物,手工精巧细致至极。那老板见识货的刘东西来了,存心卖弄。叫住刘东西,一定要他看一看。刘东西心里一直惦记着那两个笔筒,哪有心思看这些西洋景,但这个老板算是老交情,少不得要应付一番。饭店老板让服务员关了灯,只留这盏走马灯,只见周围屏风上瞬间出现了一幅图画,正是灯上雕刻的郑和下西洋,观者皆赞叹不已,刘东西却是面色大变,随口夸赞两句,饭也不吃扭头就走。
回到房间,刘东西赶紧找出个笔式手电筒,把头镜和反光碗都拧了下来,套在一个蛐蛐罐上,关了灯,这罐子本就是用极好地羊脂白玉雕成,壁薄如纸,里面再微雕上文字,里面灯光一打,微雕的文字便被灯光投到了墙上,纤毫毕现,无丝毫不爽。但是那些文字该不认识的还是不认识。刘东西把两个罐子挨个都试了一遍,没有丝毫收获。
刘东西本以为已经有了眉目,但却一无所获,不禁有些心灰意冷,手里拿着两个罐子把玩, 这玩着玩着就觉出来不对。自古以来做这些玩意,除了茶杯配茶壶那种搭配,只要是一对的东西必然是相互呼应,图案可能不一样,但大小不一样的还真不多见。这一对蛐蛐罐做的一大一小,必有深意。
我听着都替他着急,忍不住插嘴说:“哪有那么多道道好叨叨啊!你套一块试试。”
大约这也是刘东西颇为自傲的一件事情,眉毛又开始飞舞,“何止套起来,安哥您是不知道,这俩罐里面道道多了。”
刘东西把两个罐子套起来,用灯一打,只见室内光影交错,无数汉字瞬间充满了空间,令人目眩神迷,刘东西愣了一会赶紧找出纸笔开始抄录。经过一夜折腾,刘东西发现这罐子底部刻得荷花图也暗藏玄机,里面暗藏卡槽将两个罐子固定在四个角度,四个组合文字各有不同,正组成了刘燃卿的最后一册笔记。
我听到此处不由咂舌,两两组合成四副字,这个排列组合的功夫简直是只有神乎其技才可以形容,刘燃卿一个明朝的古人能做出这种东西?我简直要认为他是从未来带着超级计算机穿越回来的。
这个想法很荒谬,我也没有提出来,四周十分安静,我一直沉浸在刘东西的讲述中,这些传奇故事离我的生活如此遥远,身在此处,呼吸着不知道几百年没有人呼吸过的空气,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有一种不真实感。从一开始就一直困扰我的那个问题的真相,如同一只在锅底渐渐生成的气泡,摇摇晃晃,呼之欲出。
刘东西正是为了取药来到这里的。刘燃卿最后一册的笔记记载了这种丹药,但是并没有制法,只是提到了这种丹药大量储存在如此这般的一个地方,有异兽看护,轻易不得进入。
也许是因为刘燃卿太过于畏惧天谴,所以就算想出了这般复杂的法子来保守这个秘密,也不愿意把这个秘密给说明白了。也许是因为这个保守秘密的法子对于文字的要求太高,所以无法将意思正常的表达。刘燃卿的这份笔记遣词造句大异平常,纵使刘东西自幼就和古物打交道,自认对古文有相当造诣,也研究了近两个月才算有了头绪。
笔记中提到了这个山脉,从风水上看是五条巨龙从海中脱水而出,龙头汇聚于此,将海中生气精华化作龙珠汇于宝盆中,故天坑中生气四溢,若在此处炼丹,有难言之好处。刘燃卿通过种种线索,得知此福地入口,历尽艰险才摸索到。笔记中描述此处是生气四溢,异兽丛生,不能行。
异兽丛生啊!我听到这里感觉有点害怕,感觉身后突然出现无数异响。我不由得攥上刀把凝神细听,耳边传来的只有火焰燃烧的哔哔声,这才略微有些放心,心说就算是再异的兽也得怕火吧。
刘燃卿也算是有缘,在这么个不能行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不知何朝何代的丹房和不知何用的丹药,其中物件多腐朽难辨,却有竹简若干,竟然保存完好,绿油油的竟似刚刚制成一般。刘燃卿彼时已然求道成痴,自然是如获至宝,将若干古籍收罗一空,又经若干磨难机缘,才得以生还。出了此地便发现竹简渐渐枯萎,大惊失色,幸好发现的早,挽回大半,回家后破解文字,研读古籍,发现丹药竟然是逆天行事,改命回阳之物,大惊之后便是大悔,只恨自己见识浅薄,没有带些回来。不过看来刘家之人素来豁达,认定天意便是如此,即生畏惧之情,将古籍抄本付之一炬,绝口不提。刘燃卿虽然畏惧如斯,但仍是将出入秘境的通路办法编成密码文字,记载了笔记中,还给后人留下了遗言。
却说刘家家传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刘燃卿将天坑的位置和入口不知用什么秘术进行了标记,刘东西依法勘查,时隔四百多年还能精确定位。
可是就这短短的四百多年早已换了天地,当年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竟然开了矿,建了监狱,而这个入口恰恰就在监狱里面。
监狱是保密的国家机关,自然不能任由私人勘查,刘东西见此路已绝,便想直接从上面进入天坑。组织了一干伙计,备了一应器材就进了山,可是这山中山势险恶,恶瘴弥漫,直线距离不过百里,却跋山涉水一个多月,总算是接近了目的地,可是就在众人欢欣鼓舞的时候,怪事发生了。
刘东西行事不光是仰仗家学渊源,也善于运用一些现代科技。对于天坑位置的定位,不光通过家传秘术,更是使用了gps,按说应该是万无一失。此时不论是星象还是gps都清清楚楚的表明这个天坑就在前面两公里的地方,但是走了两天也没有走到。明明是朝着一个方向走,但gps上无论何时都是显示距离两公里。就这两公里又折腾了一个多月,各种方法不停尝试,就是破不了这个迷阵。再加上山势险要,还有猛兽巨蛇出没,整个队伍从精神到身体都被狠狠地摧残了一番,人心涣散,奇谈怪论丛生,一种绝望的情绪使人几欲疯狂。刘东西看已经折损了十多人,再不收队恐怕会全军覆没,于是率队返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