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耳闻,可信度很高的鬼故事》
第58节作者:
旷野孤行客 日期:2017-01-04 10:57:00
老宋的故事
我前面经常提到,在我们家附近有一座水库,这水库建得比较晚,七十年代才建成。
水库建成后,淹死了不少人,其中第一个,最是冤枉。
她是外地人,和负责筑堤的民工一起到我们那,她是负责做饭的,本来不存在任何危险的。水库开始蓄水的时候,有一天,她走在大坝边上去叫人吃饭,忽然间,停在大坝上面的一辆拖拉机,无缘无故滑了下来(驾驶的人已经去吃饭了),正撞在她身上,顺势把她带到水里,然后就淹死了。
从此,常有人在水库出事。
当然,这绝对挡不住老宋到水库打渔的热情。
这水库第一批鱼,除原来河中的(截流),都是从外面运来的鱼苗,养在水库边的池塘里,等水库蓄水后,把池塘扒开,让鱼游到水库里。当时,放的鱼非常多。这些鱼所有权归电站,但电站只有管理权,没有捕鱼权。因而,有一段时期,水库里面的鱼非常多。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白莲胖头浮到水面透气,乌压压一片,布满几十上百平方米,一团恐怕就有几万斤吧。
那时的水电站,也有点衙门的性质,老百姓怕官,不敢光明正大去打渔。
我们那人,以前也不是特别喜欢吃鱼,因为做这菜,费油,油放少了,腥气重——我在沿海城市工作过后,才明白一个概念,那不是“腥”,是“鲜”。不过,这种“鲜”,我们这些乡野小民,很难适应。油在以前算珍贵的东西了,用来炸鱼,太奢侈了。
老宋好打渔,是出自真诚的热爱,和喜欢吃鱼关系不是特别大。
我们那打胖头和白莲鱼,最好的季节是“摘茶籽(油茶)”时候,大概是农历九月份,一到这季节,胖头白莲晚上最喜欢浮到水面上来,至于是吃食物还是呼吸氧气,我就不大清楚了。
以前在水库打渔,用的是“甩网”——一般用“麻线”织成漏斗状,最下部分用铅坠串起来。打渔的时候,手抓在铅坠部分,用力一甩,整张网呈圆形张开,正罩在鱼群上面,铅坠在鱼还没下沉的时候,把漏斗下部分收紧,形成口袋状,鱼就在“口袋”之中了。
用甩网打渔,一般需要两人默契配合,一人负责划船,一人负责甩网(动词)。这看起来很简单,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鱼群很容易受惊,船必须划得默无声息,甩网时,出手要快,要准。总的来说,没有熟练的技巧和一定的经验,要打到鱼还是比较困难的——现在有些“农家乐”也有这样的项目,很多人都能打到鱼,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在池塘,一个在水库。
老宋这人,干什么都比较“精”,练就了一个人甩网的技巧——这也是没办法,以前农民生活艰苦,每天土里刨食,一有空闲就要做苦力,一般人没有这样的精力。
那时,他没钱造船,只能扎“竹排”,一手撑篙,一手提网,遇到鱼群,单手能把网甩出去,而且比一般人用两只手甩效果还要好。
老宋这时候已经结婚了,人家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但老宋他老婆,极其厌恶鱼腥味,用她的话来说,别说提鱼回家,就是老宋打了鱼,空手回家,她都觉得家里几天都是腥的,让她“作呕”!为此,两人没少闹矛盾,不过,老宋仍乐此不疲。
有一次,我们那有个人,在水库游泳,淹死了,尸体捞了几天都没捞到。他家里人,也只能静等,等到尸体开始腐烂,自然会浮上来。这人淹死得比较蹊跷,当时各种说法都有——反正都和鬼有关系,住在水库周围的,一时间人心恐惧。这段时间,老宋晚上却仍然一个人到水库打渔。一天,他看到远处一处浮起的东西,像鱼又不像鱼,于是,划了竹排前去打探,一靠近,用竹篙一拨,原来是个人(尸体),周身蜡白,全身肿胀,据说头都有脸盆那么大了。老宋也不怕,到死者家里去报了个信,然后又折回水库打渔去了。
他的胆子,就是这么大。
后来,我有一个邻居,姓徐,比我大六七岁,对捕鱼,也是“好了八十股”。和老宋关系极其好,两人经常结伴去打渔。
有一天晚上,天气不是很好,下午下了点雨,天上没有月亮。水库水面上,只有一点“露露晓(一点点亮光)”,但这怎么能阻挡两个喜欢打渔的人呢?两人照常出发了。这天,不知道为什么,鱼“非常惊(机警)”,竹排稍微一靠近,鱼群就“哗哗”沉到水里去了,一会又在前面不远浮起来了,两人划着竹排,追着鱼群,一步一步离岸越来越远了。本来,他两人以为晚上要“空手而归”了,谁知道,鱼群又浮了起来,按他们两的说法,是“铺满了水”(水里全是鱼),两人这时更加小心,缓缓接近了鱼群。这时,老宋手里提了网,两眼紧盯鱼群,我邻居握紧竹篙,一心在划竹排上,快靠近时,鱼群又慢慢往前游动,老宋几次想出手,距离都远了点,好不容易追上了,老宋正要出手,竹排忽然停住了。他们平时合作很默契,这时出了这差错,老宋心里有点急,急忙回头示意我邻居快划,一看,不禁吓了一跳——这时,他才发现,竹排已经不停往下沉,水都快没到膝盖了。我邻居却好像被什么定住了,手里握着竹篙一动不动,茫然地站着。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从安全性来讲,竹排要比小木船高得多,因为它不存在侧翻的危险。老宋扎的竹排,载五六个人绝对没问题,现在就两个人,却完全沉到水下面去了,完全违背物理学里的浮力理论了。
老宋也没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虽然有些慌张,但没有“失志”。马上想到,这里正是那年他发现尸体的地方——下水鬼拉人了。
他对着我邻居大吼一句:“快划,在想什么!”我邻居仍然是木木的,也没反应。
老宋于是对着水面大骂起来:“我操你娘的屄,你是死了眼(眼瞎)了吧,我哩(我们)每日在这转来转去,你还想拉我做替身(我们那说法,淹死的人只能蛊惑人淹死后,才能投胎)!”
老宋这一骂,我邻居才醒来,一看竹排沉了,水没到膝盖了,吓了一跳:“我操,老宋,怎么搞的哟!”一下子慌了神了。
老宋大声对我邻居说:“莫惊(恐慌的意思)!,这里有个瞎眼鬼作死!”说完,抽出别在腰后的柴刀(以前农村人上山下水,必备),往大拇指一划,等血流出来了,往水里一纵,大叫:“我劈死你这个瞎眼鬼!”
按我们那说法,“下水鬼”最怕血了,老宋手握带血柴刀,对下水鬼来说,是一件大杀器了。
老宋在水里,一边游泳,一边用刀乱劈,嘴里还不停咒骂,搞了几下,竹排又忽的浮了起来。老宋浑身湿淋淋爬到竹排上,仍对着水面大声咒骂:“你操得有种,就莫走!我要是没搞赢你,我宋子倒过来写!”说完,对着我邻居说:“快回去,今我要把这狗操得舞(弄)得好看(意思是没有好下场)!”
路上,老宋问我邻居:“刚才你怎么搞的,怎么不划了,站在那发呆?”
我邻居这时有点后怕了,回忆当时情景说:“我也不晓得怎么了,好像是睡着了!不是你叫我,我都不晓得竹排沉到水里去了。”
老宋就激我邻居说:“某某,你有胆么?我哩去搞得那个瞎眼鬼胎都投不了!”
我邻居年轻气盛,又受了气,说:“我怕个屌!你敢去我就敢去!”
两人回去,把家里的一条黑狗绑了起来,放到蛇皮袋里,带了把杀牛的尖刀,又回到水库。
挑了处窄的地方,在黑狗脖子上捅了一刀,狗血直流,老宋脱了衣服,拉着狗腿,从水库这一面游到另一面去了。
按我们那说法,狗血是最制邪东西了。老宋用狗血拖过得水面,相当于是一面铁幕,下水鬼绝对不敢靠近——也就是说,“它”出不去了,被困在一块狭小的水面里了。
老宋又叫我邻居把竹排撑过去,站在上面,手里提着被杀的狗,在被封锁的水面,来来转了几圈,然后对着水面大叫:“看你作得了什么怪(能怎么办)!这地方,我还会来打渔,你有道艺就来咬我的卵!”
骂完,两人才回到家。
老宋他们在水库撒狗血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异常的情况,但这之后,那里经常“鬼哭”。还有好几个人,在晚上,看到岸边有个浑身湿淋淋的“人”,在那一边走一边哭。
最骇人的一次,是我们那有个人,也是住在水边的。一天,天还没亮,就划了船去收钓甲鱼的钩。划到那,看到一个黑影蹲在岸边,他心里暗想,昨日他们在这打野猪,打中了没捡到,有这么好的运气?连忙划过去了,一抬头,看到是个“人”,浑身湿淋淋,他正要问怎么回事,那“人”一抬头,脸肿得有脸盆那么大,一块一块的“肉”都快要掉下来了!眼睛都看不到了,只能依稀看到一条线。钓甲鱼的人一惊,划了船飞速逃跑,按他的说法,是一口气都没吸,直接回了家。
这个钓甲鱼的人,见过以前淹死的人捞起来的情景,按他的说法,他看到的,和当时捞起来的时候,是一模一样。
至于真假,我认为是真的,毕竟,他从那以后,再也不钓甲鱼了。
这样的“鬼哭”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年。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淹死的人的母亲,知道老宋在那水面撒了狗血,“儿子”投不了抬,伤心不已,请了道士,烧了很多纸,“鬼哭”才慢慢停止。
按老宋自己的说法,他根本不懂什么法术。之所以不怕,是因为他相信鬼必定怕人,特别是那些喜欢吓人的鬼,多是生前没善终的,这样的“东西”,在世都“没活成(没过好)”,死了能掀得起什么风浪?“它”要是想搞我,我想尽办法都要跟“它”斗到底,鬼要是能到阳间拉人,这世上还会有人?只要你不怕,什么古怪都拿你办法。
“人怕粗鲁,鬼怕蛮”,老宋,绝对算得上是个“蛮人”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