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12-26 09:07:53
众人沿着江岸边走边找渡船,往东一气儿跑了好几里地,也没有看见船的影子。
汉军又追赶过来。
项羽率众回身苦战,又杀死几百汉军。
汉军又退。
楚军只剩下项羽一个人了。
项羽下马,牵着乌骓,磕磕绊绊,沿江岸继续往东走,远远望见一叶小舟,晃晃悠悠划到近旁岸边。
船上一个人挥手大喊道:“大王不要惊慌,在下是乌江亭长,特地驾船来接大王过江。”
项羽也顾不得许多,牵着乌骓马下到船上。小船正好容下两个人一匹马。
亭长见项羽立稳了脚跟,一边准备调转船头,一面说道:“大王不用担心,江东虽小,却是鱼米之乡,方圆千里有余,百姓也有好几十万,又有长江天险,足够大王养精蓄锐、积聚力量了。用不了几年,大王就可以卷土重来,再与刘邦争夺天下了。”了心居士引栖一的诗道:
缅想咸阳事可嗟,楚歌哀怨思无涯。
八千子弟归何处?万里鸿沟属汉家。
弓指阵前争日月,血流垓下定龙蛇。
拔山力尽乌江水,今古悠悠空浪花。
项羽听了亭长的话,不由得一怔,见自己形影相吊,就剩下孤身一人,自言自语地苦笑道:“我项籍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征战多年,如今单单就剩孤王一个人回去,纵然江东的父老还尊寡人为王,嘴上不说什么,我项籍还有什么脸面再与他们相见呢?岂不惭愧吗?这是上天要亡寡人呀,孤王早就不想再战了,还回江东做什么?”
说完跳下小船,指着乌骓马说道:“这是匹上等宝马,可以日行千里。寡人看你是一位忠厚长者,就把这匹马赠送给你了。”
乌骓马见项羽下了船,小船已经划离岸边,急得直用蹄子刨船,昂头一阵嘶鸣,一跃跳进江中,随波逐流而去。了心居士引唐人窦常的诗道:
力取诚多难,天亡路亦穷。
有心裁帐下,无面到江东。
命厄留骓处,年销逐鹿中。
汉家神器在,须废拔山功。
又引李山甫的诗道:
为虏为王尽偶然,有何羞见汉江船?
停分天下犹嫌少,可要行人赠纸钱!
再引汪绍焻(chàng)的诗云:
骓马虞兮可奈何,汉军四面楚人歌。
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
当代郭沫若也曾写诗叹乌骓马道:
传闻有马号乌骓,负箭满身犹急驰。
慷慨项王拖首后,不知遗革裹谁尸?
日期:2017-01-01 11:19:24
汉军见项羽下了船,纷纷围裹上来。
项羽徒步拼杀,挥剑一气儿砍死一百多人。身上也是伤痕累累,血流不止,顺着盔甲一个劲往下淌。
正在左砍右剁、上撩下劈、前刺后挡之际,无意中扫见不远处汉军中有旧部吕马童、吕胜、杨喜、杨武、王翳等人。
此时项羽双眼通红,面色苍黄,手脚发颤,只觉得眼冒金星,知道自己已经支撑不住了,指着五个人强做笑颜道:“刘邦早有悬赏,能得到孤王首级者,就封万户侯,赏千两黄金。你们都是寡人的旧部,寡人今天就把这个人情送给你们吧。”
说完,把宝剑横在颈上,猛力一挥,自刎而死。宋人李清照赞道: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了心居士有诗两首,其一道:
宝马赠亭长,头颅赐故人。
雄杰自豪迈,死岂愧战神?
其二道:
所向披靡战功卓,背仁暴虐过恶魔。
亡君之故确非战,至死不悟败缘何!
又引唐人胡曾的诗道:
争霸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
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
又改唐人汪遵的诗两首,其一道:
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英雄去尽羞容在,看却江东不愿回。
其二道:
不修仁政枉谈兵,天道如何尚力争?
隔岸故乡归不得,十年空负拔山功。
又引唐人杜牧的诗道: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再改宋人王安石的诗道:
百战疲怠心志摧,中原倾败势难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回?
又引于季子的诗道:
北伐虽全赵,东归不王秦。
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吕马童、吕胜等人见项羽已死,纷纷下马争抢,自相残杀,一时死伤了几十人。此正是:名利可叫人逐死,财货何处不害人?要知道谁得到了项羽的尸身,请看下章分解。
了心居士评道:项羽纵横驰骋,风云叱咤,百战百胜,所向披靡,屠戮遍地,一直觉得天下无敌。不料垓下一战,兵败如山倒,众叛亲离,亲受败困、屈辱、生离、死别的诸多痛楚,就觉得从云端跌进了深谷,无法承受,一下子心理崩溃了,于是一蹶不振,哀良马,惜爱姬,叹上天不公......
外黄小儿的话,只用于一时,却没有铭记在心上,到了穷途末路,仍不知道醒悟,还大言不惭地说:“是老天要亡我,不是我打仗不行。”
是真的天要亡他吗?不是!人心既是天意,是他自己失尽了人心,灭亡了自己!大秦强盛无比,因残暴而灭亡,项羽虽然推翻了大秦,仍然学大秦的残暴,自然也要灭亡!
刘邦屡败屡战,坚持不懈,坚韧无比,以柔克刚,深知大秦残暴的害处,刻骨铭心,时时引以为戒,反其道而行之,以仁易暴,民心所向,四海归心,终于得以一统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者无敌。如果不知道惜民、爱民,收揽民心,仅仅以天意来评论得失,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