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历史智慧,做人,做事,修身,家教》
第38节作者:
廖正华 日期:2017-01-21 20:34:56
受冷遇时,你的心不能冷
既然受到冷遇已成为一个事实,最高明的办法莫过于坦然地接受它,并努力使自己的心态做到平和,不但不为逆境所困所扰,而且还能化不利为有利,使自己的精神永远不会被打败。
1854年,当清军在其他战线上不断失败的时候,曾国藩的湘军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用了仅仅半年多的时间,湘军就将太平军赶出了湖南、湖北。
面对湘军的崛起,清廷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有一支军队可以击败太平军了,忧的是湘军崛起后,会威胁清廷的统治。因为这种心理,此后几年时间里,清廷对曾国藩采取的是既利用又冷落的方针。
清廷任命曾国藩为湖北巡抚,曾国藩推辞。一位军机大臣提醒咸丰皇帝,湘军壮大对朝廷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咸丰皇帝收回成命。
曾国藩得知后,非常担心自己会重蹈历代权臣的覆辙,心情很悲凉。这时候的曾国藩,修养功夫还做得不够好,不能平和。
曾国藩父亲去世后,曾国藩回到老家守孝。朝廷命他办完丧事后立即出山。曾国藩对朝廷说,现在的统兵大臣,如果不兼任督抚的话,根本做不成什么事。
朝廷感觉受到了曾国藩的要挟,当即命令曾国藩在家终制,不必出山。清廷始终不给曾国藩督抚实权,对他非常冷落。
这时候的曾国藩,还没练成日后那宠辱不惊的功夫。受到朝廷的冷落,加上其他一些不顺心的事,导致曾国藩生了一场重病。后来,在医生曹镜如的开导下,曾国藩明白了以柔克刚的道理。
受到清廷冷落不要紧,关键是我还要保持那份激情,等待再次出山,与太平天国决一雌雄。受冷遇时,心一定不能冷!想到这里,曾国藩的心态平衡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就这样发生了。
此后几年,虽然朝廷依旧没给曾国藩督抚实权,但我们从他的奏折、书信、日记中,再也找不到他抱怨的言语了。心态平衡、饱含激情的曾国藩,最终等来了命运转变的时刻,江南大营再度覆灭后,朝廷任命他为两江总督。心不冷,希望就在!
日期:2017-01-22 19:13:07
做人讲究外圆内方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中和、中庸。
曾国藩对中和、中庸的掌握,是非常熟练的。在内心里,他以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严格要求自己。在原则性的问题上面,决不动摇。但是,在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他又时不时地掺杂一些权术,以使自己处在有利位置。总而言之,曾国藩是大儒,不是腐儒。
“忠”,是儒家特别强调的一个理念。曾国藩对清廷忠心,在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上,曾国藩决不会动摇。所以,当他手握二十万雄兵,控制江南半壁江山的时候,他也不曾滋生推翻清朝的念头。守住原则,这就是“内方”。
但是,曾国藩并不愚忠。他敢于拒绝执行清廷的瞎指挥,也敢于耍权术消极对待清廷的错误指挥。这种反抗,并不是不忠。曾国藩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清廷的统治。所以,反抗,也是一种忠心的表现。只是,这种忠不是愚忠。
1860年,英法联军威逼北京。僧格林沁、胜保的八旗兵挡不住列强的铁蹄,京城危急。这时候,病急乱投医的咸丰皇帝,命曾国藩派湘军名将鲍超率部北上勤王。
北上勤王,本是臣子应该做的事情。但是,鲍超所部霆字营是湘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如果此时北上,太平军势必趁机西进,湘军之前取得的战果很可能功亏一篑。所以,曾国藩不是很愿意鲍超北上。
在李鸿章的指点下,曾国藩耍了点小权术,挡掉了清廷的错误指挥。他给朝廷上奏,说勤王是大事,理应从他和胡林翼两人当中选一个北上,鲍超级别不够。
奏折往返需要十几天,等清廷收到曾国藩奏章的时候,和谈已经成功。这样一来,湘军就不必北上勤王了。
在这个故事中,曾国藩虽然拒绝了朝廷的指挥,但其目的仍在于更好地维护清朝统治。他知道,列强志在通商,并不想推翻朝廷,真正想推翻朝廷的,是太平天国。一心一意对付太平天国,才是真正的忠。“外圆”做到了,“内方”也做到了。这是做人最高的境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