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神灵”寄宿过的“凡人”》
第15节

作者: 清天泽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12-29 19:23:57
  全球宗教信仰
  2017年,目前全世界地表人类总数有70多亿
  基督教(含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各类衍生教派等),信仰人数22亿左右,核心信仰成员8亿左右(真正地以信仰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
  伊斯兰教(含逊尼派、什叶派等),信仰人数16亿左右,核心信仰成员10亿左右
  印度教(含毗湿奴、湿婆等),信仰人数12亿左右,核心信仰成员9亿左右
  佛教(含大乘、小乘、喇嘛等),信仰人数5亿左右,核心信仰成员3亿左右
  道教(含各种体系派别),信仰人数1亿左右,核心信仰成员0.3亿左右
  众教(含原著民族教、部落教、边缘教派等),信仰人数6亿左右,核心信仰成员未知

  其他(含无信仰、无神论,不可知论者等),人数10亿左右
  以上数据虽并不准确,但误差与比例都不会相差太大
  全球70多亿人类,有宗教信仰者在62亿左右,核心信众在33亿以上,遍布全球。
  无信仰无神论者在10亿以下,大部分集中在某几个国家。
  当今风卷世界的科学大潮与信仰神灵并不矛盾,因为科学界大多数有所成就之人,均为有神论的信仰者,他们深知目前的人类科技相对于深渊无垠的世界来说,只是嫩弱无比的存在,在科学领域上造诣越深者,越能感受到当今科学的无力与渺小,越能感受到凌驾于科学之上的那些未知,而科学亦如同那些古老的教派诞生之初,将以自有的体系理论慢慢地解释着这个世界,将以自有的试验实践慢慢地感受着这个世界。

  而无论任何时候,人类都需要有所信仰,需要服从地球意志,遵循自然法则,洞悉天道轮回的信仰。
  日期:2017-12-30 20:43:47
  道 士
  道士之称,始于汉朝,随着道教的创立而出现,以黄帝为起源之祖、老子为传道之祖、张道陵为立教之祖,男为乾道,女为坤道。
  现代人对于道士的认知一般是算命、风水、驱魔、僵尸、阴间、修仙等这些内容,似乎是充满了神奇以及迷信的色彩,大部分都是现代科学难以解释的内容,亦没有众多实例让人得以反复验证,大多数世人对此难以有半点的信服,而世俗之间许多打着道士旗号之人在四处招摇撞骗,以致人们对道士的认知越来越偏,误解也越来越深。实际上,现今传承于世上的真正道士虽然有,但并不多,而世人所能接触到的所谓道士大多是有名无实的假道士。

  世间万物,无论是生命、物种、天气、感情、朝代、宗教等事物,皆有起落生灭,这是存在于自然的基本规律。传承起源于数千年之前的道教,以超越时代自有的经验体系,宏观入世的文明体系,包罗印证着许多存在于世间的真理,在时间洗刷之下,或许亦会像亚特兰蒂斯等史前文明般在人间界逐渐消失得让后世无从考证。但是现在,我们此世,依然还可以从详细的历史记载中认真推究,道教衍射至今两千年,兴盛时期超过六百年,在此期间,的确是存在着众多真实不虚身具传承洞悉世间不同领域真理的道士。

  如张道陵、左慈、吕洞宾、王重阳、丘处机、诸葛亮、袁天罡、刘伯温、张三丰等人,又如文天祥、杜甫、李白、王羲之、苏轼、陶渊明等人,又如纪晓岚、唐伯虎、李清照等人,这些到现在依然耳熟能详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皆为不同级别的道士或是信众。甚至是更为久远的周文武两王、老聃、扁鹊、鲁班等人物,虽是早于道教,但皆可以说是传承自于黄帝的“道士”。
  道士的一生都致力于修道,如同现代科学的哲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等科目分类般,道教大兴时期修道的分类亦是繁多,简直是包罗万象却又博大精深,其最终目的都在于以肉身为工具载体,借助自然能量配合自身能量来探究世间的真理,以求迈向生命的进化。
  有很多人会认为道士在财富上比较贫穷,实际上,除了无依无靠的底层道士外,有所能力或身具传承的道士并不会缺乏财富,只是与世人所追求吃穿住行等物质上的享受不同,道士们一般会把自己的财富投入到与修道有关的事物上面,比如说要炼制丹药的需要用到世间不少珍稀药材,要沟通灵体的需要购买或制作各种相关的工具,要风水布阵的亦是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特别是一类较为稀少有能力让身体不断产生质变效应所谓修仙的道士,没有金钱物质等各种资源的支撑,是难以修行下去的。历史长河之中,能修行提升灵魂能量和开发肉体让整体产生质变进化,达到了跨越物种临界点的,也就是修行到了所谓的渡劫阶段(这等级别的道士凤毛菱角),无不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与借助各种外物支撑至此。所以,真正的道士在世间穷于表象,富于内藏,身上随手的一个物件都可能价值不菲。

  现在,我们正处于近百年来科技大兴的时代,我们通过科学了解到了很多世间的真理,但是我们亦需要知道,曾经有些文明比只兴起了百年时间的现代科学更为强大,蕴含着更多更为本质的真理,虽然大多数内容因时代的轮回更替让我们已难以传承,世间真正的道士亦日渐稀少,但是我们仍需要保持敬畏,因为他们的传承比现代科学更为接近真正的自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