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长大的孩子的诡异经历》
第11节

作者: 身心性法空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什么讲这些?因为那年开学前,玉米还没收获之前,村里去世了一个老人,就埋在了河沟的坡上,这是我同学的亲人,爷爷还是奶奶恕我罪过,已经不记得了,望老人家见谅。我记得坟就在我们走的那条田埂旁边的玉米地里,我还打纸了的。只不过玉米比较高,也不知道离这条路有多远。估计50米左右吧,事情就发生在这里。

  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同村的同学间流传出来的,据说血脸红头发出来了,最近一直在坡上哭!传的神乎其神的,说是坐在路边,面朝外呜呜的哭着,就等你过去叫她,她一回头,当你看清楚脸的时候,你就完蛋了。其实后来我才知道,如果真的走在马路上,看到路边坐着的诡异的人,千万别去随便问候,特别是晚上,更不要以为你会有艳遇或者什么的!端坐马路边,嘤嘤哭泣者,面朝外则为人,面朝内,脸向下,则非人!

  因为那个坡确实是有很多故事的,特别是河沟,所以那段时间,很多学生都是结伴而行,当然,如果起晚了,那就走大路或者父母送出田野,走到大路上,我父亲就送过我几次,打着手电筒三节电池的跟手臂一样粗的手电筒大家还有印象吗?等会儿发图!但是作为一个不会骑自行车的人,如果要走大路至少要多半个小时路程,我虽成绩不好却也不愿意迟到,那时候迟到会挨揍!家长开家长会不会像城里的家长这么珍惜自己家孩子,现在的家长都怕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委屈,被老师欺负啊什么的。我们那个年代,家长一般就一句话:老师啊,我家娃儿你就当自己家娃儿,不听话,就打!别心疼!我先把话撂这儿了啊!不听话就好好收拾收拾!

  我在雪地里写过作业,大雨屋檐下背过课文,伸手不见五指的早上在教室门外被罚补作业,也曾和同学打架从教室前面打到教室后面,这都是那个年代珍贵的记忆。
  话说那时候,脑子里永远都是今儿千万别迟到,不能挨打。哪里还想得到这里田野里传闻的事情,再说也是一群孩子结伴而行,都打着手电筒,不过大家都很安静互相紧紧的跟着。最怕的是打头阵的和最后殿后的孩子,真的是地狱般的煎熬啊!手电筒只敢照在那个0.5米宽的充满杂草的小路上,根本不敢照玉米林子,谁知道照过去会不会看到什么吓死人的东西?所以大家就走的越来越快,但是极其安静。

  谁知走到玉米地林子走了一半的时候,前后就只有一条路的时候,两边都是玉米地的时候,只能看到长长的小路,玉米已经长过我们的身高了,也看不到村子了。这时候隐隐约约传来了一阵哭声!

  这阵哭声,断断续续,应该是经过田地里玉米的阻挡有所变化,断断续续,小伙伴们走着走着停,一个发小(从小长大的小伙伴的简称)就问,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大家本来都快吓尿了,还有一些人没听到,说完大家就都停下了,然后另外一个妹子说:你别吓我,哪里有什么声音,我们赶紧走出去到大马路上吧。说完几个小伙伴就赶紧紧紧的挨在一起往前走,越走越急。突然一声清晰的哭声传到所有人的耳朵,距离不到20米!感觉就在身边的玉米地里,另外伴随着有东西穿过玉米的特有的沙沙声。小伙伴们一下炸了锅,哭喊着血脸红头发来啦,快跑啊,快跑啊。手电筒也是随着跑动晃动这,妹子早都吓的哭喊着在后面跟着跑,大家这么一跑一叫,就听见玉米地里一声长长的撕心裂肺的惨叫,然后玉米地的玉米哗啦哗啦的摇动的声音,很明显那东西已经加快速度了!

  这时候大家就拼了命的往前跑,满脸的汗水,泪水还有摔了跤的泥水,玉米叶子也不知道在脸上划了多少小口子。我们一直跑,后面的声音却一直跟着我们。而且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当我们跑上大路的时候,看着村子里的灯光和走在马路上的其他村子的同学们,如蒙天赦,而后面的哭声还在继续!还在往这边追!我们也就一直跑,跑着跑着回头才发现,我们所谓的血脸红头发,是我们的一位女同学,女同学也是哭的稀里哗啦的,终于讲出了这段故事。

  原来是同学的亲人去世,她心里异常不舍,每天走过那片坟地都想着去看看自己的亲人,那时候很多父母都在打工,一般都是爷爷奶奶养大的。孩子们坚信,在那坟边睡觉比在家还要安心!也相信,自己的亲人会保佑自己。故而有时候经过亲人的坟的时候,会过去看看,难过的哭一会儿,再跟亲人讲讲自己最近的心酸和委屈。后来大家也就慢慢原谅了这个妹子,一起走那条路也不再害怕了。因为谁没有几个亲人埋在这边呢!

  总结:
  一、在这个年代也许也是如此,爷爷奶奶是很多孩子童年的港湾,请善待自己的爷爷奶奶。
  二、如果有看官孩子是父母带的,请多回家看看,因为当爷爷奶奶占据孩子童年的时候,你会很孤独,很孤独!
  三、尽量别让老人带孩子,给他们留点享福的日子,还记那句公益广告,儿啊,等你念大学妈就享福了,儿啊等你工作了妈就享福了,儿啊等你结婚了妈就幸福了,儿啊等你有了孩子妈就享福了,孙儿啊等你长大奶奶就享福了。
  四、讲一个故事,儿子养不起年迈的母亲,跟母亲说要背她到山上走走,其实是决定把她背到山里丢掉。儿子扭头看到母亲偷偷往路上洒豆子时,他很生气地问:“你洒豆子干什么?”母亲回答说:“儿啊,我怕你等会儿一个人下山会迷路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再穷也不能对不起父母。各位看官此节到此结束,下次讲一个我们村子发生的夺命古董的故事。
  日期:2016-12-27 01:06:00
  今晚火车上没法睡了,今天讲一个,村里的故事。
  第十二个故事:房梁上的女人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们村子,在我初中的时候。在陕西,不,应该在全国都有礼金这个习俗,相当于卖女儿吧。只是各地要的多少不同而已,故而对各地人生活的影响不同罢了。
  我们陕西,农村,娶媳妇三个条件。五金,礼金,房子。
  五金:就是五大首饰,纯金,现在基本戒指钻戒。这个没两万是不行的。
  礼金:这个是男方给女方的钱,可以通过类似谈判的方式确定多少。用途是女儿养大的辛苦钱等,以及女方置办一些嫁妆,当然,更多的是自己留着给家里的儿子娶媳妇用或者自己花。一般根据女方家长决定,5-20万不等。
  房:要么男方在外面买房,要么男方家里盖房,一般都必须是楼房。类似别墅的小洋楼,造价10-20万。女方和男方通过媒人介绍一般第一句话就是,人家是不是楼房,有钱吗?这个我不做评论。
  到这里,大家也许明白了,我们这里的习俗,楼主来重庆就是想找个重庆妹子哈哈!
  这个故事的起因就是取媳妇,村里有家人,父亲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就一年靠庄稼养活一家人,一年能赚一万都不错了。有两个儿子,一个说话略带结巴,一个正常。大儿子到了结婚年纪,家里穷盖不起房子,两个孩子就出去打工了。两个老人就在家里,给人家做做短工赚钱,比如修剪果树,种地,割麦子等,辛苦钱慢慢赚,慢慢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