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01-04 10:53:59
海经。海外南经。
在海外南经之前,不知是谁在前面加了段文章。
从文章的语法结构看,极像是汉代人所写。这段文字离我们的更近,也更接近我们现代的语法结构。所以不必太多解释。
日期:2018-01-04 11:49:33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六合,古代表示地支之间的一种关系。是古人在总结部落的生存与融合的过程中得出的一种比较和谐的关系。古人把各部落的特征用十二种生灵来表示他们的部落特征。这十二种生灵就是今天的十二生肖。表示具有这些特征的部落融合在一起时,部落能得以长久存在与发展。这六合就是:鼠(灵活)与牛(踏实),虎(勇猛)与猪(谨慎),兔与狗,龙(武装部队)与鸡(农耕部落),蛇与猴,马与羊。而且对应的地支为:子与丑合为土;寅与亥合为木,卯与戊合为火,辰与酉合为金;已与申合为太阳太阴。
太岁,地球绕太阳一圈为岁,木星绕太阳一圈为十二年,称之为太岁。中国古人通过天象观测发现了这一点,而且与一年十二个月联系起来,以十二年为一太岁。
天,古人认为,凡地上曾经存在现在已消失的人物事,统称为升天。所以这里天的意思是消亡。
上面这句话我想大家都明白啥意思,我觉得要是翻译现代文总没有原文漂亮。请原谅我的拙笔:
地上所承载的,万物进化成和谐的关系,四海之间的生灵,承蒙日月的沐浴,以星辰的转移,四季轮换来阐述世间所有的事,再以十二年作为一轮,在这期间所以的生存与死亡,他们作为物质的形态总是千差万别,有的消亡了,有的延续下来,这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只有圣人才能通晓。
上面这段话是很富哲理的,其中的物质是哲学概念。
日期:2018-01-04 12:40:13
海外自西南陬至东南陬。
海外从东南角到西南角看。
海外者,不在海中央也。
西南陬在哪里?今天西藏拉萨地区。
东南角在哪里?东南沿海舟山群岛至台湾岛及南山(古琉球之南边的岛屿)
日期:2018-01-04 14:23:34
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一曰南山在结匈东南。
为,甲骨文象形,又(抓,牵)+象(表示牵象驯化),驯象,使象服律。
号,篆文象形,口(吹)+乞(像竽,乐器),古人用管,角发出警讯或集结指令。
南山(今西南至横断山脉)在它(结匈国)的东南。从这个山开始,哪些流寇被驯化变成了部落武装,这些部落武装发出号令,并且去抓捕流民作为奴隶(鱼)。也就是说,南山在结匈国的东南。
从这些记叙看,好像是应龙的部落在抓捕逃亡南方的蚩尤联盟的流民。
日期:2018-01-04 14:41:06
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
翼,金文象形,飞+異(戴,披戴),披戴面具。
比翼鸟,近挨着相互掩护并且伪装的母系部落。
比翼鸟在它的东边,她们作为一个母系部落,由来自东方(青)的部落成员和来自南方(赤)的部落成员组成的新部落。两个部落互相掩护。也可以说她们在南山的东边。
我猜应当是原来就在南方定居的母系部落结纳了那些逃到南方的蚩尤部落的成员,并且把她们当成了自己部落的成员,并且欺骗应龙,免得她们被抓为奴。
日期:2018-01-04 15:05:23
羽民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身生羽。一曰在比翼鸟东南,其为人长颊。
这里有几个字前面都解释过,比如:
长,指衰老,或者生病而体质虚弱。
羽,对于鸟来说,羽是其保温防护的器官;对于部落来说,就是指自卫武装。
民,甲骨文象形,四(眼)+(又)+(又),表示抓握。古代指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奴隶。
羽民国-即应龙所抓的战俘而演变成的奴隶之国。
颊,面的一部分,这里这原来部落的一部分。
羽民国在比翼国的东南,它是由被应龙抓住的战俘形成的,所以他作为部落是很衰弱的(其为人长),但在部落中却也产生了自卫武装(身生羽)。
也就是说它在比翼鸟的东南,它是个受了伤的残弱部落。(其为人长颊)
日期:2018-01-04 16:25:12
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小人颊赤肩。尽十六人。
司,甲骨文象形,卜(权杖)+口(问审)
夜,甲骨文象形,好像一个人的两臂下方各加一点,指事符号;本意人体的两腋部分。
尽,甲骨文象形,表示手持毛刷清空盛器。
野,表示山地与水域荒地的交界之处。
连,金文象形,从(行进)+车(战车),表示战车行进。
二,表示地数;八,表示分隔;十表示满数,横为东西竖为南北;六,表示六面,即上下,左右前后。
所以不是二八等于一十六。
神者,已死之伟人,这里应是指蚩尤。
这里有蚩尤的部落(神人)被在地上分隔开来(二八)。在东边来不及跑的被应龙武装抓住了,在西边的部落武装重新组合在一起,边抵抗边撤退(连臂)。应龙在这个大山与水滨交汇之地为黄帝来抓捕并审问所有经过这里的人员。
这个地方在羽民国的东边,这些逃跑者都是被冲散而成的小部落(其为小人颊),她们是在当地炎帝后裔的支持下逃跑的(赤肩)。她们分布在这块水域的四周。
很显然,这时一个由山环绕的水泽之地,只有这样,应龙的部队才能乘船抵达那里。那么这地方在哪里?看看卫星地图
日期:2018-01-04 16:28:54
地图上很清楚,在云南的东北部和贵州交界的地方,远古时是一片水泽。所以就是哪里。即四川西南云南东北和贵州西部的昭通地区到昆明地区。
日期:2018-01-04 16:43:10
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人鸟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
青水,毕方鸟我前面说过,她们是魃部落为奴而成的部落,即现在的彝族。但我把位置搞错了,特此更正,她们最先的地方并不在今天凉山彝族自治区,而是位于今天贵州的毕节至六盘水的广大区域。
这里的青水指乌江。乌江也在金沙江的上游,乌青也是相同的颜色,而且同是赤水之上。
一脚,说明其被圈起来了,无法逃跑。这与前面记叙一致。
毕方鸟在十六人的东面,在乌江的西边,她们作为一个母系部落已失去了自由。也有说她们在二八神的东面。
日期:2018-01-04 21:56:19
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一曰在毕方东。或曰讙朱国。
在南荒经中有‘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仗翼而行。维宜岂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大荒北经有‘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有山名曰章山。’
虽然同是‘驩头’,但明显出现在大荒北经里的‘驩头’和南经里的‘驩头’是有区别的。北经驩头是颛顼之子,苗民之父,最关键是它是厘姓,他生活在高山悬崖里。而在南经里的‘驩头’则生活在海上。他和这里的讙头几乎一样。
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我有种猜测,‘讙头’是由‘驩头’演变而来。这个部落随时鲧部落的后人,但在不断帝辩解和努力下,他们逐步褪去了鲧的痕迹-鲧部落又名白马,故把马去掉改为言。即鲧被杀后,他部落的一支随其母系部落通过不断地洗白,辩论,最后脱去奴隶身份变成了讙头。
而在北方经里出现的‘驩头’则是颛顼所生,在颛顼北黄帝打败后,他的‘马队武装`及其后代部落都成了奴隶,不过他不同于重,黎,他可能和邛的一部分一样被流放到黄帝领地的的南锤(章山-若尔盖草原)。他的名子叫苗;他们在颛顼部队造反成功后,也和重的后人-祝融一起南下,以防止应龙和魃北上。
由此看来,苗一定是来监督彝的,所以苗族就应当和彝族在一起。
但这里的讙头明显和上面的苗-驩头不一样。他们是随应龙一起南下来抓捕蚩尤的部队的。所以说他方捕鱼。
日期:2018-01-04 23:05:17
厌火国在其国南,兽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
厌,金文象形,肙(不是’肙‘,像猛兽的圆头和大口利齿,表示噬咬,吞食)+犬(猎物)表示肉食性猛兽猎食动物。肉食性猛虎捕获动物后可以一次性生食大量兽肉,但他们猎杀的大型猎物的体积往往大大超出他们的食量。猛兽吃饱后对多余的兽肉块失去兴趣。
出,甲骨文象形,行(行军)+止(脚)+口(城邑),表示离邑行军。
火,代表祝融,祝融是火神,也是颛顼的长孙重的儿子,在颛顼政变中起着关键作用,凶猛异常,打败了共工和窫窳。然后和苗一起南下,包围了应龙和魃,应龙投降,魃被围起来成为奴隶。用一个厌字就把这段表述清楚,我真的是非常佩服他的智慧。
厌火国(祝融的部落)在讙头国的南边,他们是武装部队(兽)是颛顼的后裔(黑色)。
祝融离开他在山西的大本营,一路南下,像狂飙卷起烈火,把应龙和魃都烤焦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