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5节

作者: 泪痕春雨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总而言之,官二代见多识广,道德才能都是优秀,只有让官二代垄断公务员队伍,才能让提高整体公务员的素质。
  表面上,大家是正义与邪恶之争,实际上都是围绕权力相争的。一切就如大宦官张让所说,我承认我们不清白,问题是,你们所谓的士大夫,谁是清白的?
  说我们宦官用人唯亲,提钱就上?真是胡扯时,也不怕让雷劈了。现在把帝国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官员名单,拿出来看一看,有几个人,不是所谓的官二代?

  就你们这副德性,还有脸说我们宦官用人唯亲,提钱就上,如果我们真有这种本事,你们这些所谓的士大夫,还哪有机会玩什么四世三公、世代两千石啊?
  在东汉时期,豪门大族还处于萌芽状态,所以皇帝还敢用宦官政治(也就是让穷二代大举进入政治舞台方法)打压豪门大族;汉帝国灭亡后,社会一直比较动荡,所以唯才是举的口号还有人敢提;等三国建立之后,豪门大族就开始生根了,在这种背景下,曹丕一当皇帝,就无奈的亲手拉开了贵族政治的序幕。
  从此以后,官二代就不叫官二代了,而改叫士族、贵族了。在这种年代里,人们拼爹时,就拼得比较神圣而庄严了,因为没个好爹,不要说你很难成功了,就算你成功了,人们也会觉得,你这叫土鳖成精了。而有个好爹,混得再失败,也可以一脸牛逼样,总而言之,我的血统、我的门第高人一等。
  当然了,进入了这种时代后,皇权就没有什么圣可言了。
  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皇帝,那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所谓的帝国也是如同走马灯一样来回换。
  在这种背景下,所谓的乱臣贼子,那是成群结队的来一批又一批;所谓的昏君,那是被杀了一批又一批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皇帝,看到东汉帝国的皇帝,竟然能通过重用宦官,就可以把威胁自己的权臣消灭掉,肯定是羡慕的两眼都是泪光。因为,我怎么不能用这种方法,把威胁我的权臣消灭掉呢?
  日期:2016-10-08 22:38:59

  第五节 不同的主角 雷同的故事
  简单的看,东汉历史非常奇怪,因为一拨接一拨的外戚,爬上历史舞台的顶端,然后一拨接一拨的,被皇帝利用宦官清理出局。
  看着这种不断上演的、非常雷同的历史大剧,我上初中时,就觉得奇怪极了,因为简单的去看,当时出场的历史主角,都好像弱智一样。因为,从表面的内容去看,随便拉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上去,就可以完全改写相关历史。
  对此,我们看一下,柏杨先生《中国人史纲》中的评论。
  这是一个使人感慨的单调场景,第一批新贵靠女人的关系煊赫上台,昂首阔步,不可一世,不久全被拖到刑场,像杀猪一样地杀掉。第二批新贵也靠女人的关系煊赫上台,昂首阔步,不可一世,不久也全被拖到刑场,像杀猪一样的也都杀掉。以后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我们相信外戚中也有非常聪明的才智之士,如窦宪、邓骘,不可能毫无警觉。但权力的迷惑太大,使他们自以为可以控制局势。

  面对这些简单的、雷同的历史内容,我们如果为了省事,自然可以像柏杨先生一样,发表一通居高临下的感叹就可以了。事实上,大多数历史学者,都是这样处理相关内容的。
  问题是,历史在某个时期,不同的主角,类似的事件,竟然一直这样简单的、雷同的重复着,真是因为当事人愚蠢吗?显然不是的。
  以前,一直不理解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到底有什么差别。后来,我渐渐发现,在许多时候,历史的主角虽然不同,但是历史常常会出简单的、雷同重复。

  最经典的就是,在小农社会里,不论权力怎样交替,也是一个皇帝倒下了,另一个皇帝站起来;在工商社会里,不论谁爬上了权力顶峰,也不敢再玩什么帝制了。
  为什么历史会出现这种简单的、雷同的重复呢?
  有人认为在同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智力、道德相似;所以历史舞台虽然不断变化主角,但发生的故事却是大同小异。
  有人则认为,当时的利害环境类似,所以历史舞台上的主角换了一个又一个,即使他们的人格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上演的剧目却是大同小异。
  他们谁的观点正确呢,我认为后者正确。如果有人认为不对,我也不强求。在这里,我只想说,第一种观点显然是唯心的,第二种观点显然是唯物的。
  是不是说得有点远了,我们还是书归正传,继续说外戚、宦官轮流坐庄吧。
  如果我们把历史当童话看,那些曾权倾朝野的外戚都太傻了,因为看着简单而乏味的历史事实,拉出个智商正常的成年人都知道,专权的外戚,都是在小皇帝与宦官的联手打击下,走向毁灭。而那些曾权倾朝野的外戚,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种事实,都也无法避开这种近于宿命的结局。
  从表面的内容去看,外戚想避免这种命运,也不是什么难事。
  我们向前看,西汉外戚专权时,皇帝无法联合宦官夺回权力,相反,西汉王朝竟因此无疾而终了。
  我们向后看,曹氏专权时,皇帝无法联合宦官夺回权力;司马氏专权时,皇帝也无法联合宦官夺回权力;相反东汉王朝、曹魏帝国也因此无疾而终了。

  至于再往后看,两晋南北朝沦为傀儡、死于非命的皇帝,那是多的去了,但是没有一个皇帝能联合宦官夺回权力。
  既然如此,东汉那些曾权倾朝野的权臣,为什么总是无法斗过宦官呢?简单的去看,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外戚,脑袋都好像让驴踢过。因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处于外戚的位置上,都会想办法把宦官集团铲除的;而且简单的去看,以梁冀等人的实力,应该也是可以轻易做到这一点的。
  皇帝说了一句“跋扈将军”,就让梁冀给弄死了;而且想立谁当皇帝,也是梁冀一句话的事。[注1]以梁冀的实力,为什么最后会让宦官给打败了呢?要知道,在梁冀之前,已有好几个外戚,被宦官集团灭掉了,梁冀面对这种简单的历史事实,怎么是一点警觉性也没有呢?
  小时候看东汉历史,我总觉得,如果我处于梁冀等人的位置上,我一定会在权势如日中天之时,把宦官集团清洗出局。因为,皇帝随时可能依赖宦官集团翻局,几乎成了傻子也能看明白的事。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社会经验越来越多,我却没有这种自信了。因为这种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这种随便拉出一个小朋友都能想明白的问题,当时的人,就想不明白?
  如果我们把历史当童话看,东汉的皇帝也实在太傻了。
  东汉帝国开始后,汉质帝只因说梁冀是跋扈将军,就被梁冀毒死了;汉顺帝作为先帝唯一的儿子,而且早已立为太子,就因为他不能让外戚阎氏满意,就无法继承皇位,直到宦官集团灭掉阎氏后才登上皇位。
  从这层意义上,皇帝的命运就掌握在了外戚手上。更主要的是,西汉帝国无疾而终,也是外戚王莽专权的结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