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9节作者:
泪痕春雨 张俭和大宦官侯览斗得昏天黑地,最后未经政府批准,就把侯览的母亲杀了;更有一种说法是,张俭率人把侯览全家杀了。[注3]
桓帝一怒,于是张俭成了国家A级通缉犯,所以谁敢收留、协助他跑路,同样有罪。问题是在这种背景下,张俭在逃亡的途中,也跟旅游一样。总而言之,张俭在逃亡的路上,需要休息时,通常是见门就进;从来也没有举报过他。总而言之,政府虽然全力缉拿张俭,但是张俭依然逍遥法外。
皇帝面对这种事实,实在震惊了。因为,政府发出的A级通缉令,就如同一张废纸了,根本没有人把它当回事。总而言之,这个国家A级通缉犯,就如同出门旅游一样,潇潇洒洒的就逃出了政府的控制范围。虽然政府明确召令天下,谁敢帮这个国家A级通缉犯跑路,一律严惩不贷,却似乎没有人把它当回事。[注4]
在士大夫集团的说词中,这是因为张俭太伟大了,所以大家都宁愿冒着坐监狱的危险,也会收留他,帮助他继续逃路。其实呢,之所以会出现类似的事,恐怕就是因为官场越来越像江湖了。
这就好像江湖大哥跑路,普通老百姓知道了,也不敢随便举报啊。因为,你不举报这个江湖大哥,也许有事。问题是,你敢举报这个江湖大哥,肯定会有事的。至于江湖同道朋友,就更不敢干这种不忠不义的事了。我的意思是说,这个江湖大哥所隶属的势力依然盘根错节时。
失去这种背景下,官员就是再代表正义,估计也没有人敢这样帮他跑路的,偶尔出几个人帮他,这可以理解,人们都冒着全家被抓的风险帮他,就不可思议了。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彭大将军在后世历史书中,那就是最正直、最代表人民利益的官员,问题是,如果彭大将军需要跑路,大家觉得,有多少人会为他提供帮助?
当然了,官员们在拉帮结派时,最普遍存在的一种方式,就是以血缘、婚姻为纽带。
在这种背景下,帝国就会渐渐形成众多,以血亲为纽带的家族势力,以姻亲为纽带的几大家族联盟;更会形成众多拥有大量私属(主要是门生、故吏、食客、奴仆)的利益集团。这样发展的结果,官员自然不再是普通的官员了,而是以家族为背景,以帮派为背景的大佬了。
谁处于皇帝的位置,也会渐渐发现,这样发展下去,自己对帝国的控制将越来越虚弱无力。因为,皇帝渐渐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普通的、可以让他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官员,而是一个个渐渐能与他分庭抗礼的家族首脑或利益集团代表人物。
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终于决定对官员结党的行为,开始严打了。总而言之,凡是拉帮结派的官员,一经发现,重则抓起来判刑,轻则终身不得录用为官。这就是传说中的党锢!
换而言之,大家想当官,就好好按政府的组织程序干事,没事私自拉帮结派,把政府搞得好像黑社会一样,这是想干什么呢?
看到皇帝这样做,官僚集团当时就为炸窝了。因为,结党怎么了?结党也得看是要干什么,如果结党是为了贪污腐败、是为了升官发财,政府自然应该严打。问题是,我们结党,是为了更好的为为国效力、为人民服务,政府凭什么要严厉打击我们?
皇帝对于这种,敢公然为官员结党大声叫好的人,通常也是绝不手软。总而言之,不给你们的颜色,你们还真以这个社会没人管了;于是党锢并没有因此解除,相反执行的彻底了。[注5]
[注1]:太守刘君坐事槛车征,官法不听吏下亲近,瓚乃改容服,诈称侍卒,身执徒养,御车到洛阳。太守当徙日南,瓚具豚酒于北芒上,祭辞先人,酹觞祝曰:“昔为人子,今为人臣,当诣日南。日南多瘴气,恐或不还,便当长辞坟茔。”慷慨悲泣,再拜而去,观者莫不叹息。既行,于道得赦。瓚还郡,举孝廉,除辽东属国长史。《后汉书.公孙瓒》
[注2]: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夏侯婴之后也。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三国志》
我小时候看到相关内容,就觉得奇怪极了。因为,夏侯惇这是标准的故意杀人;问题是,杀人之后呢?好像啥事也没有,相反还赢得不小的社会地位。我只想知道,当时的社会,有人管没人管?
我们通常的理解,夏侯惇的老师只是一个普通儒者,实际上,更符合情理的事实是,夏侯惇的老师有着比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江湖地位),所以有人侮辱他,他的学生就愿意为他两肋插刀。关键是,他的学生这样故意杀人后,因为官字两个口,私下谁也承认这是夏侯惇故意杀人,并且为他这种江湖行为大声叫好,而摆到桌面上说时,却都说夏侯惇是防卫过当,所以应该略加惩戒就可以了。
[注3]:是时,山阳张俭杀常侍侯览母,案其宗党宾客,或有迸匿太山界者,康既常疾阉官,因此皆穷相收掩,无得遗脱。《后汉书.张俭》
俭行至平陵,逢览母乘轩,道从盈衢。俭官属呵,不避路。俭按剑怒曰:“何等女子干督〔邮〕,此非贼邪!”使吏卒收览母,杀之,追擒览家属、宾客,死者百余人,皆僵尸道路。伐其园宅,井堙木刊,鸡犬器物,悉无余类。《后汉纪》
[注4]:张俭亡命困迫,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资治通鉴》
[注5]:永昌太守曹鸾上书曰:“夫党人者,或耆年渊德,或衣冠英贤,皆宜股肱王室,左右大猷者也;而久被禁锢,辱在涂泥。谋反大逆尚蒙赦宥,党人何罪,独不开恕乎!所以灾异屡见,水旱荐臻,皆由于斯。宜加沛然,以副天心。”帝省奏,大怒,即诏司隶、益州槛车收鸾,送槐里狱,掠杀之。于是诏州郡更考党人们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悉免官禁锢,及五属。《资治通鉴》
日期:2016-10-08 22:40:38
第二章 汉末大乱
第一节 历史就是一个罗生门
我朝打开国门后,我们看到的现代历史资料日益丰富而且多元。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自然会发现,我们以前看的历史,其实就是政治宣传。
在政治宣传的历史书中,历史就是两拨人在相争,一拨人代表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他们伟大、光荣、正确;另一拨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完全无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他们愚蠢、邪恶、贪婪。
问题是,当我们有机会看到另一拨人记录的历史时,自然会发现,历史没有这样简单。
虽然另一拨人记述的历史,也是两拨人在相争,一拨代表正义,一拨代表邪恶。问题是,所有的角色都对换了位置;换而言之,从前代表正义的一方,突然变成了邪恶的化身;从前代表邪恶的一方,突然变成了正义的化身。
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他们谁说的可信呢?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因为他们谁说的话,也不可信;谁说的话,也有可信之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