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三国 那些隐藏在英雄传奇背后的历史》
第14节作者:
泪痕春雨 这个答案就是:皇帝一直信任宦官,并对士大夫集团采取了党锢政策。所以才会出现今天的事。只要皇帝严厉打击宦官集团,全面起用被压制的士大夫集团,黄巾之乱自然很快就会平息。
表面去听,这些话只是老声长谈;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却显然充满了威胁的意味,换而言之,如果皇帝不能取得士大夫集团的支持,就依靠那些宦官,肯定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注4]
面对此情此景,皇帝对宦官集团,也是突然失望到了顶点。士大夫集团在中间瞎捣乱,皇帝可以理解,这些宦官呢?[注5]
但是,皇帝很快就想明白了,这一切也不能全怪宦官。
表面上,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穷二代的代表人物),那实在是太好了;所以,面对张角一伙的阴谋,宦官集团应该义无反顾的站在皇帝一边,换而言之,绝不应该害怕士大夫集团用道德大棒打压,就一味装聋作哑;更不应该卷入相关阴谋。
但是,仔细起下去,帝国政府对宦官集团(穷二代的代表人物),有个狗屁的好?因为,帝国设计出这种残忍、缺乏人性的制度,让众多男人只有挥刀自宫才能上位,皇帝有什么脸说帝国对他们非常好呢?
什么谁忠于谁,一切不过是现实利益的博弈。皇帝高高在上,处于天下利益的汇集点上,他的风光、他的享受,世人都能看到,但是谁能看到他的心酸与痛苦呢?表面上,所有的人都最爱他、最关心他,实际上,他们有多少是发自真心,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所以,皇帝先是对张让一伙大发雷霆;之后呢?皇帝终于原谅了他们。因为张让一伙自然不能完全信赖,那些士大夫集团成员就值得依赖?
如果把宦官集团的势力打压下去,皇帝又靠什么控制那些豪门贵族的代表人物呢?虽然,在需要士大夫集团积极支持政府工作的背景下,皇帝暂时对宦官集团进行了一些打压,但是随后又变成加利的重用宦官集团了。
[注1]:“角弟子济南唐周上书告之。于是收马元义,车裂于洛阳。诏三公、司隶按验宫省直卫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诛杀千余人。《资治通鉴》
[注2]: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资治通鉴》
[注3]:郡县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资治通鉴》
[注4]:上问计于中常侍吕强,对曰:“党锢久积,人情怨愤,若不赦宥,轻与张角合谋,为变滋大,悔之无救。今请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则盗无不平矣。”帝惧而从之。壬子,赦天下党人,还诸徙者。《资治通鉴》
[注5]:上诘责诸常侍曰:“汝曹常言党人欲为不轨,皆令禁锢,或有伏诛者。今党人更为国用,汝曹反与张角通,为可斩未?”皆叩头曰:“此王甫、侯览所为也!”于是诸常侍人人求退,各自征还宗亲、子弟在州郡者。《资治通鉴》
日期:2016-10-08 22:43:02
第五节 虎头蛇尾的黄巾叛乱
翻开中国历史,甚至是翻开人类历史,像黄巾之乱这样准备充分的叛乱,也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在一个交通靠走,通讯靠吼的社会。在叛乱发动之前,已有二三十万叛乱分子准备就绪,而且是准备在帝国各个地方全面开花。
更主要的是,在叛乱前夕,政府突然发现了这个惊天大阴谋,于是并迅速投入镇压。但是,这场叛乱还是在帝国内部四面开花了。
问题是,这样准备充足,出手就先声夺人、声势浩大的叛乱,结果是什么呢?答案是很快就被政府剿灭了。
因为九个月以后,帝国政府就宣布,叛乱基本平定。因为在九个月后,匪首张角、张梁、张宝全部正法,大股匪徒全部清理出局,只剩下小部分匪寇还在负隅顽抗。[注1]
紧接着,在三四个月之后,随着张燕(原名禇燕,后改为张燕,人称张飞燕)为代表的黄巾残余力量接受招安,黄巾叛乱已算基本平定了。[注2]
从整个平叛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来,黄巾叛乱显然是上层社会一直纵容的结果,因为它的组织严密程度、社会基础,都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它一开始先声夺人,大有气吞山河之势,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满打满算一年时间)就被政府镇压下去了。
从某种意义上,黄巾叛乱虽然名气大,但也实在太不堪一击了。
许多人常常拿下面的内容,证明黄巾叛乱的社会基础多么广阔、生命力多么顽强。
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博陵张牛角、常山褚飞燕及黄龙、左校、于氐根、张白骑、刘石、左髭文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之徒,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
就我理解,就好像真正的高手,从来不需要、也不会玩太多的花拳绣腿,真正社会基础广阔的叛乱、真正生命力顽强的叛乱,也用不着这样罗列一大堆所谓的首领。因为,真正社会基础广阔的叛乱,真正生命力顽强的叛乱,只需要说一句话就可以了,那就是李自成类似的人物,开始渐渐登上历史舞台了。
前面这一大堆叛乱首领的名字,不要说对于普通读者了,就是对于专门研究相关历史的学者而言,恐怕也和张三、李四、王五、赵六、阿猫、阿狗没有任何区别,因为这只是一个个历史书字缝里的符号罢了。
上面罗列的这一大堆首领,最后大约都归在了张燕的大旗下,而张燕呢,在张角兄弟死后三四个月,也接受了政府的招安。
更主要的是,张燕是何许人也?恐怕知道的人也实在不多。相关力量集大成者的张燕,尚且只是汉末三国时代的一个边缘人物,那些给张燕当小弟的人物,就更不用说了。
在黄巾叛乱基本平定之后,皇帝认为,平定黄巾叛乱,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是宦官集团积极工作的结果;于是,就开始封赏宦官首领。[注3]
但是,我们从士大夫集团的视角,看到的内容却是,黄巾叛乱之所以兴起,就是宦官集团瞎折腾的结果,甚至就是宦官集团私通黄巾叛乱的结果。[注4]更有甚者,如果没有宦官集团在旁边瞎捣乱,政府军早就把黄巾叛乱平定了。[注5]
一切是是非非,我们实在无法辨别清楚,因为我们看到的,永远是士大夫集团的一面之词。如果宦官集团也拥有话语权,他们自然会说了,黄巾叛乱之所以会兴起,就是士大夫集团瞎折腾的结果,士大夫集团也与黄巾之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不是宦官集团一心忠于帝国,黄巾之乱就无可抑制了。
日期:2016-10-08 22:43:31
在整个平定黄巾叛乱的过程中,虽然皇帝、宦官、士大夫一直磕磕碰碰,但是黄巾叛乱还是很快就被镇压了。
平定黄巾叛乱之后,东汉帝国应该看不到灭亡的迹象;因为黄巾叛乱的社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缺乏此起彼伏的后劲;而且他的组织也实在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严密,所以在帝国政府军的一轮严打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几个值得一提的代表人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