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38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7-30 09:12:48
楚骚幽怨地,沅水多逐臣
自屈原放逐于五溪,这里仿佛与贬谪结下了“不解之缘”,败走的部族,避难的流民,遭贬的政客,世代不绝,也正因为这些文人官宦者的流放,作为蛮荒之地的五溪逐步为外界所知。
这些曾经在五溪驻足的文人官宦,又以左迁和贬谪之人居多。五溪的贬谪生活丰富了他们的人生阅历,文人贬谪往往形诸于歌吟,尤以唐为甚。王昌龄的龙标之贬,刘禹锡的朗州之贬,都留下了数量不少的诗文。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生命的执着,理想的追求,都在观照五溪的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中得以体现,这在客观上为外部世界了解五溪留下了文字上的记载。
唐天宝六年(747年),王昌龄被贬龙标尉。他从江宁丞,再贬龙标尉,历经坎坷。天宝七年春天,从江宁乘船沿长江上行,经安徽、湖北,秋天到达湖南巴陵。在巴陵的朋友李十二、李越宾、刘谞、刘处士等为他的际遇而惋惜,纷纷接待安慰他。在巴陵于诸友人诗歌唱和后,转洞庭湖,溯沅水而上,往贬所龙标。
日期:2017-07-30 11:47:18
龙标即今天的怀化黔阳,三而环水,是湘楚苗地边睡重镇,素有“滇黔门户”之称。自汉以来,各朝均在此设立县治,汉立潭城,唐天宝初更为黔江、龙标。宋熙宁七年复置黔江。宋元丰三年始置黔阳。
杨花落尽子归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尉》
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谪到五溪的龙标县尉时, 他的好友李白特为他写的诗。就是这首诗,把“五溪”和“夜郎”连到了一起,也就是这诗中的景色—飘零的杨花、啼血的子归、对月的伤感和“不如归去”的哀愁,勾起了人们对“五溪”和“夜郎”的无限遐想。
这里的夜郎指的是黔阳附近的新晃县和贵州东北部区域。巧合的是,几年之后,李白后而真的“随风直到夜郎西”一被唐玄宗流放到夜郎(乌江中上游)。
日期:2017-07-30 12:57:28
王昌龄在此为官七年,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尤以《芙蓉楼送辛渐》一诗最为世人所传颂,诗人咏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以“玉壶冰心”明志,后人以千古绝唱。同时由于他为治以宽,政善民安,至今尚流传有“苗女听歌”、“遮道迄诗”、“佳句退兵”等传说,史称“王龙标”。他在黔城留下一批珍贵的诗篇和诗论。芙蓉楼碑坊刻留有他当年的酬唱诗。
王昌龄在龙标任上,喜欢与朋友宴饮,惯於江楼送客。在龙标城东王昌龄为送客而建的临江楼,不知道宴饮过多少次、送走了多少人。王昌龄送了魏二、送了张四、也送了程六;送了狄宗亨、又送柴侍御;送了薛大赴安陆,又送了朱越;送了李棹游江东、也送李十五;送了崔参军往龙溪,又送吴十九往沅陵。让王昌龄的送别诗名扬天下的,却是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云: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这黔城生活了七八年,他所建的芙蓉楼是江南四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之一,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之誉。
黔阳芙蓉楼
王昌龄还在黔城建立了龙标书院,对五溪地区的文化有很大促进作用。王昌龄从龙标离任而去,迂回至毫州,为刺史闾丘晓所忌而杀。
日期:2017-07-30 13:49:35
唐代著名宦官高力士曾经流放五溪。高力士原名冯元一,今广东高州人,是名臣之后,因为牵连到谋反案件被阉入宫。后被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从此易姓为高。二十四岁那年,他认识了唐玄宗李隆基,从此便与李隆基挂了钩。玄宗初期,高力士立下了不少功劳。历史上也留下了他手秉重权、颐指气使而被伟大诗人李白所傲视并让他脱靴的传说。
高力士在严词制止了李辅国的犯上后,也深深得罪了李辅国。不久李辅国就勾结唐肃宗李亨的皇后张良娣,瞒过唐肃宗私下诏书,将年迈的高力士强行从唐玄宗身边赶走,七十七岁时竟被贬流到偏远的黔中道巫州(其治所在龙标县,即今湖南省黔阳县黔城镇)。高力士在流放中写下一首诗—这是当今之世仅存的一首高力士写的诗《感巫州荠菜》:
“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
高力士借巫州的荠菜抒发心志,表明自己无论身在何处,亦无论自己在什么处境下,对唐玄宗都忠心不改。
日期:2017-07-30 15:13:58
而高力士与唐代史官柳芳五溪相遇还成就了中国历史研究的一段佳话。
柳芳原在史馆编修国史,被贬到黔州后,仍笃志论著。高力士也流放巫州(今湖南省洪江市),在黔州相见。因高对宫中事颇详,柳向他询问开元、天宝年间诸事,写成《唐历》四十篇。唐肃宗末年,柳芳因事被贬官到黔中(今贵州地区),恰这时高力士也贬迁到那里,他们路上相遇,结伴同行。高力士对他讲了许多开元、天宝时的政治内幕,很多有史料价值,柳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但因他所编写的国史已经上呈了唐肃宗,不便再改动,所以他就用编年体重写了一部《唐历》,共40卷,把高力士提供的史料编写进去。这部《唐历》是柳芳的私人著作,后来唐宣宗认为不错,就让监修国史的宰相崔龟从等写了30卷的《续唐历》。该书接柳芳《唐历》,止于唐宪宗朝。这样,《唐历》和《续唐历》就具备了国史的性质,成为一种编年体的国史。国史实际上成了后来编修正史的半成品,唐以后所修的《旧唐书》、《新唐书》等就是据此为底本改写成的。
日期:2017-07-30 15:47:45
在唐永贞元年(805年),又一个诗人来到了五溪的下游地区。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祖籍洛阳,唐朝彭城(今江苏徐洲)人,贞元九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顺宗时他和柳宗元等佐助王叔文实行了有名的“水贞革新”。由于旧势力根深蒂固,积重难返。新政仅如昙花一现,只维持了一百多天,顺宗崩驾后,就被宦官,藩镇及在朝的大官僚扼杀了。王叔文王还惨遭杀害,刘禹锡柳宗元等“八司马”被窜逐。
永贞革新失败,刘禹锡作为参与革新的核心成员被贬为朗州司马。在这个失意的秋天,他满怀孤愤,壮志未酬,携家带口,经过两个多月的辗转跋涉,终于在是年初冬抵达朗州。而当时的朗州,刚刚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水浩劫。初来乍到,宿无居所,捱到第二年春天,刘禹锡才在城东招屈亭旁的一处简陋茅舍里,勉强安下了家。这一住就是十年。
唐代的朗州,就是汉代的临沅,今天的常德,曾经的武陵郡治所,沅水下游的中心城市。
刘禹锡33岁到朗州,43岁被召回京(元和十年)。朗州十年,是他23年贬谪生涯中,时间最长、处境最差、变故最多、心绪最闷的时期。他所任的朗州司马,是一个闲散的副职,所谓“应怜一罢金闺籍,枉渚逢春十度伤。”又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可见刘禹锡的一生,受尽了打击和迫害,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他忧愤并加,苦难同当,倍受蛮乡炎天窳气、瘥瘵病患之苦;饱尝孤独幽栖、丧妻悼亡之痛。
日期:2017-07-30 16:31:58
从此,刘禹锡开始走上了“穷愁著书”的道路。史载: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又云: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词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涧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