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原创长篇、每日更新)》
第10节作者:
千成葫芦
我来解答疑问:自从松平家的松平清康死后,松平家势力日渐弱小。到了竹千代的父亲松平广忠担任家主的时候,松平家因为抵抗不了织田家的侵扰,所以只有依附于东面的大势力今川家。在今川家的威逼之下,松平广忠把他自己的正妻休了(原因是:他的正妻出身于水野家,而水野家在这时依附于织田家)。为了博取今川家的信任与支持,松平广忠还准备把他与正妻所生的未来继承人竹千代交给今川家做人质。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在弱肉强食的乱世之中,弱小的家族为了生存下去,甚至要上演出妻离子散的情景。松平家这样做,不仅仅是松平家的悲哀,更加是乱世的悲哀!
6岁的竹千代和他的玩伴们组成了少年人质团,一起踏上了去今川家做人质的路途,但护送竹千代去今川家的人员基本上被织田信秀买通。其结果,多数护送人员半路倒戈,劫持了少年人质团并把他们交给了织田家。织田信秀乐呵呵地对少年人质团一律欢迎、照单全收(补充:那些密谋半途劫持竹千代的人员的下场极为凄惨)。
竹千代一行人被扣押在织田家中,这就意味着织田信秀的手里多了一枚应对松平家的“棋子”。织田信秀动不动就以竹千代要挟松平家,想以此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不过,这只是织田信秀的一厢情愿,从结果来看,松平家并未因此屈服于织田家,反而更加依附于今川家。既然如此,少年人质团就要任织田家宰割了。
在竹千代的母亲和织田信长的运作下,竹千代一行人并未被处死,只是被扣押了起来。少年人质团在被扣押的过程中,日子并不好过,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了下顿,连个半饱都不一定能实现。不过,就像是有贵人相助一样,织田信长改变了竹千代的生活待遇,他经常来看望竹千代,两人产生了深厚的友谊。作为竹千代的朋友,织田信长时常与竹千代交谈,并带着后者锻炼,教会了竹千代游泳。织田信长比竹千代年长8岁,他亲切地称呼竹千代是“三河的弟弟”(竹千代的家乡在三河国),两个人相处得十分融洽(qià)。这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幕:被织田家众多人视为异类,甚至嗤(chī)之以鼻的织田信长,却很受竹千代等人质的推崇。
日本天文十七年(1548年),也就是竹千代在织田家做人质的第二年,织田家与今川家爆发了第二次小豆坂之战,战局结果是织田军全面崩溃、大败全输。又过了一年,竹千代的父亲松平广忠被松平家的家臣刺杀。松平广忠年仅24岁就被杀,消息传出来,必定会带给还在做人质的竹千代的心灵上的深深触动。松平家的家主松平广忠的暴亡,导致松平家出现家主权力真空。今川家趁火打劫,在松平家群龙无首之际,迅速派兵接管了松平家的领地。至此,松平家完全从属于今川家。同年,今川家进攻织田家,夺取了城池,还顺带着俘虏了织田信广(织田信广是织田信长的庶长兄,也就是织田信秀的妾生的长子)。随后,今川家向织田家提出了以织田信广交换竹千代等人质的方案。权衡利弊之下,织田信秀当然认为自己的长子更重要,而今川家则认为少年人质团更重要:双方成交。竹千代等人质就这样被作为交换品,交换到了今川家做人质,继续过着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的生活。
竹千代在织田家做了两年的人质,被交换后到了今川家。但是,竹千代依然与织田信长保持着深情厚谊。在古往今来的各种朋友中,真正的友谊是历久弥新的,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而竹千代与织田信长的友谊恰是如此。竹千代既有不幸,也有大幸:他的不幸在于幼年离母、少年丧父、成为人质;他的大幸在于结识了织田信长,并由此促成了两人成年后的互相提携、共谋大事。
日期:2017-02-08 14:53:18
第八节:镇定与狂乱
上半部分
中国明朝:镇定的老师
张居正在翰林院里的授业老师是徐阶,而徐阶的镇定自若、出谋划策,挽救了一次明朝的江山社稷。
徐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徐阶身材短小、皮肤白皙,而且容貌俊秀、举止优雅。令当时的民众称奇的是:徐阶在他刚满周岁时,掉进了一口枯井中,被救出来后,过了三天苏醒过来;他在五岁时和他父亲一起出行,徐阶从高高的山岭掉了下来,可能是吉人自有天相吧,徐阶在掉落的过程中,他的衣服被树枝挂住,因此安然无恙(yàng)。大难不死的徐阶在长大后,聪明机敏,却总是深藏不露。
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夏季,鞑靼(dá dá)(鞑靼是蒙古族的一支)首领俺答(人名)率领大军进犯明朝国土,一直打到了北京(当时的京师)附近,大有一副教训明朝的意思。由于这一年是干支纪年法的庚戌年,所以历史上把这一次事变称为“庚戌之变”(也称为“庚戌虏变”、“庚戌之乱”)。
庚戌之变开始时,俺答指挥大军对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北京一带人心惶惶,得知消息的明朝高级官员们几乎束手无策,明朝江山社稷面临着严峻形势。据说,当时的权奸严嵩在这种紧要关头根本不顾国家安危和百姓死活,竟然专心致志地写着那些供给嘉靖皇帝祈福用的青词。
俺答兵临京城,嘉靖皇帝也是拿不出应敌之策。这时,俺答派人给嘉靖皇帝送来了一封书信,书信内容是要求明朝与鞑靼之间开通贸易,并要求明朝送给鞑靼一些钱财。嘉靖皇帝赶紧召集大臣,询问严嵩和徐阶的意见。
严嵩说:“俺答只是饥饿之贼,不足为患。”
徐阶说:“他们兵围京师、杀人如麻,怎么能说是饥饿之贼?”
嘉靖皇帝问:“俺答的书信在哪里?下一步怎么办?”
严嵩把书信从袖子中取出来,说道“这是礼部的事情。”(说明:礼部是明朝六部之一,相当于现今的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庚戌之变发生时,明朝礼部尚书(礼部最高长官)就是徐阶。)
徐阶不慌不忙地给嘉靖皇帝提出了一番分析和建议,嘉靖皇帝连连称好,并下令一一照办。
徐阶的分析和建议是什么呢?他提出:敌寇深入,如果我们不向敌方应允书信内容,恐怕会激怒他们,而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会更加勒索。恳请嘉靖皇帝派遣翻译与俺答周旋一番,以此稳住敌寇,获取准备作战、集结军队的时间。等到我们的各地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军队聚集而来,敌寇自然就会逃离。还有具体的与俺答周旋的方案,因为俺答派人送来的书信是用汉文书写,而不是蒙古文书写,这不符合当时的外交惯例,所以先假意答应俺答的要求,但是有条件:俺答不能进攻北京,而要把鞑靼军队后撤,解除对北京的合围,等到俺答完成了撤军并送来一份合乎外交规则的书信,到时候再履行约定。
有的人看到徐阶的方案,产生了疑问:明朝的北京及其周边地区的军队数量不少啊!想当年,明成祖朱棣的时候,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总共有八十万兵马,难道不能与鞑靼军一战?这个时候,士兵去哪儿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