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记忆之一——苗疆》
第40节作者:
ahada 日期:2017-07-31 08:49:37
然而,同处沅水流域的羁縻州即“土司地区”的发展却步入了另一种发展道路。
五溪山腹地的酉水和武水流域的溪州等地区,仍然依铜柱之故事而采取“羁縻而制的土司政策”。这种“以蛮夷治蛮夷”的羁縻之制,虽然形式上统属辰州,但实际上这些羁縻州县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北宋时期,把这些地区通称为“蛮地”和“生地”。
“羁縻州”成为不朝廷直接控制下的“蛮地”,避免了因朝廷的开辟所导致的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也不失一种明智之举。但由于“羁縻州”不受朝廷直接控制,因此不利于外来文化的输入,再加上统治者采取“分治政策”,“禁不得与汉民交通”,如禁止“蛮地”和“省地”的交往。如:通婚、交易、甚至禁止食盐和牛输入“蛮地”,造成了土司“生地”与经制“省地”的隔离与封闭。
虽然地方土司集一时政治之能事,营建了富丽堂皇,堪称“金銮殿”的土司城堡—老司城,各溪峒山间平坝也分布着各峒主寨长的治所,但仅靠山民进贡和简单的物物交换所形成的脆弱的“溪峒经济”,做不大。各溪峒间,虽互通声息,但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也很难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这种状况一直维系到“康乾”改土归流才有所改观。
日期:2017-07-31 10:21:28
“蛮地”大都分布在沅水支流的酉水和武水流域。这些地区,多位处武陵山脉,是云贵高原东缘台地向沅水河谷平原的过渡地带,多崇山大岭,奇峰异石,洞穴群生,石山林立,土地贫瘠。河流滩多流激,山高水险,虽有溪河谷地,山间盆地和高原台地,但多面积狭小,交通闭塞,地高气寒,土不宜生,其农耕居住和水陆之便,远不及沅水干流河谷平原和沅麻、溆浦、芷怀、安洪、靖州盆地的“省地”。这种地理上的差异,使得政治经济落后于“省地”。
“蛮地”位置偏居西北,虽有酉水、武水两水流经,但武水短小,腹地不宽广。酉水虽源远流长,腹地较宽,但区位过于偏处西北。,纵有西通川黔之利,但仅限于黔东北和川东南(今重庆市东南)的区区一隅。
由于“蛮地”实行的是羁縻土司制,而且各羁摩州所领的大小溪峒分布零散,峒主寨长互不统属,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他们在民族对抗上,虽有团结一致和抵御外族的共同利益要求,但很难形成政治上的高度统一。再加上大小山间平坝,山水阻隔、地形闭塞以及脆弱的溪洞经济,难以形成大的集镇,致使“生地”完全停留在“州为大土司城堡”,“各溪峒为小土司寨堡”的形态。
日期:2017-07-31 11:11:09
而在酉水和辰水之间的广大区域宋朝廷开边不能企及,而土司也难以染指,后来多为苗族聚居,宋元起称苗疆“生地”。这里在地理上又分为两个自然区:西北为腊尔山台地,台地海拔700米以上,环境较为贫瘠,有一些小盆地,但大多为山地,为“生苗”聚居区;东南部为溪河下游较为平坦,溪河边开有梯田,以沅水灌溉,为古“五溪蛮”中心区。
这样宋代基本形成了五溪地区“省地”、“蛮地”和“生地”各自发展的格局。
日期:2017-07-31 11:43:51
南方的金銮殿—土司王城的迁徙和建造
天福之盟以后,溪州被迁至原大乡县东南的酉水之滨,以便辰州控制。但熙宁九年(1076)之前的四位土司—彭师裕、彭允林、彭儒猛、彭仕羲曾经对溪州司治几作迁徙。
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王安石担任宋朝宰相,时值大金侵扰,为开拓西南,为战争提供战马等军急物资,派章淳经制南北江,为了加强对北江彭氏的管束,要求迁州城于会溪坪,彭氏于是“乃迁州城,下于平岸”,将其都城迁至酉水河畔的会溪坪。彭师裕司治为下溪州故城(后称会溪城),宋以后称此为下溪州。
溪州之战后的彭氏,虽然拥有20个州的司治权,其势力与权力远远超出一般羁縻州的程度,但是其都城会溪坪因为靠近楚王属地辰州,加上面临酉水,交通十分便利,这使得彭氏坐卧不宁,时时感到中央政权对其王权统治的威胁。
于是,到宋开宝四年(971年),第四世土司、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彭允林,把目光投向了酉水上游一条叫灵溪河的支流。彭允林逆流而上,寻找迁移治所之地。最后,灵溪河边一块高出水面约10余米的台地让他喜出望外:台地背依巍峨险峻的云霭山,面临如野马狂奔的灵溪河。如此易守难攻的地势,彭允林毫不犹豫地将其治所迁到了这个台地,便是今天的永顺麻岔乡弄塔,彭氏土司治所—龙潭城就建在这一台地之上。
老司城的灵溪河
日期:2017-07-31 12:43:53
从此,彭氏土司在这个叫“龙潭城”的地方苦心经营,运筹帷幄,掌控着他庞大的势力,同时又谦恭地向中央朝廷称臣纳贡,接受任命与封赏。
此后不到20年,彭儒猛司治复迁下溪州故城—会溪城,不久,彭仕羲司治竟又一次迁回了龙潭城。州治虽迁,峒民并没有全迁,铜柱天福衔名有“充溪州知后官”朱彦蝺可以为证,该地后设永顺州,彭氏依然为之首领。
然而5万平方米的龙潭城,最终还是满足不了彭氏土司日益膨胀的欲望。终于,在宋绍兴五年(1135年),彭氏第十一世土司彭福石宠又像其祖辈一样,沿着灵溪河而上,希望找到一处更能承载其王权的福地。最后,在距龙潭城上游约10华里的太平山下,彭福石宠停下了脚步。因为这个今天唤做老司城(因彭福石宠迁治所于此又叫“福石城”)的风水宝地,已经让他下定了决心:将治所从龙潭城迁至于此。
就这样,彭氏土司近六百年(1135—1724)的辉煌历史在老司城开启。
日期:2017-07-31 16:41:38
老司城建立在一个地势极为峻峭的山地,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处万山之中。太平山高耸于老司城背后,太平山下又有福石、禄德、寿德三座小山(合称三星山)连绵鼎峙。
老司城前的灵溪河为酉水支流。灵溪河流经三星山区域,形成了一个大拐弯:流向由东北一西南折向西北一东南,老司城即建于这一大拐弯的凸岸(东岸),街市、衙署、宫殿沿山势逐级布局。从军事防御角度着眼,“以山为障,以水为池”,揭示了彭氏土司营建并长期定都老司城的根本意图。按,遍检地方史志、彭氏谱碟,老司城作为土司司治的589年间,灵溪河所经过的城区及郊区,确实没有任何曾经修建桥梁的记载,仅依靠两三个渡口、码头维系着两岸的交通。老司城在明代达到繁荣顶峰时,有“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之盛,号称“五溪之巨镇,百里之边城”,因为,灵溪河从左前、正前、右前三个方位呈半环状绕老司城而过,本来就是一条天然的护城河!
自彭福石宠于宋绍兴五年(1135年)迁入老司城,由此下及清雍正二年(1724年),彭肇槐迁治于颗砂,作为永顺土司首屈一指的“王都”,老司城连续不间断地使用了589年。
清乾隆《永顺府志》中的永顺土司治所
日期:2017-07-31 18:26:4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