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高速路的惊魂故事——边陲龙棺》
第8节

作者: 华北平凡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我们去捡弹壳,但他们做的贼干净,毛都没留下。
  只在栏杆上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弹孔,两边都有,估计是流弹,也不知道伤没伤到自己人,要是伤到了,那玩笑就他妈大了去了。
  日期:2017-01-29 22:57:00
  关于这档子事儿,究其原因,上了岁数或者心里敞亮的人都知道。
  这群作怪的东西,都是被扒了坟的可怜东西。
  你把他们连窝端了,又应付似的给他们安了新地儿。
  然而,这条高速路,在这人世间是条路,在下面,是条沟。

  人总要过去不是?
  没有人给他们指路,他们裹了天大的怨气现了形硬是要过,别说曳光弹,别说几十个人,您上了那么多条枪,不也是不好使吗?
  迁坟不止是扒坟捡零碎重新埋了那么简单,您得像个样子,不管排场大小,您得有那个样儿。
  不相信?报应来了。
  五年后,同一时间段,早起时天儿有些阴,薄雾。
  一辆半挂车侧翻。
  一百多条人命。
  外乡人,全交待了。

  我爷爷说,冤冤相报何时了。
  算着是把上几辈的恩怨了了,一折腾就是一辈人,可这没完没了啊,不会就这么完了的。
  外乡人也不是没爹妈,也不是没气运,也不是就该死的替死鬼儿。
  这小破地方,怎么就承了这么多遭天谴的惨案呢?
  我们也没啥大错啊,怎么就这样了?
  气运,气运。

  报应,报应。
  有人,就永远有纠缠。
  日期:2017-01-29 23:07:00
  这个故事差不多就这样结束了,短故事,唠叨了这么多。
  将近三天时间,比想象的要慢。
  不过还好,因为在写的过程中总会回忆起很多细节,所以一并写上去用来完整这个故事。
  咱就看吧,当个故事,这就是个故事。

  有些话,话糙理不糙,真真儿是我从长辈们那边听来的,我就一二十出头的小年轻,说不出那样的话来。
  当个搬运工,把这些大道理说出来。
  故事还有,多,我慢慢写,短的看腻了,我来中篇,中篇看烦了,咱就来长篇。
  另外,大家有好故事的,告诉我,我给你们写出来,也是素材,真的。

  谢谢支持。
  日期:2017-01-30 00:43:00
  第二个故事。
  这也是个时代久远,牵扯到很多东西的故事了。
  比起上个故事,这个并没有多么邪乎,勉强能算上的,只能说我们真的要敬畏这个世界。

  因为在这个星球上,有着很多我们并不知道的事情。
  时间呢,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前面也说过,我们这是平原,水少,所以说那庄稼地里年年都是稀稀拉拉,没什么产量。
  新中国刚成立没多久,搞什么大跃进,我们那儿就拖了后腿。
  大锅饭什么的,也没吃上几碗,毕竟粮食少,再怎么改革也没用,土质搁那儿呢,庄稼埋进去,干等不出茬儿,天天活儿也没少做,到季节了赶着去收,别地儿的都是亩产多少多少斤,我们那儿,够一家几口人嚼裹儿就不错了。
  老村长心里掂量着,再这样可不成,先进小组咱就不奢望了,别年年垫底儿就成。
  可这地说少也不少,土质是硬伤。
  什么土质呢?咱也不懂,反正就是干呗,没水啊,祖祖辈辈都是这样,一个村儿吃那口老井里面的水,百十来年都是这样,苦啊。
  找王二麻子家读过几年书的儿子,拟了份文件,一个村儿的人按了红手印,托在京城混生活的老乡,给递了上去。

  说来也算走运,这事儿还真让上头重视了,据说还是个配有红旗车的大领导。
  然后这事儿就有了门路了,款拨下来,又拉了一车人过来,人人扛着三脚架,见天儿就满镇周边溜达。
  问他干什么,说是测绘,测河道,从这挖条人工河,一直引到老远外的洪河里去。
  好事儿。
  日期:2017-01-30 00:54:00
  整整一个月,那拨人来的时候衣裳整洁,干干净净,这一个月下来,个个灰头土脸。
  但精气神儿十足,龇着牙笑着逢人就跟我们说,说测绘结果出来,你们赶紧组织开挖吧。
  整整一条人工河,途径数十个乡镇,这不是小事儿,那时候也没挖掘机,全要一锹一锹地挖。
  这劳动力,就是沿途中这些乡镇的村民。

  但是没人有怨言,毕竟是给儿孙造福,我们挖,我们自己管自己伙食,您给我们留几个指导员就成。
  老村长那个高兴啊,没成想自己糊涂了一辈子,管了一辈子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老了老了竟然做了这么大的事儿。
  结果确定的第二天,村长开始组织人手,准备开工。
  一切都是井井有条,个个干的热火朝天,大家伙儿心里都盼着早挖出来,早点换个好收成。
  然而工程持续到第二十天,那个指导员收到一份加急电报。

  立时停工。
  老村长捏着鼻子腆着脸问怎么回事儿啊领导?
  勘测有误,择时开工。
  这河道,正对着你们村这块儿的,要绕弯儿。
  日期:2017-01-30 01:15:00
  绕弯儿?这怎么话说的?
  那指导员也是很烦,咋咋呼呼的见谁都没个好脸色,卷着文件就回京城了。
  后来才知道,对应着我们村儿后面的那段河道,勘测的时候,下面有阴影。
  当时设备简陋,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东西,就粗略判断是长石。
  他们一开始也有争论,但是分管我们这段儿的指导员急性子,意见还没统一就着急开了工,结果好心没办成事儿。
  争议最大的另一个指导员,见说不动他,自己一个人拿着勘测资料跑回北京,找老师去了。

  然后断定,下面那团阴影,是未知名生物。
  紧接着就加急电报,把我们指导员召回北京,说是商议对策。
  本来呢,我们这块儿出了这档子事儿,完全可以把这段儿河道掐掉,东西向的人工河,我们那儿是起点,也就是说,把起点往动赶2公里,就可以绕过这个未知名生物。
  大家都以为这下歇了菜了,没指望了,但人指导员估计跟我们处久了,天天瞅我们劲头那么大,不忍心,好说歹说,给我们争取到了另一个方案。

  起点还是定在我们这儿,但到了那段勘测点的时候,主河道要往北拐个大弯儿。
  好说,无非就是多挖个几公里,我们挖。老村长拍着胸脯应下了。
  日期:2017-01-30 14:06:00
  工程再次开始。
  然而那个指导员似乎是以学术不精,不负责任为由,被留在北京继续学习。

  我们就缺了指导员,老村长拎了自家好几年下着蛋的老母鸡,找到了负责另一段儿的指导员。
  您受累,得空朝我们那儿多看看,多指教,咱乡亲都不懂。
  人爱理不理的,鸡拿了炖了,我们那儿他去的次数一只手数的过来。
  没办法,村长找几个有面儿的长辈,组建了临时指挥部。
  大致的方向,人都给我们定了下来,但是怎么挖,怎么防水,怎么把土堆成河坝,这都是技术活,单单有苦力那肯定不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