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高速路的惊魂故事——边陲龙棺》
第27节

作者: 华北平凡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结果上头没批准,最后经不住他磨来磨去,只好多划给我们镇几个行政村。

  第二次,高速路修好的时候,他申请在我们镇修个高速出入口。
  但因为我们镇位置太过于偏僻,修高速出入口意义不大,也没有批准,但是在县城还有离我们十几公里外的地级市各修了出入口。
  也算很不错了。
  第三次,修路,建塑料绳网批发大市场,小作坊难以出手的货全都在那里交易,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外商到我们那个小镇洽谈业务。
  我们家也无数次受益。

  可以说,他带动了我们整个镇子的经济发展,没有他,我们到现在依然籍籍无名。
  日期:2017-02-08 15:30:00
  咱祖宗有这么个说法。
  说儒释道为三教,上九流里头,王公贵族为首,商贾为末。

  都说商贩商贩,那都是对不入流行业的贬称,商人在古时候可不是什么好职业。
  说到这儿,不可避免地就提起了商人的本性。
  官商勾结。
  可人当官儿的,打心眼里就瞧不上这做生意的。
  李武做生意出了名儿,有钱,就惹了很多必须的麻烦。
  跟当官儿的有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儿,具体是什么咱也不知道,反正就看他们走得近。
  工商局,公丨安丨局,税务局,信用社,等等,见天儿的酒桌上吹,胡吃海喝嘴皮子那叫一个利索。
  这都是应酬,无可厚非。
  而也是打那时候起,李武开始走了下坡路。
  本来李武自己为人还算正派,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那时候我们镇上有孩子去县城上学,没有客车。

  我们要想去县城,需要去另外一个镇上坐车,而周末回家拿换洗衣服时,下了车,就要在那个镇子上等家人来接。
  这李武常去县城,开着辆奥迪a6,从那路过时,总会摇下车窗捎人家一程。
  这事儿我们那儿都知道。
  关键就是他的儿子。
  家大业大,没时间管教自己孩子,这小子就学会了败家。
  娶了七八个老婆,他娘的,跟头种马一样,没生几个孩子,老婆倒是一大堆。
  还有李武这闺女,嫁出去之后连着女婿一起回来啃老丈人。

  日期:2017-02-08 15:43:00
  找人看仓库,结果监守自盗,刚拉回来的货,这人装了几车拉出去当废品给卖了。
  种种现象无法一一列举,单单是败露出来的都数不尽数,更何况背地里手段高明的,捞的更多,败的更深。
  这些本来都伤不到根本,但最重要的就是,人心不齐。
  单靠李武自己,殚精竭虑也撑不起这么大的产业。
  本来就这么下去,李武家大业大,也不会这么快就倒下去,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个决定。
  类似于区域性上市。
  我是学金融的,现在分析下他当时的做法,参考当时的政治以及经济环境,依然觉得他实在是高。
  具体怎么操作?
  构建资金池。简单来说就是股份制,将厂子的股份出售百分之三十,卖给附近的农民,实际上到了后期,他吸收进来的钱已经远远超出了他所有的产业值,出现了巨大空洞。
  但他依然还在扩张。
  最后的最后,整个集团吸引了周边数百个乡镇,几十万人参与进来,总数目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六亿。
  此时,集团的扩张速度已经完全无法跟上资金涌入的速度,因为各项业务没办法以这样的速度去扩展,而这些资金,被闲置。

  本来闲置就闲置了,但他最初在吸引投资时,是以比银行利率高出很多的百分点跟别人签订的合同,你资金有了,但是你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钱,那么你就没钱去连本带息地把这些钱还给别人。
  那时候大家都跟疯了一样,因为把钱存在他那里的利息要比银行高,所以连邻省的人都过来存钱。
  再说又有政府撑腰,也没人有那个见识,没人能意识到他这种吸金速度是可怕的。
  而后果也是难以想象。
  日期:2017-02-08 16:00:00
  回想起来,他的头脑简直是可怕。
  一个初中学历的人,能够很快接受新颖思想,并迅速转化成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虽说他的背后可能有团队在支持,但他作为董事长,能够做出这个决定真的是很疯狂。
  演变到后来,当资金大规模涌进,他在原有的市场规模上再次出手,将集团业务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而这个高度,自他创业以来,是最高的。
  最终,压死这个庞大吸金机器的最后一根稻草,悄然袭来。
  一个人,混出了模样,没多少人欣喜,更多的是盼着你倒下来。
  都说商海沉浮,尔虞我诈,你在力求新高的同时,还要与更多的人搏杀。
  我觉得,李武的惨败就是因为太低估了那些人的歹毒。
  在李武正在急于如何用那笔庞大资金运作项目的时候,我们镇上的一个芝麻官,散布出了一个谣言。

  后来有知情的人说,那个芝麻官是因为向李武借钱,李武没有同意,这才怀恨在心。
  至于借钱,就是打白条,根本没有还钱一说。
  这个谣言半真半假。
  说李武的厂子不行了,他要卷钱跑路了,大家赶紧去把自己的血汗钱取出来,晚了可就没了。
  人言可畏,其心可诛。
  那时候谁能有些远见?鼠目寸光,李武的集团在短时间内是不容乐观,但那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有时间去稳定,去开拓市场。
  可没人给李武这个时间。
  大家再一次疯狂了。

  开始疯狂地取钱,人传人,大家都来取钱。
  一开始李武还没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等意识到不好的时候,已经晚了。
  整个集团还没来得急做出任何补救行为,账目上就出现了巨额亏空,除了那笔闲置资金,还有正在周转的,全都拿来补上了这个空子。
  当集团出现资金紧张的时候,李武紧急叫停。
  而这个举动让人们更加确定,李武真不行了。
  按说李武不该这么晚发现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那些自以为很聪明的人,他们要悄无声息地取出属于自己的钱,然后再看那些取不到钱的人的热闹。
  集团陷入巨大危机。
  日期:2017-02-08 20:01:00
  李武开始背水一战。
  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农民们根本无法说服,任何专业性的东西他们都无法理解,所以这是个很头疼的事情。
  李武一直尝试让他们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钱,我早晚会给你们,如果有急等用钱的乡亲们,可以取钱,而暂时用不到钱的,就别凑这个热闹了。
  可是没人相信。当集团门口每天聚集了上千人的讨债者时,李武终于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
  期间政府曾经干涉过,派了几个据说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来挽回颓势,但是均以无法触及要领为由,讪讪离去。
  后来实在没了办法,政府以经济诈骗为罪名,拘留了李武,而集团,面临拍卖。

  2005年,集团彻底倒闭。
  国家估价7500万,但由于位置过于偏僻,估价与实际意义不成正比,众人都选择放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