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密码:讲述故宫的秘密》
第42节作者:
停杯一问s 日期:2017-08-09 12:38:13
“东西到底怎么样,这么大的玉石你见没见过,值多少钱?”光头一再追问。这就叫暴发户,除了谈钱还是谈钱。
我不得不说实话:“您光运费就花了八万是吧,现在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块玉石连你花的运费都不值。”
“什么,你再说一遍!”光头急眼了,光亮的脑门上暴起一道道青筋。在他看来这就是诽谤,是在侮辱他的人格。
我说大哥你别生气,听我慢慢说。玉石这东西吧,分为很多种,不是所有的玉石都像和田玉那么值钱。不知您听说过汉白玉没有,就是故宫里给太和殿当栏杆的那种玉石,其它宫殿的台阶两旁也能见到,俗称汉白玉栏杆。您收藏的这种玉就是汉白玉,当建筑材料的东西,能值多少钱?您光运费就花了八万,实际上这块石头的价值顶多也就三五万。
光头开始傻眼,一双眼睛明灭不定,牙齿咬得咯咯直响。“你说的都是真话?”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我有必要骗你?”我很平静的回答。
光头如一只败下阵来的斗鸡,再没有先前的霸气,锃亮的脑门上浮现出细密的汗珠。他貌似不经心地在屋里扫视一眼,目光落在半人高的青铜鼎上。意图很明显,想用这件宝贝挽回面子。
我轻轻摇头,示意他不要再做无谓的抗争,这件青铜鼎也不真。半人多高的青铜鼎,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博物馆都是重器,就是故宫里也超不过三两件。这种宝贝岂是光头这种眼光的人能搞来的?不用看也是假的。
光头长叹一声,彻底放弃反抗。“行啦兄弟,你有资格看我那件国宝。”
老杨心中大喜,光头这句话等于认输了,也等于认可了我的能力。这小子的兴奋不仅体现在心里,连脸上都带出灿烂的样子。
我暗中掐了老杨一把,告诫他收敛一点。光头刚刚经历了一系列打击,心情正不爽。你这么开心的大笑真的合适?
老杨赶紧收住笑容,努力表现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连瞪眼带咧嘴,比得了阑尾炎还痛苦。
日期:2017-08-09 12:42:34
光头领着我和老杨重新回到15层的客厅,态度有了明显变化,张罗着让白裙女子泡茶、点烟。
我这才注意到白裙女子一直在客厅里没动,我们在上楼参观“宝物”的这段时间她一直在看电视,好像对光头的那堆宝物很不在意。如今这世道,不爱财的女人不多啊…
光头从卧室里抱出来一个长条的纸箱子,箱子打开,里面是一个做工精美的硬木箱,也是长条形。我和老杨眼巴巴看着,这就是光头所说的宝贝了,什么玩意儿造型这么奇怪,又窄又长。
光头在白裙女子的帮助下把硬木箱子打开,里面是一条红绫缝制的袋子,黄绳子扎着口。袋子去掉,一面黑漆漆的东西呈现在眼前,乍一看像一块门板。不过我敢肯定绝不是门板。
光头嫌白裙女子动作慢,自己亲自动手把书桌来回擦了几遍,方才小心翼翼把东西放上去,请我和老杨欣赏。这家伙的表情一扫先前的萎靡和不悦,重新变得神采奕奕。
我和老杨上前两步仔细观察,乍一看的确像一块门板,长度能有三尺一寸、宽度八寸、厚度两寸半。怎么看怎么像门板。整块木板上涂着厚厚的漆色,不过残破的很厉害,大片的漆色都已脱落,露出黑色的木胎,从剩余的漆色中可以看到云纹和各种兽纹。木板本身也有几处开裂。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沧桑,一看就像很有年份的东西。
老杨自然看不出什么,我却看出了些门道,毕竟在古玩圈里摸爬滚打过数年,对木器有一定了解。木板的两端有成排的小孔,好像是穿什么东西用的。而且木板也不是规矩的正方形,总体来说一头宽一头窄,靠近宽的那头还有束腰的形状。我心里顿时有了下文,难道这是…
“怎么样,看出什么门道没有?”光头说话了,这家伙故意没有挑明木板是什么古董,有考验我的意思。
我依旧不卑不亢,淡淡的,故意表现出一种超乎年龄的稳重与从容。越是这样越能唬人。光头被我淡定的表情吓毛了,该不会这也是假的吧!
日期:2017-08-10 05:39:06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块木板是一把古琴,也叫瑶琴。”我揭开谜底。
光头伸出大拇指:“好眼力!不愧是故宫出来的专家。我服了!”
我暗暗好笑,这也叫有眼力?但凡懂一点古玩知识的都知道这是瑶琴,两端的小孔就是穿琴弦用的。中间的束腰就有讲究了,根据束腰的不同还能分出很多样式,具体我也不懂。
“东西怎么样,总不会是假的吧?”光头开始坐不住,迫不及待想知道真相。
我还是一副淡淡的样子,回应道:“总体来看古色古香。漆色的表面有开片,也就是所说的龟背断纹,古琴中有句行话叫“千年难买龟背纹”,说的就是这种类似于龟背的开片。”
光头闻言大喜,一边喝茶一边讲述古琴的来历和找我来的目的:光头这家伙在做生意之余,还有个特别爱好,就是搞收藏。潘家园、琉璃厂、各大拍卖行不知去过多少趟,每一次都能收回一些古董,小到几万大到上百万都有。最近光头又玩了一票大的,花一百万收了一把唐代的古琴,不过古琴破损的很严重,所以想找专家修复。无意中听老杨提到了我,知道我在故宫里搞文物,这才动了让我帮忙的心思。看看能不能通过我请来故宫里的修复专家,业余的时候加加班,把古琴给修一修,让古琴能重现昔日的风采。
这就是光头找我来的目的。
光头当场表态,古琴当然不能白修,他会出修复费。只要修得好,价钱随便开,几万几十万无所谓。至于我和老杨,自然也有劳务费,几万块钱是少不了的。
我沉吟起来,这桩买卖值得做。钱真是好东西,这么快就把我打动了。不过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一百万就能买一把唐代的古琴,可能吗?东西要是真的,一千万也不多啊。哪怕再残破,也值千八百万。“郭先生,不,杜先生,你有没有想过,这把古琴有可能是假的。”我不得不提到这个严肃的问题。
日期:2017-08-10 05:41:00
“假的?不可能!”这一次光头很坚决、很有底气。他从硬木箱子里拿出一张鉴定单递给我。是某个文物鉴定部门出具的年代测定报告,用的是14C的鉴定方法。14C的年代测定近年来很流行,就是在文物上取下一小块样品,拿到实验室做碳14的年代鉴定,运用碳14树轮法,器物的年代一目了然。
鉴定报告上赫然标明,样品年代距今2500多年,符合古物的特征。上面还盖着大红的公章。
光头就是凭这张报告才决定买下古琴的。这家伙信心满满,2500年以前的东西还能有假?
看着眼前的年代鉴定报告单,我依然满腹狐疑,2500年前都到战国了,何止是唐代,为什么一直到唐代才做成古琴?里面大有文章啊。直觉告诉我这件东西有问题,搞不好是件赝品。不过凭我的眼力实在不敢一锤定音,还是请专家看看才好。
我征求光头的意见,能不能让我把古琴带走,我拿到单位去请专家鉴定。前提是得足够信任我。
光头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既然老杨是中间人,他就把老杨的身份证扣下,双方再写一张交接单据,然后东西可以拿走。我心里直犯嘀咕,这不会是个骗局吧,给我一个假东西,回头让我赔一真的。老杨应该不会骗我,但是光头就说不准了。古玩这一行水很深,什么局都有。
为了保险,让双方都放心。我们拍了很多张照片,古琴的各个角落都拍下来,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尺寸都记录下来,双方签了一份儿详细的协议才算完事儿。最后老杨又要求附加上一条:不管古琴是不是真的,我们的劳务费不能少。光头很爽快地答应下来,还先付了一万块的定金。老杨手快,抢先出手把钱装兜里。
事情至此算是告一段落。光头重新把古琴装好,郑重其事地交接到我手里。我和老杨起身告辞。光头带着白裙女子一直把我们送到楼下。老杨在告别的时候顺便多看了白裙女子几眼,这家伙心里肯定没老实。
回去的路上,我不得不搞清楚一些问题。像光头这样的高富帅,不,高富二,结交的应该都是上层人物,老杨这种身份的怎么可能跟人家攀上关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