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10节

作者: 灵人1994
收藏本书TXT下载
  燕家台风水好,不知怎么传到皇帝耳朵里,皇帝老儿正要踩坟地,就要亲自到燕家台来看看。这下,村里人可急坏了。大家商量,要想一个法儿,绝不能让皇帝占去这块宝地。
  村里有个教书的杜先生,识文断字,比别人的主意多,大家就去找他想办法。杜先生也知道了这件事儿,想了想说:“有了,咱们村不是叫燕家台么,我们把它改成‘晏驾台’,皇帝就怕死,他看到了,就不会再来了。”大家都说这个主意好,于是就在村口的石头上,写上“晏驾台”三个大字。
  这天,皇帝带着文武百官,来到燕家台。刚到村口,皇帝一眼就看大石头上的“晏驾台”这三个大字,一下子变了睑色,连说晦气,晦气。这时村里头传出了山歌:“晏驾台,晏驾台,皇帝老儿住下来,一月二月瘦成柴,三月四月买棺材,五月六月天气热,尸首烂了没人埋。”
  那皇帝句句听得真切,差点儿昏了过去。他一迭声地说:“回宫,回宫!”便头也不回地跑了。
  皇帝走后,村里人又把“燕家台”的大石匾抬了出来,挂在了村头门楼上。“燕家台”还是燕家台。那只山歌呢,后来也就流传下来。

  日期:2017-02-15 09:25:00
  39、慕田峪名字的由来
  “慕田峪”,最初不叫慕田峪,叫杏谷。很早以前,这里山山谷谷都长着杏树,结的杏儿又大又甜。杏儿熟的时候,附近三里五村都能闻到香味儿。
  话说秦始皇修筑慕田峪长城时,兵丁民夫又累又饿,守着这满山满谷的大红杏儿,谁能不吃?可是,这些兵丁民夫吃杏儿,却苦了杏谷的几十个百姓。因为百姓们以杏儿为生,每年都把这上等好杏儿,驮出山外,换回一年的食粮。现在,杏儿都让兵丁民夫摘了吃了,杏谷的百姓可怎么活呢?派人看着吧,谁能看得过来?人们没有办法,只得焚香上供,求助神灵保佑。
  这一日,杏谷忽然来了一个文弱书生。书生一进村就念道:“树下有口填不满,口里有食吃不完。若要来年有吃穿,杏谷变为树下田。”人们见书生逢人就念,觉得很奇怪。其中一个老头说:“书生,你慢点儿念,我记下来,看看你说的是啥意思。”于是,老人将书生所念之词,一一记在纸上。
  第二天,书生又来了,仍念此诗文。第三天,第四天……一连六天,天天如此。人们说这书生所念词文,必有用意。于是,人们聚在一起,开始琢磨。可是,人们琢磨来琢磨去,仍不解其意,
  这一天,书生又进村来,正巧碰上有一家盖房。书生问:“你家盖房立架用的是什么呀?”
  主人说:“这连六岁小孩都知道,立架用木头哇。”
  书生又问:“木头哪儿来的呀?”
  主人又答说:“三岁小孩儿都知道,木头是树长成的。”
  书生听完点点头,一边念着“树下有口填不满”的诗句,一边走开了。书生离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觉得书生问得可笑。
  正在这时候,有一位年长木匠师傅对大家说:“咱们先别笑,我看这个书生是来给咱们解字的。”
  大家就问怎么个解法,木匠师傅说:“你们看,木由树来,那‘树下有口填不满,’本是个‘杏’字,‘口里有食’的‘食’字写作‘十’字本是‘田’字,‘若想来年有吃穿,杏谷变为树下田。’这‘树下田’念作‘木田’。书生告诉咱们,别靠杏儿为生了,改为种田。才能有吃有穿,杏谷也变为木田谷吧!”
  大家一听,觉得木匠师傅说的有道理。于是,人们从此再也不侍弄杏树,而是开始种田收庄稼。在从前,“谷”字与“峪”字不分,人们就把“木田谷”叫成了“木田峪”。
  据说后来这个文弱书生又来过一次,他见人们都在辛勤地种地收粮食,就对百姓说:“你们想不想种更多更好的田地呀?”人们说:“庄稼人谁不想多得到点好地呀!”书生说:“那就把‘木’字改成‘慕’字吧。”后来人们问一些有学识之人,这个“慕”字作何解释。原来“慕”字就有“向往”之意。那么,“慕田峪”就是向往得到更多田地的意思。
  从那时以后,文弱书生就再也没有来过。人们说他是一位仙人所变,专来给百姓消灾解难的。而慕田峪从那时起,就没有了杏树。直到今天,慕田峪也不长一棵像样的杏树。
  日期:2017-02-15 09:26:00
  40、碧霞元君祠的由来
  东岳大帝泰山神的女儿碧霞娘娘,看别的神在人间都有一座庙,什么龙王庙、土地庙、神女庙……很是羡慕,便也想在人间为自己建一座庙,好受人间香火。东岳大帝答应了女儿的请求,让她自己去选庙地。须知选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不但要风景优美,山环水绕,还要山上有宝,方可建庙。
  碧霞娘娘遍游名山,黄山、庐山、峨眉山、武当山……只见山山有寺庙,处处有香火。这些名山早就被别的神占据了。没奈何,只得上一些无名小山去采访。

  一天,碧霞娘娘走到京西上苇甸境内的一座高山上。这座山的形状像大椅子,椅子面的平地叫刺坪。山远处,永定河水缓缓流过,真是个建庙的好地方!碧霞娘娘睁开眼一看,这架山的“椅背”还真藏着金牛拉磨、碾金谷子的宝哩。这块地方风水好,又有宝,碧霞娘娘选中了,她赶快回来向父亲禀报。
  谁知就在这以前,有一个采宝人也发现了刺坪山里金牛拉磨的宝,还找到了开山取宝的钥匙。山脚下,有一个白发老婆婆种了一架黄瓜,其中有一条黄瓜长了两个杈,这就是开山取宝的钥匙了。他对老婆婆说,要买下这条黄瓜作种子,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但有一个条件,现在不要,得等他下次来时自己摘,老婆婆答应了。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左等这个人不来,右等也不来,眼看黄瓜秧都黄了,干了,早该拉秧了。老婆婆寻思着:不过是当黄瓜种子,长这么长时间早老棒了,干脆摘下来存着,等那个人来了再给他呗。
  就这样,老婆婆把那条两个又的黄瓜摘下来,挂在房檐下。十天以后,那个采宝人来了,他一进院子,就看见黄瓜拉秧了,黄瓜挂在房檐下,不由得叹了口气,“看来我命里没福”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算了,狠狠心,买下了这条黄瓜。他一口气爬上刺坪,找到石门,把黄瓜往石门当中的那个回洞里一插,只听山崩地裂般一声响,山顺岩缝裂成两半。
  这个人发财心切,一头钻了进去,还没等把金牛牵出来,只听“咔嚓”一声响,山又合上了。因为黄瓜没长到时候,断了。这个寻宝人被关在山里,再也没出来。“金牛拉磨”的山宝,也由于受了惊吓,潜到别的山里去了。
  碧霞娘娘回来一看,山宝没了,庙又建不成了,她十分懊恼,只好又往别处去寻找。转过几个山头,碧霞娘娘就发现了妙峰山。可妙峰山上已住有一个魏老爷,碧霞娘娘与魏老爷斗智,魏老爷被斗败,走了。
  娘娘就在妙峰山建起了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庙。妙峰山的香火一天比一天盛。可就是有一样不美,山上没有水,庙里吃水要到几里远的井儿洼去挑,那是因为魏老爷是龙王,临走把水泼向井儿洼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