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12节作者:
灵人1994
转眼间。三年过去了。姑娘已是七岁,她聪明伶俐,心眼好,经常挎上小篮儿给出窑的叔叔、大爷们送去热呼呼的“烧饼果子”。给不起钱的人,就白吃。大伙儿都夸这姑娘心眼儿好!
一天,石巷沟口来了个白胡子老头,怏怏坐在姑娘身旁的石头上。姑娘见他一副病态,给了他一套果子。又回家给端了碗水。老头吃喝完了,不给钱,不道谢,拄着拐棍儿就走了。
姑娘也不在意,谁知,第二天老头又来了,姑娘又给他一套烧饼果子、一碗水。打那以后,老头每天都来,姑娘每天都一样,可老头从没说过一句话,直到七七四十九天,老头才开口问姑娘:“我每天吃你一套烧饼果子,你妈不说你吗?”
姑娘说:“我妈不说我,我们娘儿俩日子过得去就行了,您吃一套果子,我们也亏不了多少,不吃也没富裕”
老头儿点点头说:“姑娘,你们娘儿俩以后甭卖烧饼果子了,我给你们两样东西。”说着从袖子里抽出一块红绫子。
打开了,里面包着一根一尺来长的火箸,老头儿说:“等你们没钱的时候,用这两样东西堵住你家炉灶的火眼,就有人给你们送钱来。老头儿顺手把东西递给了姑娘。姑娘接过东西,还没来得及说话,老头就不见了。
清贫日子过惯了。娘儿俩一直没舍得用“火箸”。后来实在揭不开锅了,妈妈才小心翼翼地用“火箸”堵住火眼儿,谁想到,火眼一堵上,南北山的窑主们就乱了,到处闹“瞎星(通风不好,缺了氧)”,
开不了窑、窑里的人轻的喘不过气来,重的头晕恶心,天旋地转,晕倒的再也爬不起来了。
窑里闹“瞎星”的事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就传开了。有的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窑主们挣黑心钱,这是报应。”
有的说:“老天爷显圣了,派了太子下凡,这是专治那些有钱有势的窑主们的。“瞎星”把窑主们闹得够呛。听了人们的议论,窑主们简直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他们听说岳家娘儿俩积德行善能除“瞎星”,便带了重金到岳家,磕头作揖,请她们娘儿俩除“瞎星”。
岳家母女对窑主们说:“只怪你们挣钱不怕昧良心,得罪了地公,惹恼了上天,招来的祸。只要你们许下誓愿,不再伤天害理,“瞎星”不破自除。”窑主们听后,赶忙对天发誓。
这还真灵验,窑主走后。岳家母女把火箸从火眼里抽了出来,“瞎星”也就解了。打那以后,窑主们从不敢怠慢,每逢初一、十五便送来银两,腊月十七请窑工吃饭。岳家母女每收到银子,都分散给四乡的窑工们,自己继续过艰苦的日子。
年复一年,突然一天深夜,从岳家传出姑娘的哭声。当工友们赶到时,只见姑娘哭成个泪人,母亲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已经过世,只是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那根“火箸”。
窑工们为了感谢母女俩的恩德,把他们住的地方叫钥匙坡;在他们住处盖了座庙,起名叫窑神庙。据说那披甲执鞭的窑神爷就是当年的“火箸”姑娘,那鞭就是那位白胡子老头送给他的“火箸”,是一把打开窑门的金钥匙。
从这儿,各窑每逢初一、十五放三个“二踢脚”送窑神爷升天;每逢腊月十七请窑工吃饭,并到窑神庙进香,祭奠窑神。
日期:2017-02-15 15:18:00
44、拐杖榆与脱盔庙
大概是明朝,不知是万历年间(明神宗)还是天启年间(明熹宗)。反正是修边抓“懒汉。”说是不抓别的人,去抓“懒汉”。“懒汉”是什么人呀?都是身强力壮能干活儿的人。为什么安个“懒汉”的名呢?因为那时修长城,一修二百多年,年年征民夫,到后来征不着人了,没人去了,就抓,抓人没理由不成呀,就说是抓“懒汉”。
从北京延庆往东走六十里,有个村子。还是秦朝时,这个村的四周就有修边的人砸起了土墙,正好把村围在中心,像一个小城镇,所以,就叫营城。明朝这里“抓懒汉”,有三四十个官兵衙役,趁晚上天黑,摸进了营城,挨门串户地搜。搜来搜去,连个人影也没见。他们走到村边的土墙上,回头一看,有一户人家亮着灯,官兵衙役就返了回去,摸进了亮着灯的那间小屋。
那间屋子不大,人全进去,站不下,有几个进了屋,他们进屋一看,有老两口正坐在炕上吃桃呢,满炕满地全是大桃。官兵衙役高兴了,把桃子全部弄到了院里,围了一圈儿,啃了一夜。等天亮了,桃子也吃光了。那些个衙役抹了抹嘴巴子,问老两口:“你们村的人都哪儿去了?”
“跑了。”“跑哪儿去了?”“跑万树山去了。”“万树山在哪儿?”“远着呢。”“走,快领我们去。”
老头跟老太太互相看了看,好像不愿意去,官兵衙役拿手里的二棒子一敲说:“去不去?不去让你们去见阎王!”
老太太见官兵衙役挺横,就跟老头说:“咱们领他们去吧!”老头拄着一根拐杖,和老伴在前头走,三四十个官兵衙役在后边跟着。老两口领着他们翻了一岗又一岗。爬了一山又一山,从天亮走到天黑,一个人也没看见。
走到一座庙前,老两口要进庙。有个衙役拿着棒子,拦住说:“上庙里干什么?”老头、老太太说:“睡一觉。”衙役说:“等到了万树山,我让你好好睡。”老头、老太太说:“到了呀!这就是万树山!”衙役左右看了看,庙后有个小山包,光秃秃,什么都没有,便问:“人呢?”“我们也不知道哪儿去了。”
衙役们一听,自己白跑了一天,连个人影也见不到,他们气坏了,一脚踢飞了老头手中的拐杖,一棒子打在了老太太头上。那衙役分明看见老太太倒在地上,可一眨眼,尸体就不见了。再找老头,也没了,官兵衙役吃了一惊。这时,就听庙里“咯咯吱吱”地响,忙进屋去一看,原来是老头的拐杖立在地上,一个劲地长高变粗,眨眼之间,变成了一颗又粗又高的老榆树。官兵衙役向正庙望去,见闪光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老太太的头发,眨眼工夫,那头发变成一顶金盔。
三四十个官兵衙役,知道遇见了神仙,忙跪下磕头。求上天保佑,他们跪了大半天儿。等站起来一看,正跪在老头、老太太的院里,那庙就是老头、老太太的房子。这二天,他们不停地走,也没走出这院子。
这三四十个官兵衙役,离开了庙,出来一看,营城村早无人烟了,他们走到另一个村,村里人不认识他们,问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说是“抓懒汉”的。村里人都觉得奇怪。就说“边都修好了一百多年了,你们还抓什么懒汉呀?”
这三四十个官兵衙役也弄不清是怎么问事,就把遇见老头、老太太的事实说了。村里人听后,都急忙去看,果然见庙里有棵老愉树,正庙里还有个金盔。人们去拿,拿不动,一松手,金盔不见了。从此,人们就把那棵榆树叫“拐杖榆”,管那庙叫“脱盔庙”。
后来,人们推断,那老头、老太太可能是仙人,为了不让衙役抓人,才给他们吃了仙桃,白白地过了一百多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