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13节作者:
灵人1994 日期:2017-02-15 15:18:00
45、鲁班师祖与关岳庙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明朝嘉靖二十三年,昌平州城经过三十年的营建已经初具规模。然而,偌大的一座州城竟没有一座像样的庙宇。于是州城内外的豪绅巨贾就自筹资金,在东门外买了二十亩地,准备建造一座关岳庙。
马池口村一个姓兰的乡绅把建庙的工程接了下来。一天上午,兰乡绅带着瓦、木工头到东门外来踏勘庙基。几个人边走边合计:虽说从现在到交工粗算约有三百天,可这冬三月和春节、上元节就占去了百余天,只有日夜不停地施工赶建才能不误工期。因此,从破土动工的第一天起,瓦、木两个工头就反复嘱咐工匠们:出活快,还要外活细,尺码准,千万不可忙中出错。
话虽是这么说,工匠们连着几天几夜赶活儿,不得休息,累得腰酸腿疼,头昏眼花一下子看错了尺码,把前殿的两根合抱粗的迎门明柱锯短了一尺。
这下子可把领班的张、李二位木匠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出来进去地坐卧不宁。埋怨谁都是后话了。怎么把眼前的祸事搪过去才是当务之急。几十个木匠围在短柱前,愁眉不展,有提出“把短柱接足尺寸,再粘胶、裹麻、涂漆,就看不出破绽来了。”
又有人说:“那可不行,前殿的顶架几千斤重,只要一上顶架,明柱禁不住重压,不但要露馅,说不定还要把咱们抓去见官呢。”这伙匠人你看我,我看你,又没了主意。
两天过去了,匠人们还是没有一个万全之策。忽然一位鹤发银髯的年迈老翁出现在工地。他在殿前殿后连续转了三遭,看了看被锯短了的明柱,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匠人们,然后抚掌大笑起来。
李木匠指斥说:“老翁偌大年纪,好不知趣,我们烦忧于心,你不相助,反而耻笑我们。岂有此理……”李木匠越说越气,脸涨得通红,还要往下说,却被张木匠拦住了话头。
张木匠上前一揖说:“李贤弟出言莽撞,请老伯见谅。我与老伯似曾相识,却记不起您的尊姓大名,曾于何处幸会。请问老伯,您能不能将仙方妙法赐教我辈?”
老翁听了张木匠的话,手捻长髯点头微笑说:“依我之见,你们可将长柱前移,短木后置,下垫石鼓,岂不就可以了吗?”听了老翁的话,几个木匠聚在一起一琢磨。
对呀!前殿的迎门明柱是一个庙宇的头面,每天都有许多游人香客由此经过,因而要细工整料,不能有半点含糊。把殿后的明柱与迎门短尺的明柱一掉换,确实是个以巧补拙的良策。木匠们的心锁打开了,大家刚要向老翁行礼致谢,忽然平地刮起了一阵清风,老翁不见了。
眼睛最尖的李木匠忽然手指半空大声说道:“你们快看。”
大家顺着李木匠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刚才那位老翁脚踏五彩祥云涂徐上升,还不停地向他们点头微笑呢。张木匠一拍大腿,失声叫着:“哎呀!刚才怎么没有想起来呀。”
大家忙问:“这位仙翁是谁呀?”张木匠反问:“你们投师学艺的时候没有拜过鲁班师爷的神像吗?”大家这才恍然大悟,急忙倒身遥拜,虔诚地叩谢鲁班祖师临凡点化的洪恩。
后来,关岳庙提前落成了。高大的庙宇,庄严的神殿,宽敞的道院,都是昌平州之冠,香火相沿四百多年而不衰。尤其是每年五月十三日庙庆这一天,更显一时之盛。
日期:2017-02-15 15:18:00
46、倒君庙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老北京没有不知道严嵩这个人的。他是明朝的奸相,上欺天子,下压群臣,倚仗权势,胡作非为,人们对他个个切齿。朝野共恨,要不怎么说他是个奸臣呢。严嵩能平步登天,说来也是个巧遇。他年少时家境贫寒,发奋读书,刻苦练字,学得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盼望着有朝一日官袍加身,光宗耀祖。正巧一个偶然机会,被嘉靖皇帝看中了。
一天,嘉靖皇帝私访,在街市上看见一个相面的,其实就是严嵩。皇上看他相貌不凡,带有书生气。早年间北京有这样的说法,说这人哪,“宁生穷命,别生穷相”。家里没有产业,穷,不要紧,就怕长个穷相。让人看着不痛快,瞧着就恶心。
严嵩给嘉靖皇帝相面,虽然有好多是奉承之言,但是毕竟口惹悬河,谈吐不凡,显示出他是个饱学之士。嘉靖皇帝倒也是一个爱才的主儿,心想:若得此人辅佐我的千秋之业,这大明江山,便有望和日月同存。于是,就把严嵩带进宫去。一点一点地提升,最后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位。
严嵩虽然博学多才,可是缺少“德”。一朝权在手,便网罗佞辈,陷害忠良,扶植自己的势力,连天子都敢挟制。就在他正得意忘形的时候,出了事儿了。罪名叫贪婪无度,玩弄权术。
其实先是广攫金银,还算小事儿,最要命的是他竟然做了一件黄袍。过去只有天子的龙袍是明黄色的,别人谁穿谁有罪。穿黄袍就想夺天下,那可是大逆不道、十恶不赦的滔天大罪呀!严嵩做黄袍,说实在的,就是大有想当皇上的意思。
因为严嵩曾经给自己相面。认为自己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鼻骨通天,命中注定是九五之尊,也就是有君位能当上皇上。退一步说,就是他自已当不了皇上,他儿子严世藩也跟嘉靖帝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就是不同时辰。这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的稀少,同年、同月、同日的也不多。严嵩认为他儿子天生是当皇上的命。于是大兴土木,在承相府里修了个宫殿,殿里头是蟠龙玉柱,上有二龙戏珠。那时无论老百姓人家,还是官宦人家,谁也不敢拿龙当摆设,可是严嵩他敢。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篱笆,纸里包不住火。这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一来二去就传到皇上耳朵里去了。他犯了案,抄了家,被削去官职,判为死罪。可是过去曾对他封赏过重,普天下竟没有一把能杀死他的刀剑。
刑部没办法,只好把他赶到大街上。给他留下一个银饭碗,好叫他吃饭。派着两个差官押着他,让他披着相袍,戴着相冠,端看银饭碗沿街讨饭。
一路上人人唾骂,一连三天,没人给他吃的。他养尊处优惯了,年岁也大了,肚了里又没食儿,心里又别扭,磕磕绊绊地要趴下了。到了方巾巷,往西一拐有个胡同,现在人们都说是“一跑胡同”,这北京话叫白了,正是“衣袍胡同”。
为什么叫这个名哟。就是严嵩要饭走到这儿,晃晃悠悠,东倒西歪,身披的相袍掉在这个胡同里了。差人替他披,就是披不住。越披越掉,这衣袍就掉在这儿了,后来就管这胡同叫“衣袍胡同”了。
由“衣袍胡同”再往南一点,有个“官帽胡同”,就是严嵩走到这儿,他把帽子掉在这儿了。离“官帽胡同”不远,正有个“银碗胡同”,说严嵩走到这儿走不动了,手里的银碗也拿不动了,掉在这儿了。
“银碗胡同”就是银碗掉地的地方。两个解差押着严嵩出了哈德门,顺着护城河南往东,东便门里有个“蟠桃宫”,紧挨着“蟠桃宫”有个“老爷庙”,两个解差想歇一会儿。押着严嵩进到殿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