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21节作者:
灵人1994 后来,人们管那个大口子叫“猪拱口”,口子附近的河叫猪拱河。
妫河的河道是老猪往西拱时留下的,东高西低,所以水就向西流了。
延庆地面大水一泄,慢慢有了人家,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上天说老猪有功,就让它守住猪拱口。猪拱口西山坡上有一棵李子树,叫“玉皇”李子。听说是玉帝赐给老猪的,说那李子傍熟时红通通的,好看极了,可就是谁也不敢去摘。为啥?李子树长在悬崖上,怕掉下去喂老猪。
那李子多会儿熟透了,才一个个掉到猪拱口的漩祸里,让老猪独自享受去了。
日期:2017-02-16 09:43:00
63、通惠河的传说故事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北京的东郊有条通惠河。提起开凿通惠来,还有一段传说呢。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御史叫吴仲,向嘉靖皇帝奏本请求重新疏通通惠河。皇上准奏,并命他负责工程的指挥。
施工中,由于明成祖在北京大修宫室,影响了由西北郊流向通惠河的水源,又加上北京和通州落差很大,据说通州万寿寺的塔尖和朝阳门门洞下边那块顶门石一般高。
这可急坏了御史,他整天愁眉不展,在工地上转来转去。
工地上由于聚集了成百上千的民工,一时非常热闹。有的民工挖河泥,有的用独轮车运河泥,有的看热闹,还有的赶来做小买卖。有卖烧饼的,有卖油炸鬼的。在一片嘈杂声中,传来宏亮的叫卖声:“炸--炸糕!”
走近了,御史仔细观瞧:这个老头紫红的脸膛,双目炯炯有神,须发皆白,气度不凡。上身穿粗蓝布上衣,腰系一根蓝搭包,脚蹬白布袜双脸鞋,手提小筐。他总是在吴御史附近,不时地喊那句“炸--炸糕!”
最初吴御史觉得这个老头有些怪。一连数天,都是这样。休息时坐在工地临时寓所,他想这个老头卖炸糕为什么吆喝法和别人不一样呢?非要两个“炸”字?此时,他由“炸”字想到了“闸”字,“炸--炸糕!”
就是一闸比一闸高,还不就解决了水源不足、落差太大的问题了吗?他心中豁然开朗一拍大腿站起来,走向书桌,挥笔疾书,订下了按坡度设闸的方案。写完了,他想去拜访那个老头。在工地上遍找不见,心中纳闷,又觉遗憾。
偶然间发现工地上供着鲁班的画像,和那个卖炸糕的老头一模一样。他就把这事和大家一说,从此工地上就传开了“鲁班下界了,修通惠河是天意来助啊!”很快传遍了沿河两岸。这个传说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吴御史根据落差坡度,设立了五个闸口。就是大通桥往东到庆丰五里设第一闸口。庆丰到平津七里设第二闸口,平津上闸到下闸四里设第三闸口,平津下闸到普济闸十三里设第四闸口,普济闸到石坝十里设第五闸口,共设五个闸口。
后来人们根据习惯和地名,对这些闸又有了新的叫法。如今还有二闸这个地名。为了纪念吴御史,人们还在通县修了吴御史祠。
日期:2017-02-16 09:43:00
64、金桨治泃河的传说故事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泃河边上住着一家人,老两口和两个儿子,靠种田采药生活。
这年秋天,老两口正在地里收庄稼,突然从东北飞来一块黑云彩,紧接着瓢泼大雨倒了下来。
眨眼工夫,泃河水冲出河床,淹没了土地,冲走了房子,老两口和大儿子也叫洪水吞没了,泃河两岸成了一片汪洋,老二因为上山采药才没被洪水冲走。可是家没有了,亲人淹死了。这可咋办呢?他坐在山顶哭干了泪。
忽然,有一位白发老人来到跟前,亲热地安慰他不要悲伤。临走时。老人嘱咐他:龙潭通地海,潭里有水门,银钥匙能开水门的锁,分水得用双心金丝木的桨。老二听说有这两样宝就能治泃河,高兴得直蹦高。他急忙跪下给老人磕头。头磕疼了,他醒过来,才知道是个梦。似梦不是梦,他身边确实放着一把大斧,手中有一把雪亮的银钥匙。
从那以后,老二下苦功夫练习水性。夏天,水大浪急,他顶着浪头游;冬天,地冻河封,他钻到水底行。五年后,他练就一身好水性。浪里头追游鱼,水底下能捞绣花针。然后,他就手持大斧,踏遍高山,走遍老林,去寻找双心金丝木。
鞋底磨穿了,就光脚走;衣服撕烂了,就穿树叶;饿了吃个野果;渴了喝口山泉水。五年时间,他砍倒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棵树,就是没有见到双心金丝木。一天,他刚朝一棵树砍了几斧,就累得晕倒在地,等他苏醒过来,只见眼前金光闪闪,定神一看,刚才砍的这棵树就是双心金丝木。
这年秋天,泃河水又发了狂。老二手拿金桨、银钥匙,一头钻进浪里与洪水搏斗。他拨开浪头,踏进龙潭,打开了通向地海的水门。打那儿以后,泃河水就涌进龙潭。流入地海,再也不会泛滥成灾了。可是人们再也没见老二回来。只有龙潭北沿的半壁上留下一条双心金丝木桨。人们给木桨盖了一所房子。逢年过节,都到这里烧香摆供,表示对老二的怀念。
说来也怪,自从老二制伏了泃河,不但洪水不再泛滥,每当天旱缺雨,龙潭就会冒出一股青烟,飘上天空,化成一片乌云,落下一场喜雨。因此,泃河两岸连年丰收,老百姓无不欢天喜地。
不久,来了一个贪财的县官。他听说了金桨的事,就带人拿走了金桨。去向皇帝献宝请赏。就在他走到半路上时,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泃河又发了洪水。贪心的县官还没见到赏赐,就被洪水卷去喂了王八。
日期:2017-02-16 13:47:00
65、大龙河的传说故事
京南大兴县的中部,有条大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过。这条河传说是辽代开发的运粮河。当时,河面上的官船来往不断。今天的北研生紧靠大龙河,曾经是个不小的埠头。
一年的夏季,连降暴雨,大龙河河水猛涨,河水溢出堤岸,泛滥成灾,北研垡也遭了水灾,只有高岗处的十几户人家没被洪水冲走。
恰在这时,辽萧太后从中原掠夺来的一船瓷器、珠宝,正路过北研垡运往都城。洪水冲决了堤坝,纤夫、水手无法驶船。在巨浪的撞击下,船体渐渐下沉,押船的官兵哭爹喊娘,自身难保,谁还顾得上珠宝,纷纷跳水逃生。
洪水过后,沉船被泥沙埋没,寒来暑往,船被流沙越淤越深,只有桅杆露在外面。
有一年的春季,一个四十多岁的南方人来到这里谋生。他围着沉船的桅杆转了几圈以后,找到北研垡的一户财主说:“东家,俺给你种瓜吧!管饭就行,不要工钱。”
财主听了后一句话,连声说:“不要工钱,那好,那好,一言为定!”
从此,南方人在堤坡上种了四五亩梢瓜。春天,他在风沙中挖埯、窖粪、下籽;夏天,他在烈日下压蔓、掐尖、打杈,整天在瓜地里苦干,特别是对其中一棵又粗又壮的梢瓜,更精心,毒日时他用麻叶为瓜妞遮凉,下暴雨时他把草帽盖在上面。秋天,别的瓜早熟了,而他却照常给这棵瓜浇水、施肥。秋凉了,梢瓜由青变黄,足有五尺长,恰似牛;而那瓜秧更是粗得出奇,长似牛套。这期间,南方人白天在瓜地干活,晚上还自愿赶牛到大龙河洗澡,财主见这个长工活儿干得勤快,十分高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