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24节

作者: 灵人1994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六郎骑马来到山脚下,山上的探马发现了,赶紧禀报了寨主王怀。

  王怀马上派了大将带着五百喽啰大战杨六郎,王怀亲自在山上观阵。
  大将到山下,没有通报姓名,就打了起来,一连打了几十回合,不分胜败。王怀见六郎来得很猛,又派女儿兰英前来助战。王兰英武艺高强,从没遇过对手。王兰英骑着一匹枣红马,手使大刀来到山下,说:“将士们躲开,姑娘前来助战。”
  王兰英来到六郎面前,见六郎英俊异常,便生了爱慕之心,暗自说,先问他是谁再做道理。兰英在马上问:“这位将士,你是何门之后,前来做甚?”
  六郎并没吱声,举枪就刺,兰英急忙闪开,战了几个回合,六郎战得精疲力尽了,兰英也不想真地杀了他,只是上一刀、下一刀、左一刀、右一刀,就是不往身上砍。
  时间长了,兰英怕累坏了六郎,就撒下了绊马索,绊倒了六郎的白马,兰英的兵一拥而上,拿住了六郎。喽啰推推操操,兰英后面跟随,回山去了。
  王怀得知来将是杨六郎以后,不但没杀他,反把自己女儿兰英许配给六郎,并把六郎亲自送回宋营。
  后来,人们便把王怀父女习文练武,招六郎为婿的这个台子叫“将杆台”。
  日期:2017-02-16 13:51:00
  71、狼儿峪的由来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在昌平县西边的深山里,有一个小村子,名叫狼儿峪,传说从前叫养儿峪。为什么改成狼儿峪了呢?这还得从北宋的巾帼英雄穆桂英说起。
  穆桂英阵前分娩,生下杨文广以后,本想把婴儿藏入怀里,杀出重围。但忽听远处喊声大作,战马嘶鸣,急忙登上土台向四下里望去,只见漫山遍野的辽兵从四面围了过来。穆桂英心中暗想:怀揣婴儿行动不便,万一有个差池。岂不断了杨家的根?不如把孩子放在路边,留下记号,日后再来寻找。拿定了主意,穆桂英撕下了一块战袍,裹好了孩子。放在一个土台上(后人称这个土台叫撂子台,就是现在的了思台),取下了腕上的一对玉镯,放在孩子身旁,然后整好戎装,翻身上马,杀入敌阵。

  当天傍晚,一个打柴的中年人挑着柴担从这里经过,听见婴儿哭,急忙循声走来。等他搞清了情况,心里犯了愁,眼下宋军已经败走,附近是辽兵的天下,这事要是被细作知道,就会惹下灭门之祸;再说自己家里这么穷,糊口都不容易,抱回去怎么养活呢?樵夫想到这里,就转身走了。刚刚走了几步,孩子的哭声又把他给牵住了。他转念一想,这孩子放在旷野荒郊。天黑以后不就被虎狼吃了吗?不如抱回家去,甭管养得活养不活,总比让狼吃了强啊。他把玉镯揣人怀中,抱起孩子,挑着柴担回了家。

  推夫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讲给了母亲和妻子一听,一家人十分高兴。原来,樵夫一家只有三口人:他父亲早亡,母亲年轻守寡,等他长大成人,做娘的东摘西借给他成了家,婚后一直没有生育。今天,“山神娘娘赐福”,一家人把这个小宝贝看作掌上明珠,十分疼爱。孩子长大些了,樵夫卖了柴总忘不了给他买点好吃的,尽管家里度口艰难,但是一看到孩子,就从心眼儿里高兴。
  孩子五岁那年,砍柴的晚上回家。路过以前捡孩子的土台时,看见一年轻人坐在土台上,不停地长吁短叹。好心的樵夫停住脚步,问:“小兄弟,天色已晚,为什么在这长吁短叹不回家?”,年轻人看了一下砍柴人,起身抱拳说:“大哥不知,小弟是个行路入。因贪赶路误了宿头,举目荒山野岭,不见人家,因此心烦。”砍柴的说:“寒舍离这儿不远,兄弟若不嫌弃,就到茅屋委屈一夜,你看怎样?”,年轻人躬身一礼:“陌路相逢,蒙老兄厚爱留宿。不知何以为谢?”砍柴的笑着说:“不要多说了,随我来。”

  二人来到家中,坐在院内的石凳上喝水闲谈。妇人在灶上生火做饭。孩子呢?见家里来了客人十分高兴,也到石桌旁来玩耍。年轻人看到小孩子,一下愣了,从怀里取出一个长命锁在孩子面前摇晃着:“好玩吗?我给你戴上?”
  小孩见了玩具哪有不爱的。顺从地站到年轻人的面前。年轻人借着月光仔细地看着孩子的脸蛋儿,惊喜得竟忘了给孩子戴长命锁了。砍柴的见了感到奇怪,说:“兄弟,你这是……”年轻人支支吾吾地说:“我见令童聪明俊秀,十分喜爱,竟至忘情。”说罢,两个人都笑了起来。
  孩子戴上长命锁跑进屋里一转眼又跑了出来,双手向年轻人的面前一举,露出手腕上的玉镯。年轻人一见玉镯情不自禁地叫
  出声来。砍柴的疑惑地看着年轻人问:“兄弟为什么惊奇?”年轻人说:“恕我鲁莽,贵宅可还有一块战袍吗?”砍柴的惊慌地问:“你怎么知道?”年轻人打开随身的包袱,取出一件战袍,递给了砍柴的。砍柴的展开一看,前边缺少一块,大小同裹孩子的那块布一样。砍柴的和他的母亲、妻子都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
  半晌,砍柴的问年轻人:“你是什么人?怎么知道这事?”

  年轻人施礼道:“大娘、大哥、大嫂,不要害怕,我乃宋将穆桂英,因五年前在阵前生下孩子,恐怕万马军中发生不测,只得将儿子放在上台上,单枪匹马将辽兵引开。今天只身潜回故地寻找孩子,一连数月不见踪影,谁想在恩公家借宿却使我们母子意外重逢。”
  砍柴的问:“你既是穆将军,为什么男子装束?”穆佳英回答:“女子孤身涉险,多有不便。故而乔装改扮,大嫂验看我的耳朵便知。”樵夫的妻子仔细一看,年轻人的耳朵上果真有耳朵眼儿。砍柴的问:“穆女杰是我朝栋梁,如何孤身寻子?”
  穆桂英说:“此地为辽兵所占,独行可以躲避辽兵盘查。”砍柴的想了想又问:“万一被辽兵识破,将军可有对策?”穆桂英一拍剑匣:“我有三尺龙泉在手,何惧辽寇!”樵夫一家见穆桂英有证记为凭,对孩子的生辰等事对答如流,都对年轻人的身份深信不疑。虽说孩子被亲娘认走是好事,但一想到鸡鸣破晓孩子就要被领走,也不免伤心。
  孩子见大人们一会儿说得挺热闹,一会儿又不说了,陌生人成了自己的亲娘,他扯着奶奶的衣襟问:“她是我的亲娘吗?”老奶奶用衣袖擦泪,默默地点点头。孩子又问砍柴的夫妇,他们也点点头。孩子哭了,不愿意随生人走。大家哄劝了一番,孩子才不哭了。
  第二天,穆桂英让儿子用大礼谢过三位恩人,从怀里取出一包银子。让砍柴人收下,砍柴人再三推辞才收下。穆桂英问:“贵村唤作何名?”砍柴人说:“远近数里只有我们几户人家。砍柴为生,每日只求一饱,尚无村名。”穆桂英稍一想,拔剑在手,削光了石壁,用剑在上面刻了“养儿峪”三个大字,然后对砍柴人说:“恩公一家五载艰辛抚养我儿,此恩此德没齿不忘,敬呈养儿峪村名以示谢忱。”说罢施礼上马,扬鞭远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