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26节

作者: 灵人199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正在你来我往,各不相让的时候,就听见北山上人喊马叫,战鼓咚咚响,黑压压的辽军从山上冲过来。杨六郎好像什么也没听见,还是专心地下棋。坐在对面的韩昌,冷笑一声,把袖子一甩,站起身来,说:“杨将军,这打鹰洼是逮鹰的地方,如今你已经成了网中之鹰,插翅也难飞了,还不快投降?”
  杨六郎也冷笑一声,说:“韩将军,这盘棋,我看你是输定了!”话音刚落,就见东南西三面,数不清的宋军兵马,喊声震天杀了过来,把辽军包围了。
  韩昌见漫山遍野都是杨家兵将,自知中了埋伏,就垂头丧气地坐下来,看着棋盘石,说:“杨将军,这盘棋,我认输了。情愿率军后退一箭之地,重划边界,各不相扰。”
  二人各自传下将令,让自己的兵马撤走了。

  杨六郎站起身来,说:“我射三箭,落得最远的那支,就是大宋和北辽的边界,韩将军可答应吗?”韩昌点点头说:“就依杨将军!”
  这时候,杨六郎弯弓搭箭,两臂用力一拉,弓如满月,只听“嗖!嗖!嗖!”连发三箭。第一箭飞过北山,落到前沙涧(箭)村,第二箭落到后沙涧(箭)村,第三箭飞得更远,这就是白虎涧(箭)村。
  韩昌一看,杨六郎有这么大的臂力,又有勇有谋,觉得自己远远不是他的对手。急忙带着辽兵撤到白虎涧,再也不敢轻易向南进犯了。
  日期:2017-02-16 14:36:00
  75、独石与独石庙的传说故事
  文章来源:神话传说故事网
  从延庆县清泉铺村往北进沟,走不上三四里地,有一个小村叫独石庙北沟,北沟村边上有一块约摸一间房大小的石块,当地人叫它“独石”.
  听老人讲,早年北沟村有一家财主姓李,东家叫李义。李义长得矬把子个儿,光脑袋,尖头顶,大眼皮儿,嘴斜眼歪。因为他平时小气吝音,人送外号“李抠”.李抠家里雇了十几个长工,种着百十来亩地,光骡子就十几头,日子过得挺富。别看他家里不缺吃,不缺穿的,可他对长工相当苛刻。
  吃饭,嫌长工吃得多;干活,嫌长工干得少;点灯,嫌灯捻长费油,没有他不嫌的。谁要是跟他借粮,他左不行,右不行,没有痛快的时候,就是勉强借给你了,也是小斗出,大斗进。最后来个利滚利。

  有一天,李抠家做小米饭,往锅里下了一斗米,盖上锅盖就煮。等过了一会儿,揭开锅一看,锅里一粒米也没有了。这李抠就大发雷霆,硬赖米是让烧火的长工偷走了。
  第二天做高粱米粥。李抠亲自下米,亲自烧火,等过了一会儿揭开锅一看,米又没有了。一连三日都是如此。李抠真纳了闷儿了,这是咋回事儿呢?
  李抠手下有个总管,人称王管家。这日,王管家去永宁城买东西,走到村头要解手。人活了四五十岁就这么没德性,哪儿拉不了屎,他非得上石尖上去,等他爬上了独石可就愣了。怎么了?只见独石上圆溜溜地放了三堆米:小米、高粱米、玉米。这王管家也顾不上解手了,撒腿就往回跑,到家后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东家。
  东家李抠一听可吓坏了,连忙亲自去永宁城请赵先生,还带了好多的礼物。这赵先生是干啥的?是个风水先生。据说他精通阴阳八卦,能瞧个坟地宅院,还会驱邪避鬼。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都找他给掐算一下,李抠自然要找他了。

  赵先生听了李抠讲述,思忖了一会儿,说:“东家,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你只管说好了。”李抠赶紧凑上前,陪着笑说:“实不相瞒,你们村边的那块独石是多年修炼而成的仙石。它见您家财万贯,但对长工越来越手紧,就怪罪您了,您整日吃斋念佛,怎么不行善呢?这不成了嘴善心不善,枉把佛来念吗?长此下去后悔可就来不及了。”李抠一听可吓坏了,忙问:“咋办呢?”“依我之见,您如此这般,管保万事皆无。”
  都到了这地步,李抠还有啥高招呢?只好按赵先生的吩咐,在独石边上建了一座小庙,设了神灵牌位,还经常来此烧香上供。对长工们呢?也不再像从前那样苛刻了,改善了饭食,增加了工钱。谁家有个缺粮短钱的,有时也能周济点儿。
  果真,从那儿以后,李家再也没发生过那类事了。

  日期:2017-02-16 14:37:00
  76、万年灰的传说故事
  延庆南面一百华里左右,有个叫庙梁关的地方。没修公路的时候,有个城门洞。洞的顶上倒挂着七块城砖,每块二十多斤重,共合一百四十余斤。听老辈子人说,那还是修长城时粘在那儿的呢。
  修长城那会儿,为了把长城修结实,秦始皇派兵到处抓人。一天,也不知从哪抓来个名叫刘名的小伙子,听说他特会烧石灰,就把他送到一个叫石灰峪的村子烧石灰。刘名二十一二岁,高高的个儿,白白的脸,说话有点侉,可特别能吃苦,干起活来可利索了。

  他从小爹妈就累死了,剩下他一个人,整天在外流浪。可他聪明、好学。后来,被一位在深山老林烧石灰的老大爷收留了。老大爷无儿无女一个人过日子,把他当成亲儿子养活。在老大爷的指导下,没几年的功夫,刘名就学会了一手高超的烧石灰的本领。又过了几年,老大爷死了,只剩下他一个人。他按照老人临终时的嘱咐,一个人继续以烧灰为生。结果,没几个月,秦始皇要修长城,就把他抓来了。到了石灰峪,村里的人都看他老实、能干,对他特别亲热。有个姓谢的大伯,把女儿许配给了他,他也就在这儿安了家。要烧石灰了,监工的分给他几个人,叫他负责管理。

  因为他为人实在,大伙都愿听他的话,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每次干活的时候,大伙也特别齐心。有一天,监工大人来到石灰窑,找到刘名,说:“刘名,长城工程越来越紧,石灰快供应不上了,你要加快速度。”说完,又提了两个条件:一是石灰必须要黏,要能粘百斤以上的东西,二是要供上使用。不能耽误工程。否则,杀头问罪。
  听了这两个条件,刘名可犯了愁,饭也吃不香,觉也睡不着,整天愁眉苦脸。怎么办呢?他想逃走,可往哪儿去呢?天下到处都在抓人修边。再说,这里还有媳妇和一个可爱的小儿子,跑了和尚也跑不了庙哇,还不如混到哪儿算哪儿。想到这里,他便继续和大伙烧石灰。
  过了几天,石灰又烧好了。监工的便派了些人,把石灰往庙梁关背,去做试验,看够不够格儿。刚出西村口,监工的突然想到不如叫刘名也一起去,怕他跑了不好交待。
  临走之前,刘名心里非常着急,心想,这次保准回不来了。于是,临走时,他便对媳妇说:“我十有八九回不来了,你要好好拉扯孩子,伺候二位老人。”听了丈夫的话,媳妇心里非常难受,抱着丈夫痛哭,怎么也不叫他走。可不走不行呀!最后,小两口只好忍痛告别了。
  小晌午的时候,刘名跟着监工的到了庙梁关,他心里别提多紧张了,同来的一伙人也都为他捏着把汗,可有什么办法,谁能救得了呢!当时,正是六月天气,遍地流火,大伙见门洞里挺凉快的,便坐下来乘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