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48节作者:
灵人1994 117、袁世凯放巧玉
巧玉是个农家姑娘,由于家里穷,经几次转手,被卖到宫里。她精明能干,被袁世凯收为贴身丫环。
袁世凯每天中午休息。必须在睡前十分钟给他备好一杯茶,醒来不温不热正好喝。巧玉每天就小心地为他准备这茶。
一天,巧玉像往常一样,端着一个银盘,盘里放着用玛瑙制的小茶杯去送茶。这天巧玉十分劳累,进屋掀竹帘时一不小心,将盘带杯全摔在地下了。
袁世凯听见响动,以为是刺客,一下子惊醒,这时卫队也赶来了。巧玉一看,自知命难保全,吓得缩在地上直哆嗦。袁世凯见不是刺客,就命卫队把她带下去杀头。巧玉这时心想一计,说了一句:“可吓死我了!”袁世凯一听,说:“明明是吓了我,怎么是吓了你呢?”
巧玉说:“我每天端茶都顺顺当当的。可是今天,我刚一掀门帘,就看见一条金龙直奔我来了,它要喝茶碗里的茶。我想这是给您预备的茶,怎么能让它喝呢?我这么一躲,茶碗就摔碎了。”
袁世凯一听哈哈大笑:“哎呀巧玉,那就是我的化身,你应该让它喝呀。”
一场祸事就这么过去了,袁世凯不但没有杀巧玉,而且还赏了她许多金银。
巧玉说:“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回山西老家去。”
袁世凯就把巧玉放了。
日期:2017-02-17 16:48:00
118、詹天佑发明火车挂钩
听老人们说,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关沟段时,可没少犯愁。按照工程设计的要求,路轨每向前延伸三十米,路基就要增高一米。慢说在这二十公里长的崇山峻岭中筑路不易,就是铁路建好了,上哪儿去找能爬这段铁路的火车呢?
当时国内火车车厢之间的挂钩呈抱拳状,载重超量或坡度过陡都会造成脱钩、翻车事故。如果不改进挂钩,铁路建好了也只能充样子。怎么改呢?詹天佑决定携夫人到国外去考察。
清朝末年,从北京出洋一般都要到天津去坐海轮。詹天佑夫妇到了天津码头一看,海轮停在深水处,要上海轮必须走跳板上小船摆渡过去。詹天佑拎着皮箱几步就上了小船。
詹夫人不习惯走跳板,走在上面上下颠、左右晃,吓得她心惊胆战,急忙向詹天佑伸出了手。詹天佑赶快伸手去拉,就在两手拉在一起的一瞬间,詹夫人跳上了小船,詹天佑的眼前也猛然一亮,他兴奋地拉着夫人的手说:“咱们回去吧。”詹夫人惊异地问:“咱们不出洋啦?”詹天佑重复了一下刚才的动作:“诺, 问题解决啦!”
后来,詹天佑根据拉手的启示发明了新式挂钩。铁路工程界为了纪念詹天佑的这个发明,亲切地称新式挂钩为“詹氏挂钩”。
日期:2017-02-17 16:48:00
119、张三爷怒训洋兵
一天,张三爷到朋友家去串门,这位朋友有个胖小子,张三爷很喜爱,就用小藤子车推着他去玩。
张三爷溜溜达达地推着这胖小子进城,到镇江胡同口,见有许多人。不知出了什么事,张三爷爱看热闹,直奔胡同而来。这儿有拉牌儿车的(牌儿:是进东交民巷的牌照)认识张三爷,说:“三爷,您别往前去了,出了事啦,有几个外国兵喝醉了,撒酒疯哪。”
这些外国人一半是醉,一半是胡闹,拿中国人不当人。看见中国人不是踢就是闹,围着的人,又怕挨打,又想看热闹。拉牌儿的是好意:“三爷,您别往前去了,别把孩子吓着。”正说着,外国兵就过来了。您看三爷有多大臂力,用一只手连小车带小孩就举起来了。举起二尺多高,转身就往旁边一搁,怕碰着这胖小子。
这个外国兵是有点糊涂了,像这个,你看见这老头儿一只手就把小车和孩子举起二尺多高,你还不躲躲。嘿!张三爷刚把小孩搁在那儿,外国兵过来就给张三爷一美国拳,这外国兵打人哪,总是抢着照鼻子给一下,程咬金斧子三下半,打着您就趴下了,打不着也就完了。张三只爷一看拳头打过来,一低头,那就是缩小绵软巧的功夫。
这个外国兵的拳头“梆”打墙上了。“得不得不得不”直叫,这意思是真疼,他没打着张三爷,急了!上去就抓张三爷的脑袋,张三爷一瞧乐了,一歪身,拿一个手指头扣他的手背,往下一按,这外国兵不知喊了一声什么,就坐下了,这三爷也不伤他,那时候也不敢伤外国人。伤了他们,那娄子就大了。
闹的工夫不小了,后边又来了一个外国兵,一看那个坐在那儿没起来,上手要打张三爷,张三爷俩一指头一捅这个外国兵的腿,那个外国兵真听话,趴在那儿,北京话叫狗吃屎。大马趴。还有几个外国兵就要群上,没想到就在这时候,来了一辆汽车。这车里坐着谁呀?是内一区的韩署员。汽车一到,人呼啦一散,韩署员和那几个外国兵一搭话。
外国兵气势汹汹,摇头摆尾、撇唇拉嘴,根本就不把韩署员放在眼里。韩署员这个气呀!一瞧,挨打的赶情是醉鬼张三爷,干嘛哪?张三爷把两个外国兵打倒后,自己太阳穴也瘪了,腮帮子也塌下去了,嘴里头往外漾白沫子。韩署员认识张三爷。准知张毛爷不会让外国兵打了,这全是功夫。这叫“做样子”给外国人看,咱们赢了,又不能闹出国际纠纷来。
汽车里头还坐着两个宪兵呢,这时宪兵下汽车了,跟外国兵嘀哩咕噜一说,意思是:“你们为什么喝醉了?”“啊,我们是喝醉了。”“为什么惹事?”“啊……”“怎么着?快说!”
别看外国兵跟韩署员气势汹汹,瞧见他们的宪兵,照样吓得避猫鼠似的。外国犯了错儿回去就是关禁闭,关禁闭就不自由了,所以他们见了宪兵不敢像见了韩署员那样。韩署员赶紧过去,跟两个宪兵咕噜咕咯一说,宪兵呱啦呱啦一答复,你瞧打成个什么样子!
这个宪兵也知道他们的兵爱闹事,多少也得讲点理,当时一看张三爷直漾白沫子,地土趴着一个,坐着一个。没别的说的,叫这俩人给张三爷敬了两个礼。张三爷见台阶就下,见好就收,也没说什么,一摆手就叫他们走了。
等洋兵走远了,张三爷哈哈大笑,掏出手绢来。擦了擦嘴上的白沫子,大伙儿都围上去了,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张大爷”、“花哥”、“三爷”,“你怎么样啊?”
“没事儿,没事儿,我今儿个轻轻的教训教训这帮小子们。”说完,哈哈大笑,这些围着的人们高兴啊。谁敢打外国兵啊。老爷子就敢打出气呀,心里痛快!
张三爷辞别大家,推着小藤子车走了。
日期:2017-02-17 16:49:00
120、老醉头的故事
很早以前,延庆县东南有个叫罗家台的村子。村子不大,只有五六十户人家。其中有个光棍汉,姓周,四十多岁,个头不高,看着粗胖粗胖的,不爱说不爱道,见人总是抿嘴一笑。
周老汉是热心人,一生爱喝酒,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总是不离酒葫芦。不管到谁家,见酒就喝,村里人给他编了几句顺口溜: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