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人】中国全省的民间故事与神秘的民间鬼事启示录》
第50节

作者: 灵人1994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这一通胡诌,把太监和皇宫来的人都听蒙了。太监一想送杏的遇上八仙了,皇上也没追究此事。于是就不了了之了。

  村里对曹九山的胡诌瞎扯,还真有人信以为真,有人说:“你那时如能跳油锅,也就成仙了,八仙就成了九仙了。”以此村里人就把曹九山叫曹九仙了。到现在龙泉务村有些老人还给常谈着曹九仙的故事呢。
  日期:2017-02-18 12:26:00
  122、李牛倌的故事
  听老人说,下苇甸在清朝光绪年,出了个姓李的牛倌。
  传说,皇上在这里种着一亩三分地。每年春暖花开,皇上亲手扶犁耕种,正宫娘娘亲自送饭。每年秋天以后,给地方交租。
  这一天,正是春种时节,皇上要扶犁播种,太监把牛牵来,刚要上套,牛惊了、撤起欢儿来,怎么也套不上,累得太监通身是汗。这会儿,正赶上有个“山背子”背着炭在路边歇着,看见牛撒欢,心里好笑,嘴也不由得说出来了:“真是笨蛋,连牛都套不上!”
  不想这话被太监听见了,一看,是个“山背子”,就开口大骂:“你这山猴崽子,哪儿钻出来的?你爷套不上,你能套,替爷套上,套不上,要你猴儿崽子脑袋!”

  “套就套!”“山背子”撂下炭背子,大模大样地走进来。“吁一”,那条正在撒欢的牛,一听见这“口令”立刻老老实实地站住了。
  “山背子”拿起套绳不费吹灰之力给牛上了套。牛像见着老祖宗一样,乖乖听安排。
  太监看傻了。“喝!山猴崽子,还真有两下子!”
  皇上也大喜,当时就封“山背子”为“牛大将军”
  “山背子”不懂朝廷的礼节,只是嘿嘿一笑:“什么牛将军,马将军,我不希罕,我就会背炭。我什么时候进城出城,能给我开城门就行。”
  皇上很高兴,赏给“山背子”不少金银。从此,“山背子”背炭进城,走在路上,是人都给他让路,骑马的下马,坐轿的下轿。
  日期:2017-02-18 12:26:00

  123、于得水私访和尚窑
  清末时候,朝廷有个叫于得水的大臣是个清官。他听说门头沟的窑工苦,煤窑黑暗,就决定亲自查访查访。
  一天,他悄悄出了朝廷,一身平民打扮,来到了门头沟私访。到了和尚窑已经累得走不动了。就坐在窑口休息。
  一会儿,打窑里走出来一个人,看见于得水这副样子。就盘问起来:“你是打哪儿来的?上这儿干嘛来了?”“农村来的,找个活儿干。”“你能干什么呀?”“卖苦力呗,什么全行啊!”“那……起水这活你行不?”
  说起“起水”,是小窑上的行话。以前小窑没有抽水机,窑里的水全要靠人工往外淘。几个人由窑口一直排到窑里头,每人分管一段池子。手里拿一个用柳条编的斗子,一下一下地把水淘起来倒进前边那个的池子里。就这么着把水排到窑外的大街上。
  说妥以后,那人把于得水领到屋子里,对工头说:“我给你领来一个人,你看值多少钱?”

  那时,凡是到小窑上来背煤的,都是被人从农村骗来的,谁骗来的人多,拿的钱就多。这位不用费鞋底子,不用磨嘴皮就“捡”了自己送上门来的,那不是一桩美事吗?
  一阵商议之后,工头给了那人一笔钱,并给了他一个“水工头”的官。水工头专管起水这活儿,于得水就跟着水工头来到了窑里。
  水工头把于得水放在两个起水能手的中间,人家那两个人干起来,那动作麻利快;于得水呢,半天起一斗水。可也邪门了,他后面这主儿紧着淘水往于得水的池子里倒。于得水的池子也总不见满;他前边那位呢,紧着往外淘水,可总也不见少。水工头纳闷了,吩咐说:“今天你不能出窑!”“可是,我得吃饭呀!”“给你送下来。”
  于得水没白没黑地干,十二小时算一个班。水工头看出他不是一般人,就凑过来说:“咱俩交个朋友吧!”“不行,不行,你是工头,我是穷工人。不般配。”于得水把头摇了又摇。“我不嫌你穷不得啦!”水工头死说活说,于得水只好同意了。
  拜完把兄弟以后,水工头就不看着于得水了,还经常出去给于得水买些好吃的东西。
  过了一段时间,于得水犯起愁来:我什么时候能出去呢?朝廷里不定多着急呢!
  有人会说:一个朝廷大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呗!谁还敢挡他?话是这么说,事可不那么简单。凡是进出门头沟小窑的,首先全把衣服脱个精光,赤条条地出入小窑,怕你跑哇!你想,于得水也是一身精光,连窑都不让上去,他怎么跑哇!
  没办法,于得水把右手中指咬破,在那些往上拉的煤上写了“于大人私访门头沟和尚窑”几个字。

  那时候和尚窑的煤是御用煤。煤被拉进宫里,七面的字被烧火太监看到了,他风风火火地禀告了皇上。
  皇上闻听大怒,说:“小小煤窑胆敢扣我朝廷命官,来人,发兵门头沟!”
  好家伙,那兵发的,由三家店到坡头山,半拉子山上全是兵了。门头沟被围了个严实,人只许进,不许出。
  一位带兵的武将来到和尚窑找到工头,叫他把窑里所有的人全叫上来。起初工头还不乐意,他说:“别人全上来可以,起水的可不能上来,一上来,我这小窑可就淹了。”

  “少啰嗦!”武将一亮大刀,吓得工头没说话就下窑叫人去了。
  窑里的人一个不剩全上来了,那水眼看着就淹了一窑。于得水最后一个爬了出来,那脸捂得黄白黄白的,浑身上下黑了个透。
  武将士兵一看,“扑通”全都下了跪:“于大人,您受苦了。您说说,怎么办吧?”于大人气得一挥手:“门头沟没好人,全给我杀!”
  于得水一句话吓得一旁的水工头“通”地跪下了:“兄弟,您这话太伤人了。”
  于得水顿时省悟了。他拍拍脑门说:“对!对!卖苦力的不应该算,和尚窑里管事的一个也不能饶。”

  被骗来卖苦力的农民全被于大人放回了家,和尚窑从此就关闭了。
  日期:2017-02-18 12:27:00
  124、党柱治水的传说
  早年,人们都管“永定河”叫“无定河”。因为它一会儿蹿到东,一会儿蹿到西,人们又管它叫“浑河”.不但它的水浑得像泥粥,而且还像一个愣头青的浑小子,动不动就发大水。所以咱北京有句老话:南修城墙挡大水,北修城墙挡鞑兵。大水指的就是永定河水。
  后来,皇上下了一道旨意,在卢沟桥北边的河堤上,修座龙王庙,请了小白龙在这里镇守,并且御封无定河为:“铜帮铁底永定河。”
  自从这位小白龙镇守永定河以来,几年间倒也相安无事。尽管每年夏天,口外一下暴雨永定河里河水也是波涛汹涌,但由干有小白龙管着,始终没有决口。
  这条小白龙最喜欢听戏,这一年阴历七月十五。宛平县知县要请小白龙看戏。
  宛平县知县姓“党”,做事虽然有些迂腐,倒也是两袖清风,为百姓做了一些好事。所以到了七月十五这天。他从桥房吴二那里。雇来一顶最干净、最漂亮的小轿去接小白龙看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