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1节作者:
天权国学社 日期:2017-12-19 14:56:34
新开一贴,说说其它三部作品,外加金瓶梅,个人感觉“水浒众生相”是我比较得意的作品,其它三部略有不足,如果有贻笑方家之处,各位见谅。而且既然水浒已经连载过,这里就不重复了,希望各位经常和我交流探讨,多多赐教。
下面就是第一部分: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序篇
关于七实三虚
看过《三国演义》的各位看官您可能都听说过这句话,说《三国演义》的叙事是七分实,三分虚,虚就是指虚构。在接触《三国志》之前,我看完《三国演义》,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虚构的成分应该达到七成。因为《三国演义》里面的很多故事感觉都非常精彩,但我觉得真实性都差点意思。但看完了《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这类的史书之后,我觉得先贤说的这个七实三虚还是有根据的。因为《三国演义》中故事发展的脉络,这条主线上所有的事情都能在史书中找到依据,也就是说它的骨架都是真实的。而且《三国演义》里面记载的故事,大部分也不是罗贯中先生虚构的,都能够在《三国志》或者《三国志注》上面找到依据。
综合《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志注》以及《资治通鉴》等相关的史书,我觉得《三国演义》当中故事情节的虚实可以分为五种情况:
第一,一五一十,完全按照历史进行叙述,这个主要在前面黄巾起义之后,何进诛杀宦官,一直到董卓进京这段;还有后面诸葛亮死了以后,三国收尾这段;还有一些零零散散散布在中间的段落。这里面也有一些精彩的故事,有一些甚至让人怀疑它的真实性,比如著名的辕门射戟,非常像英雄传奇故事,然而这个故事是《三国志》当中记载,罗贯中如实叙述的,没有一点加工的成分。
第二,画龙点睛,就是在真实的故事当中略加虚构,就像在汤里面点上点儿鸡精,味道立刻就好了。最典型的是关云长诛文丑的故事,本来《三国志》里面就是曹操有意将辎重随意丢弃,引文丑的士兵来抢夺,让他们队形散乱,曹操再乘机发动突袭,杀了文丑。但《演义》中增加了文丑箭射张辽,关羽诛文丑的情节,结果很多人就记住后面加的这段了,曹操的指挥艺术就没人关心了。
第三,添油加醋,就是把历史记载不是很详细的事情进行加工,丰富情节内容,创作鲜活的故事。也正是因为历史记载的语焉不详,才给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最体现作者才华的地方,因为这个跟完全虚构还不一样,带有命题作文的性质。这种形式在《三国演义》里典型的例子很多,比如“三顾茅庐”,《三国志》里就一句话:“凡三往,乃见。”能够知道的就是刘备去了三次,很有可能还不是三次,这个“三往”也有可能失去了很多次,反正不是一次两次。罗贯中就按三次写的,每次的情节都不雷同。还有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单骑”,《三国志》就是记载了曹操和袁绍对峙时,关羽“乃亡归刘备”。也是一句话,结果罗贯中铺排出这么一大段故事,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虽然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在地理上有点乱,但情节非常精彩,而且过这五关,也是每一关都有不同的故事。
第四,移花接木,就是把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放在另一个人身上,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最著名的就是怒鞭督邮,这个大家恐怕也都知道,打督邮的真凶是刘备,罗贯中转移到张飞身上,刘备忠厚长者的形象和张飞暴躁易怒的形象都立起来了。还有就是把孙坚斩华雄的功劳给了关羽,弄出一个“温酒斩华雄”。再有就是把草船借箭的主角由孙权变成诸葛亮,由被动变为主动,丰富了诸葛亮的智囊形象。
第五,无中生有,这个就是完全的虚构了,完全发挥作者的创造力。完全虚构的其实也不是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情节。比如三英战吕布。再有就是著名的空城计,本来《三国志》上就是记载马谡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就是一场败仗,结果罗贯中安排了这么一场空城计,让人觉得还是诸葛亮涮了司马懿。其实空城计这段司马懿的反应很不正常,一般的统帅都会至少派一小队人马进去试探试探,不会就这样轻易放弃,这个没法解释,当然也不用解释,反正没有人不知道空城计,这应该就是文学的魅力。
日期:2017-12-20 15:21:12
亲戚不如朋友?
在后汉三国乃至整个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当中,人们比较崇尚一个大家族,不分家的模式。大家族里面的人至少应该算是同宗,也可以说有亲缘关系。而这里面最大的一个家族,当然就是皇上他们家。这一家前后开枝散叶四百年,同宗子孙多了去了。在当时他们都统称“汉室宗亲”,按说既然带个“亲”字,那也应该算是亲戚关系,但这些个亲戚之间没什么感情,倒是互相下家伙毫不含糊。
最典型的就是刘备,折腾了一溜够,最后刘备占的地盘主要是抢他姓刘的同宗的。您看啊,他三块地盘,就是汉中那一块儿是曹操先灭了张鲁,然后他从曹操手里夺过来的。其它的,荆襄九郡原来是刘表他们家的,他在赤壁之战以后划拉过来了。当然,这也可以说是刘琮先降了曹操,然后他再往回拿(刘表的大儿子刘琦一直在他这里,他可没想着往回还)。那巴蜀的刘璋呢?他可是硬生生拿过来的,那真叫巧取豪夺,强词夺理。当然,刘璋也对同宗没什么感情。《三国志刘二牧传》中记载,刘璋唯一一次主动发兵,就是冲他的同宗刘表去的。
这其实也很正常,家族太大了,互相之间可能连面都没见过,哪谈得上什么感情。但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也不见得感情多深厚,比如袁氏弟兄。
袁绍袁术这哥俩儿可是从小一块长起来的,都是长安城里的高干子弟。长大之后两个人还曾经合作讨伐董卓,不过那个时候就称不上一条心了,袁绍让袁术掌管大军后勤保障,还算是比较照顾这个弟弟。当然,袁术本身不给他哥哥做劲,克扣前锋孙坚的军粮,弄得联军离心离德。然后这哥俩就翻脸了,袁术认为袁绍是丫鬟生的,不应该当族长,应该我来,那袁绍能痛快吗?最后直接开打,毫不留情。《三国志》记载,袁绍联合曹操,攻打自己的弟弟袁术。从这儿开始,袁术就开始走下坡路。再往后袁术不安分,自己当皇上玩,又被一通猛揍,在他快要完蛋的边缘,他想起自己这个哥哥来了,想去袁绍那儿,把自己这个皇位让给哥哥。其实我觉得袁术这时候对他哥哥也没憋好屁,这个时候大家表面上还都奉刘姓皇帝为正统,当皇上的都是把自己放在出头鸟的位置,等着让人家打的。所以他给他哥哥的这个皇位其实是烫手的……都不能说是山芋,是个络铁,接一下都得把皮肉烧焦,这不是送礼,这是嫁祸。《三国演义》当中说是刘备把袁术消灭了,《三国志》上说是袁术自己半道病死了,不知道这里面袁绍有没有起什么作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