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考(1)秦岭迷局——我,是秘密考古战线上的一员》
第24节

作者: 秘考代号零零柒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10 10:16:00
  古人设置和建造这一切奇奇怪怪的建筑和设施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老处长去了哪里,他们到底发现了些什么?调查了这么长时间,事情仍然是一团乱麻,对于一个研究员或者是调查员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幸福的烦恼,因为我们不用为找不到线索而着急,相反我们手头的线索实在太多,多到我们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才不会走弯路。
  看到我时而焦虑,时而面带苦笑,沈奇倒是挺稳:“大家还是要沉住气,这次行动收获虽然多,但是我们并没有找到期望当中的突破口,反而又获得了很多线索。这对我们接下来的调查可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线索众多,这的确增加了我理顺思路的难度,但是一旦我们将手头的这些线索整合贯通,那么我们将准确地破解事件的真相。”
  细品沈奇的话还是大有道理的,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把已经得到的线索和信息理清,我相信真相一定就隐藏在这些看似毫无规律,但却又似乎相互关联的事件之中。
  我不断地给自己打气,让那犹自支撑着自己的信念不要垮塌,作为秘考处的领导,沈奇当然不能让队伍失去信心,他对我们说:“这次出来,虽然没有找到具体的答案,但是我们也不是空手而归,至少我们也算是误打误撞带回了一件很重要的东西。”
  沈奇说完,转头看向窦晓冲。这家伙听沈奇提到他,当时把脑袋一扬,像一头傲娇的野猪,拍了拍身边一个鼓鼓囊囊的双肩背,自恋地说道:“大家听听,领导都说了,多亏了我吧,还说我破坏纪律,要不是我当机立断,‘咔嚓’一刀,我们这次就要空手而归了。可话说回来了,哥几个倒是说说,我弄得这个跟个大倭瓜似的东西到底是个啥玩意呀?”
  我和沈奇听他这么问,竟无言以对,錞于我们是见过不少的,这东西最初是当做军旅乐器用的,全国各地都有发现,可是说到特殊性,我们找到的这个却真的算是独一无二了。单从形状上来说,这是个錞于,不容置疑,可是从功能上来看,这又肯定不是个敲击乐器,而是一个容器,因为在錞于底部应该敞口的位置,却用一个类似于带有卡槽的盖子的东西给扣住了,并且里面还装了东西。
  由于条件有限,我们目前无法对于整件东西进行细致的研究,不过可以肯定,这件錞于形容器对于我们调查整个事件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种器形的青铜器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所以它还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短暂的沉默之后,沈奇说道:“不仅仅是錞于形容器的问题,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鳌山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明天我们返回秘考处连夜开会,制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日期:2017-02-10 15:45:00
  第二十章 周处长的行踪
  第二天的下午,我们回到了秘考处,从与世隔绝的大山深处回到车水马龙的现代社会,大家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返程仍然是通过沈奇联系军方帮忙协调的,早上五点多还在鳌山古道,下午六点就已经在所里的食堂吃饭了。
  这趟鳌山之行虽然没有找到直接的线索,但是却发现了众多特殊的古代遗迹,回来的路上我和沈奇商量对这些已经探明的遗存要如何处理。沈奇的意思是由他直接向上级汇报,由于整件事情的密级限制和文物保护的需要,建议暂时搁置对于鳌山古道遗址群的研究甚至发掘,待整件事情调查结束之后,根据具体情况,由秘考处牵头论证并实施下一步的科考计划。
  我考虑了一下,这应该是目前最妥当的处理方式了,鳌山古道遗址群规模很大,必须有个完整的发掘或者保护计划,才能采取进一步行动,这是对于文物遗存和历史负责的态度。如果现在盲目进行发掘,一是不利于行动的保密,二是可能会对遗迹造成破坏,丢失掉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我和沈奇取得一致意见之后,在晚间开始的会议上把这个决定传达给了葛平和窦晓冲。毕竟目前秘考处只能依靠现有的力量来完成这次任务,他们两个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一些重要的决定必须让他们两个知情。
  作为两个首次参加特殊田野考古任务的新人来说,他俩算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任务,并且通过这次鳌山之行,积累了经验,也提高了能力,算是打怪升级了。特别是窦晓冲,虽然做事有的时候乱七八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也误打误撞地有一些贡献,所以沈奇在会议一开始就对窦晓冲做了单独的总结,算是批评和鼓励双管齐下。
  会议的过程这里就不在多说了,主要是把这次行动进行了详细的梳理,但是由于很多疑问没有破解,所以无法得出结论。回到秘考处,我们第一时间研究了一下那个錞于形容器,结果发现容器表面除了纹饰之外,竟然还有铭文,不过由于地下比较潮湿,容器表面存在锈蚀的情况,所以暂时无法辨认。
  铭文的发现让我们极度兴奋,因为在任何古代遗迹的发掘或者科考的过程中,文字信息永远是第一手且最准确的实物资料,它们可以带给我们最直接、最有指向性的提示。所以沈奇以最快的速度向所里和国家文物局相关领导进行了汇报,上级部门非常重视,紧急成立了由国家文物局牵头,考古研究所商周考古研究室、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以及故宫博物院青铜器修复小组派出的专家组成的工作组,对这个器形古怪的特殊青铜器进行秘密专项研究。

  国家文物局以雷厉风行的工作速度表达了对于此事的重视,工作组的专家连夜到位,办公地点就设在考古研究所内,錞于形容器被专项小组的工作人员取走之后,沈奇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道:“这个从青铜挂架上取下来的容器对我们接下来的调查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我们接下来的行动到底如何进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