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兴衰启示录》
第1节

作者: mudderwan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08 21:58:00
  前言:《文明兴衰启示录》是一系列书,以历史为主干,结合政治、经济、金融、文化、科技、军事、法律以及各种八卦,从全球化的视角,以海洋商业型文明和大陆生产型文明的互动为主线,主要涉及英、美、法、德、日、俄的历史,探讨国家兴衰的历程,对中国崛起以及当今世界形势演变的借鉴意义。
  序言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每个人的愿望,也是有志之士共同的追求。
  自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爆发工业革命以来,超过两个半世纪的世界历史告诉我们,工业化是现代国家富强的钥匙。英、美、德、日先后完成工业化并被称为“世界工厂”,这四个国家也先后成为世界的枢纽。在这四个枢纽国家的带动下,还有一批国家也通过工业化成为发达国家。然而,有更多的国家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遇到种种问题,最后失败,还有一些国家还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蹒跚前行。
  那么,到底工业化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后发国家又应该如何完成本国的工业化呢?

  1776年3月,苏格兰人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简称:《国富论》)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了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动过程作了较系统、较明白的描述。后世的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不断的发展,完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国富论》阐述了国家如何依靠市场与分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并进一步解释国民经济的运作原理,但是并没有揭示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后世的经济学理论也没有超出这个框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可以成为发达国家,有些国家却不能。
  在亚当•斯密同时代或更早,就有另一些学者认为,政治经济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例如,法国重商主义者A.蒙克莱田在1615年出版的《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中首先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目的是说他所论述的经济问题已经超出纯粹经济学的范畴;1775年卢梭为法国《百科全书》撰写了“政治经济学”条目,以示与经济学分开;后来马克思继承了这些理论,提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政治和经济的本质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性阐述。

  政治经济学虽然研究范围更加广泛,但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使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科学这个大筐,仍然没有办法说清楚工业化的秘密。许多国家想通过照搬英美的政治经济制度来复制工业化的进程,成功的例子寥寥无几,绝大多数都遭遇失败。为什么照搬政治经济制度会遭遇失败?英美政治制度又被称为民主宪政,这是怎么形成的?想搞清楚这些问题,这就需要首先搞清楚英美等国形成这样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来龙去脉。

  我们再回到现实世界观察,我们会发现无论代表科学发展水平的诺贝尔物理化学生物奖,还是代表技术发展水平的专利数量,都高度集中在英美德日(尤其是后三个)这四个曾经作为世界工厂的国家。这一现象显然不是偶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看来,要理解工业化,必须将科技因素也结合进来。
  科技是如何在这些国家发展的呢?特别是对于后发的农业国,如何在面对先行工业国的经济竞争和技术封锁的情况下,发展本国经济和科技呢?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技术的封锁与反封锁,技术的竞争,往往通过专利战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必须重点考察专利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专利战。
  英美德日这四个国家中,除了德国是大陆文明国家,其他三个都是海洋文明国家,目前我们所处的世界,也是海洋文明起主导的世界。难道说,海洋文明国家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先天具有优势吗?这是否说明,作为大陆文明国家的中国,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注定困难重重呢?
  另外,我们看到英美德日这四个枢纽国家,都曾经作为战争的策源地。德日就不用说了,大英帝国在作为日不落帝国的时候,打遍全世界,说是战争策源地毫不过分;德国作为后发工业国挑战英国霸权,引发了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国际地位也是一路打出来的。那么是不是说,工业化、国家崛起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战争呢?后发的工业国遭遇“修昔底德陷阱”难道是命中注定?

  本系列从书从政治、经济、法律、科技、军事、文化等角度,全方位地考察英美德日以及另外两个准枢纽国家(法国、俄罗斯)的发展历程,探讨海洋商业型文明和和大陆生产型文明之间的互动,让读者在思考中探求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秘密,从而掌握国家富强的密码,透视国家兴起和衰落的脉络。

  日期:2017-02-08 22:02:03
  代序:如何理解特朗普当选后的世界
  注:这篇文章半年前在《国际观察版》发过,当时叫做《从《喜羊羊与灰太狼》开八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这里做了一些修改。这半年来的国际形势,基本应证了当时的想法。本帖虽然是解读历史,但主要兴趣点还是当今世界,因此作为引子颇为合适。
  提要:
  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地球上的所有国家构成了一个经济生态系统,各个国家根据经济分工竞争力的高低,在系统中占据不同的位置,可以大致分为:资源国、生产国和消费国,资源国相当于草原,生产国相当于羊,消费国相当于狼,世界上本没有狼,羊多了其中一部分实力最强的变成了狼;
  在地球经济生态系统中,通过发展教育提高经济分工的层级,羊可以转化为狼;狼如果失去竞争力,可能连做羊的资格都没有,有资源的会蜕化为资源国,没资源的蜕化为失败国家;资源国失去资源,将迅速退化为失败国家;
  中国建国后的人口快速扩张以及教育扩张,与工业化进程受客观条件制约产生矛盾,引起大跃进、十年浩劫等一系列乱象;但另一方面,中国快速工业化的基础恰恰在于人口快速扩张以及教育扩张;

  生态系统可以接受缓变,惧怕剧烈波动,波动过大将引起动荡甚至系统崩溃。工业革命后经济呈指数增长,天生具有强波动性;并且历次工业革命大多从边缘国家发起,与原有势力格局冲突必然引起剧烈冲突,一战和二战都是由此而起;
  中国14亿人口的快速工业化,其规模和烈度都是空前的,引起全球经济生态系统波动史无前例,具体体现为:国内种种矛盾激化、美元危机、中美博弈、南海局势紧张、中日冲突、混乱的中东、欧债危机、欧洲难民问题等等。
  战争是迅速调和矛盾的手段,而核武器的威慑不允许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世界动荡必将长期存在,中国以及世界从此进入多事之秋,二战以来的超长稳定和平期即将结束,人类历史将进入新的一页。
  未来三十年非常关键,中国需要未雨绸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