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Ⅰ奉尸官秘录——揭秘裹尸孕婴的真相,山河百万鬼的真身逐渐浮出水面》
第2节作者:
在下三更
反之,我们在返回去说说,大约在大清道光末年,有一位外来的风水先生路经此地,绕着村子转了又转,看了又看,画出了村子的风水地理图,仔细研判之下,大惊失色,呀呀呀,不得了!这村子成了精了,今后发达不可预料,不定是孕育一代枭雄还是一代妖孽,得想办法破了这风水,添一点正气。于是,这风水先生前去找村里管事的,当时叫做公直,窃以为也许就是现今的村委主任吧,抛出一番高论。
先生言道,岭鬼寨来也非凡,往也非凡。不沾上天恩泽,自带大地灵气,虽非高人指点,然建筑格局与地理环境浑然天成,奈何整体构架惜非善类,若能加以调理补缺,将来发达不可限量。
村里的头头们闻此言,犹似醐醍灌顶,对先生佩服地五体投地,急忙设宴款待,讨教修补之法。先生眼珠一轮,心内窃笑,这一代的人如此推崇这颇为玄妙的两门,自己便是投其所好,当下酒足饭饱之后,提出在村子正北,修建一座典尸庙,并言之凿凿,这村寨占地面积及广,更是延续两门许久,之所以能够一方太平,便是因为那《山槐庄地博志》所记载的那个“尸老”如今这地儿若是要大改格局,造出能够聚集一方气运和道根的也唯有那“尸老”二门,如此传承百余年,独享五花八门、三教九流的香火祭祀,为何?“尸老”当年便是未这一亩三分地儿改过运道啊,这典魂匠和奉尸官二门刚是为这庄子避过灾,如此典尸二门坐镇,正气日盛,村里日后是必出一代经天纬地之才的。
日期:2017-02-23 10:01:00
第二章 黄河醒世录
一帮管事的头头脑脑们听了,这是好事呀,为啥不干?于是,工程很快就破土动工,并且在两三个月之内就顺利竣工了。气势宏伟的典尸庙巍然屹立在村子正北方向,一身凛然正气的“尸老”正好压在“鳖”头之上。须知尸老在这地界儿那科是极为正派的化身,是丰年谷粒满仓的福吉,亦是邪魔歪道的克星,一下子便是就压住了村里的灵气。再后来,不知何人牵头在村子正中间,也就是“鳖”的肚腹上挖了一方池泊,放进水,供村里人浆衣洗涮,最多的是洗涮婴儿的屎布尿布。因为是死水,一到夏天就长满了厚厚一层绿藻,腥臭熏天,这下,算是彻底破解了村子的风水,以至于原本祥和富庶的岭鬼寨逐渐败落,一蹶不振。
在岭鬼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中,人们至今对当年建寨的李牧将军充满了无比的敬仰和怀念。李牧一生征战无数,从未打过败仗,公元前229年,秦将王翦攻赵,赵王派李牧统兵前往拒敌,屡败秦军。这一战旷日持久,赵国军队以逸待劳,秦军长途跋涉,伤亡惨重,兼且粮草接济艰难,军心日渐涣散。秦相张仪便故伎重演,犹如此前离间赵王和廉颇那样,派间谍到赵国用重金贿赂奸臣郭开,授意郭开四处散布谣言,说李牧拥兵自重,通敌反叛。消息传到昏聩无能的赵王迁耳内,赵王急得如坐针毡,心想国家忧患,外臣谋反,那我这国君岂不是朝不保夕?情急之下,郭开趁机唆使赵王派赵葱、颜聚前去取代李牧。二人来到前线,召李牧宣读王命,要李牧交出兵权,回都城复命。李牧心知此二人绝非将才,让他们替代自己无异于赵国自毁长城。于是一怒之下,撕毁圣旨,对二人痛斥一番,拒不受命,赵葱和颜聚只得乖乖退出营帐。李牧当即起草文书,派快马六百里加急送达赵王,陈述前线情势,晓以利害。不料此信落入郭开手中,郭开扣下信件,模仿李牧笔迹,写了一封反书,连夜递交赵王。赵王大怒,派出皇家卫队,连同数十名大内高手,潜入李牧营地,秘密逮捕了李牧,抓回邯郸赐死。李牧本欲据理力争,无奈奸臣郭开早已设好圈套,要挟赵王拒不接见李牧。李牧走出王宫大门,仰天长叹:“我死,赵必亡矣!”说罢,毅然用右手挥剑自杀,由于天生胳膊太短,宝剑无法刺透,于是,一代军神李牧口衔宝剑撞柱而亡!在李牧慷慨悲壮地吞剑自裁时,秦国大将王翦率领的虎狼之师,已被李牧指挥的大军死死挡在井陉关外一年有余。
兵临邯郸城下的秦将杨端和,也因为李牧的存在,只能在邯郸城外望城兴叹,一筹莫展。李牧死后,秦王和他的子民们笑得嘴巴几乎扯到了耳后,差点就要笑掉大牙。
秦将王翦和杨端和立马挥师攻赵,三四个月的功夫就扫平了赵国,攻克了邯郸城,捉小鸡一般把那个败家误国的国王赵迁装进了囚笼。而贪贿卖国、谗诬良将的郭开落了怎样的下场呢?赵国灭亡后,秦王为了奖赏他的功劳,封他为上卿,食千户,他洋洋得意地去邯郸搬取家财,谁知在返回咸阳途经岭鬼寨时遇盗,数车金银财宝全被劫走,郭开自己也被大卸八块,心肝肺被挂在了柿子树梢上,让乌鸦们饱餐了一顿。后世传说,这是留在岭鬼寨的李牧部下伤兵与当地百姓联手所为。
二十余年前,一度盗墓贼异常活跃,某天夜里,忽听村外点将台方向有沉闷的爆炸声,村外的住户立即将此消息传遍村庄,一时间,群众打着手电筒,抡着棍棒蜂拥而来——据说李牧死后葬于此地,不知是真是假。但岭鬼寨的百姓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他们祖祖辈辈虔诚地为这位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军神守护着身后的安宁。盗墓贼们见势不妙,一溜烟逃之夭夭,然而,点将台上却留下了一个爆破过的土坑。村民们在填埋土坑时,曾探了探底子,下面居然真的是一块巨大的青石板!不过,自那之后,再没有盗墓贼侵凌、骚扰过李牧典魂台这块承载了历史之重的神圣黄土!
根据典尸庙中碑记,村里李姓者颇多,传言皆都是李牧的后人,这是在古代。当今的岭鬼寨里李姓者并不多,而是异姓杂居,来自山南海北的人各操方言。我由此猜测,该村并非由原始部落演变而来。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屯兵必有建设,如垦田、打井、建房,还有黄土高原上最常见的居所———土窑洞等。战争之后,逃荒逃难的人们、流离失所的人们、伤残的士兵以及士兵的家属们凭借这些现成的设施居住下来,逐渐形成一个村落。
岭鬼寨位于识禄山下稷壁峪口,北高南低,梯次下降。村西是一条青石大涧,涧中一律是青色鹅卵石,那是长期流水冲刷的结果。据传这条大涧曾是一条清水流溢的小河,后来不知何故逐渐干涸,至今已经荒芜了七千余年,但这一传说没有史料可考。村东是一条浅弯小沟,北半段叫做官庄沟,南半段叫做小杜沟。民间划分领土的界限有一条沿用千百年的陈规,叫做“渠(沟)到中心堰到跟”,因之,这条沟就以中心线为界,以西属岭鬼寨所有,以东属相邻的逢源庄和小台庄所有。岭鬼寨与逢源庄都位于稷壁峪口,田地相连,隔沟相望,却老死不相往来。根据我的反复考证,相隔仅两华里的这两个村子,近一百年来没有结过姻亲,这其中的原委容后详述。
岭鬼寨有良田七千八百亩,土质肥沃,自古以来就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粮囤”。此处西去黄河不足百里,南至汾河仅三十余里,但这两条河流在过去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中都不能为之用,只有在近年来才有部分土地能够得到引黄渠的灌溉。倒是正北面的识禄山成为村里的福祉。每到夏秋季节,暴雨一下,识禄山上山洪爆发,卷着满山的牛羊粪和腐殖质,顺着稷壁峪滚滚涛涛,倾泻而下,一夜之间,村里七千八百亩土地灌得沟满渠溢。这一灌不得了,连续三年的好收成就十拿九稳了。来年那麦穗竟能长到大拇指一般粗,玉茭子也不用精心间苗,三棵两棵一窝,个个都长双穗。那年月,村里的男妇老幼个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