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Ⅰ奉尸官秘录——揭秘裹尸孕婴的真相,山河百万鬼的真身逐渐浮出水面》
第3节

作者: 在下三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2-23 10:03:00
  此地民间流传着一个关于吃饭的笑话,说有个小伙子从外地回家,回到离自家村子还有二十几里的地方天黑了,小伙子的姨姨家正好在附近村子里,小伙子就摸黑进了姨姨的家门。姨姨一见外甥进了门,少不得问吃问喝:“三儿,这么天黑了吃饭了没有?”三儿肚子饿得咕咕叫,正要开口说没吃哩,不想姨姨的嘴儿像刀子一样快:“这娃,吃了没吃,咋就不说话哩!”三儿张口呐呐地:“还,还……”一句话说不出来,姨姨又开了腔:“这娃,吃了就吃了,没吃就没吃咿咿,一句话都说不利索。小时候还口齿伶俐的,咋就越大了越变了样了哩!”三儿姨夫看不过眼就说:“娃一路步行回来,半路地儿又没有饭店,娃在哪里吃了!”姨姨接口道:“看你姨夫说的,自家娃么,到了他姨姨家,难道还见外不成?吃了就吃了,没吃就没吃呣!”三儿明白了姨姨的意思,就利利索索说道:“吃了,吃了。”手里拿着面瓢装作要做饭的姨姨马上就笑开了口:“这不对了,吃了就吃了,没吃姨姨就给你做。”这样的姨姨也真是少见的薄气。

  曾有人考究过中国人千百年来的一种习惯:见面的客套话就是问:“吃了?”有许多具体的行为体现这种问话的内涵,譬如:逢年过节串亲戚,现在的人是带各种各样的礼品,过去一律是拿着精心制作的各种馍,有枣花、有枣糕等;清明上坟也给老祖先带上各种面捏的走兽馍,如兔头、猪头、花篮等;丧葬事献的是食盒,祝寿献的是面捏的寿桃等。这种习惯是过去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岁月里,人们的温饱常常得不到保障而留下的烙印。“到能吃饱饭的地方去”,这大约是过去中国人最本能的追求。因之,那时候,邻村的长辫子大姑娘挤破了头皮要嫁给岭鬼寨的小伙们。就是这样的一个村子,后来的历史上竟插入了一段令人刻骨铭心的记载。现今的老人们还约略会道出几句先人们流传下来的残缺不全的顺口溜,后来我多方搜集,那顺口溜居然是一篇长达三百七十八句的《结余米粮歌》——

  光绪年天大旱满地冒烟
  连五茬难下种颗粒不见

  糠麸皮榆柿叶还算好饭
  啃干屎嚼干泥实难下咽
  暗偷盗明抢夺世风大乱
  人吃人犬吃犬实实可怜
  父吃子子吃父亲情不念

  母吃女女吃母骨肉相残
  十八九大姑娘不值一串
  或三房或四房奴都情愿
  一九九九年,岭鬼寨在原堆尸匝旧址上建起了新校舍,师生们在整修校园时,挖出了一块一米见方的石碑。我生于岭鬼寨,长于岭鬼寨,虽然多年来在外游荡,但总归是有着思乡的情节,对这块故土上发生的每一宗事情也都是十分的关心。随即便是喊了几个童年的伙伴,一起把石碑抬起来放到一个妥善的地方,亲自动手将碑面洗刷干净,那上面竟有一篇九百字左右的绝妙碑文,题为《黄河醒世录》,落款时间为大清光绪四年,作者是邑庠生员沈世尧。这姓沈的和那个承奉尸官的沈青眼有无关系我不知道,但却是极为的蹊跷,随后我把那碑文拓片带回了自己在黄河沿岸进行文学创作考究的租住屋,正南正面墙都是大大小小的镜子。晚上在燃灯下细细琢磨。原来,那上面竟详细记述了人们传说中的那场丁丑大饥荒的前后经历:

  黄河醒世录

  窃维凶年饥岁,天之所以困人,正天之所以警人也。近来,子弟半事浮华,费耗粮粟而易如泥沙;妇女多是浪荡,抛洒米面而视如粪土。动即粜卖,毫不积蓄,兼以硙碾遗、席箪漏、锅碗溅、盔桶丢。天今亶怒不惠,胆岂犹未惊破,而尚敢不记心乎?
  庄,前者三百余家,人千几百,连年饥馑空乏,再遇丁丑、戊寅二年,秋夏并不安苗,后衹剩百十家零,而尚不足四六。哀哉,不能言,若是其甚与!斗麦三串六七、升米三百八九、斤面一百多、两馍一十几,既样样贵如金;亩地典银一两、歪地典银几钱、全院四五千、间房一二百,偏般般贱如粪。卖完典完,粟籴多少;当尽取尽,面秤弱微。蒺藜、蒲根、榆柿皮都成涨潮之价,醋糟、秕谷、糠麸面且有断缺之时。推幼女于坎井,痛真剜心;卖稚子于他人,苦似割胆。撤墙屋以养家,樟木巷半成烂砖破瓦;坏宫室以糊口,素人巷多是崩厦塌房。少壮求生路,散逃河南、陕西;老羸到死期,转委沟东壑北。箪卷席裹,埋葬多无棺椁;狸食蝇嘬,委弃尽露尸骸。村中纠集抢夺之众而幸被镇压,路上邀拦往来之人而几难行走。人毙过半,八口衹活二三;家难浑全,一里仅留六七。不图至于此极,庸料如是其甚。

  幸蒙圣朝哀矜下民,膏泽屡下。出府库仓廪之积以生活,发粟且散财;簿男妇老少之名以保全,颁衣又赐饭。兼以富家各发怵惕恻隐之心,周以釜庾五秉之与。窃愿自今以后,岁其有一饱,不可忘百饥。乐岁预积饥岁之粮而只学勤俭,丰年广储凶年之粟而万勿奢侈。子弟勿轻松粜卖之手,珍宝粮粟为珠玉;妇女无再惯扬溅之性,惜爱米面如钗环。以勿负乎彼苍饥馑警戒之至意,而敬天之怒、敬天之渝,以渐回亶怒之天为不怒之天、不惠之天为惠爱之天。是则,吾之所厚望也。夫不然,吾恐纵有膏腴田百亩、宽广厦万间,一到危急存亡之秋,尚且不能易为一箪一豆之羹食、橐裹囊裹之糇粮。空空如也,磬悬室竭,其将何以食九人、食八人、食七人、食六人哉?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与其素无远虑,粮绝而病莫能兴,曷若早作深思利周,而凶不能杀;与其蓄无九年、蓄无六年、蓄无三年而至于急不足,曷若耕有一年、耕有三年、通三十年而可以无菜色。戒之戒之!见而知之者记心;敬之敬之!闻而知之者警心。事后,公直等欲刻石警人,乞余志记。余鄙俗,谨本管见以记其大略,是为记。

  大清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冬甲子月谷旦立
  日期:2017-02-23 10:07:00

  第三章祝庙破肚案
  我叫沈三更,三更半夜的三更.
  山槐庄的方士说我是蒲篁皇陵百年裹尸的遗腹子,一个先天温养尸首绝佳的载体。
  于是我选择了做一名游走于地藏,靠尸体吃饭的奉尸官,用根植助魍魉以改气运,敛魂魄饲死尸以换秘藏,四更借,五更还。

  “养尸作司南,觅得山外山,山河百万鬼,只算三两三”这是一句我们这一行里十分流传的段子,竹板儿敲响便又是一条命夭折,除此之外还有着一句话:“点子够硬再够贱性,这后半辈子就只能是跟着尸体被麻三儿当球踢。”没错,我现在是一名中堰市北城区的刑警大队小队长,不要以为这是个好差事儿,这小队长上面还有大队长,这大队长上面还有着个副局局长什么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脏活儿累活儿都是我这种人干,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还真就是讨不了好。

  “更爷,更爷,看什么呢?快他妈回神,走了。”李自乘望了我一眼,突兀的把脸贴到我的眼前,正想事情突然发现面前出现了一张脸,倒是吓的我一愣,随即便是一脚踹到了李自乘的命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