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才须待七年时 试玉烧得三日满:吞阳记》
第59节

作者: 进京赶考路上早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沙抬腿起步说道“家里有事呢,我奶奶一个人在家,她害怕,天黑了,我回去陪她”柱子拉住李沙的胳膊说“没事,让我叔去,叙叙旧呢,不能走”沙哥执意的事情一般人拦不住,他要回家,所以柱子真心留他吃饭,他也没有在这 给柱子家里添麻烦,天也黑了,沙哥故意沿着村子外沿 走个远路回家,就在回去的路上,他看见了一幕、、、、、、、
  日期:2017-03-12 10:08:00
  七十八《社情与归途》
  李沙也想和柱子再叙叙旧,但是考虑到柱子晚上可能还要组织牌局挣钱,加上莹莹问部队内部的事情,李沙也就拒绝了柱子的好意,李沙快回部队的,想再重新走走以前村庄的路,乡情的眷恋还是很深的,天色已经黑了,他看见远处路边的玉米地理有个黑影在动,像人吗?太矮小,像动物吗吗,也不是,李沙心想,该不会是偷玉米的吧!也不应该啊,玉米不是收回家了嘛,李沙思考着,但脚下的步子没有停止,走近了一看,认识啊,这不是赵爷爷嘛,和爷爷年龄相仿,他们那一辈可真是吃了苦,赵爷爷身高偏低,上了年纪又驼背了,还略胖,这是干什么呢,

  李沙赶紧打个招呼“赵爷爷你干什么呢”似乎老赵头没有听见,李沙意识到 上了年纪耳朵背了。沙哥大喊一声“赵爷爷,干什么呢”老赵头这才抬起头,看了看李沙 “三少啊,回来了,不是去当兵了吗,你爷爷是个好人啊。走了也没受罪,想想以前我们老哥俩、、、、、”这时李沙大喊一声“赵爷爷你在这玉米地里干什么呢”人上了年纪就是容易唠叨,人上了年纪没个人和老同志们说话,他们又没什么兴趣打发时间,见个人就想多唠叨几句,爷爷在世的时候也没少和李沙说他当年怎么回事,包括和老赵头的故事,都是陈芝麻烂谷子的事了,说他干什么,但老了除了说当年还能说什么呢,

  老赵头说道“我给喜呢把玉米盖盖…………”李沙没等老赵头打开话匣子就抢言到“赵爷爷快下雨了,盖完您就早回家吧,路黑注意安全,家里等我吃饭呢,我先走了”
  老赵头答道“嗯,回去吧,我这闭着眼睛都能找到回去的路”到了家,李沙就问凤霞,老赵头这么大年纪了天都黑了,怎么去地里干活,再说玉米不是都收回家了,喜呢叔为什么不去干活啊,凤霞一看李沙满脸不解就讲起喜呢家的事
  前段时间喜呢出事了,交通事故,撞死人了,他开的拖拉机,对方是个小情侣开的一辆五六万的劣质轿车,喜呢倒是福大命大,那两个小孩当场毙命,究其愿因,小情侣那个男的酒后驾驶,技术是马路杀手级别,喝点酒又不知道路多宽,车多胖了,超速而且,结果想在女孩面前显露一下,没成想,成了亡命鸳鸯,人死事大,处理起来是喜呢赔钱,农村家庭一赔就是二十几万,哪有钱啊,进里面待着去吧!喜呢的儿子比李沙大几岁,在外地打工生了小孩, 喜呢的媳妇去给儿子看孩子去了,这不是家里就剩老赵头了,老赵头的老伴也去世了,就这么一个儿子,按理说玉米收了应该拉回家,但喜呢进去了。喜呢老婆伺候儿媳妇月子去了,老赵头又不会机动车,他们家有亲的 也有近的,但没人管这事,都怕喜呢他爹借钱,这种事需要的钱不是小数目,借了十有八九还不了,一个农民一年能挣多少,亲的近的见了老赵头都躲着走。

  李沙问凤霞“咱们家帮老赵头把玉米拉回来不行吗”凤霞白了李沙一眼说“行啊,可以啊,但是人家姓赵的其他人怎么想,人家都是血缘的亲戚 都不管咱们家装什么好人啊,”李沙一想也对,现在出不起事,普通人家赶上一趟子事,一辈子都反不过身来,有些时候,你不招惹事,事还招惹你,你开着拖拉机正常行驶,他撞了你,他死了你还要割地赔款偿命,无奈,李沙夜里睡不着,想想真是那么回事,爱啊,总是上一代对下一代,浸罐的多,老天爷这个人性的设计也是合理的,要不然人类怎么繁衍,想想老赵头的确不容易,年轻时心想着给喜呢娶了媳妇就完成了任务,喜呢闹离婚他操心,喜呢有了孩子他当了爷爷,高兴但是不管孙子行吗,骨头里的血都不同意啊,现在重孙子都有了,高兴吧能省省心吧,喜呢又赶上这趟子事,喜呢家的地他要管,喜呢家的院子他要看,喜呢家的狗他要喂,人活着就是要操心,总想着有个时间段不必操心,那是回不去的童年,李沙要回部队了,依依不舍的双亲泪也留不住远行的脚步,李沙到济南,然后做火车回内蒙,

  到了济南离发车还有些时间,李沙心想火车上也没什么吃的,自己先去旁边的小餐馆吃点饭吧,到了餐馆要了一碗面,便吃起来,旁边一桌有两个操着南方口音的人在聊天,李沙侧耳听起了兴趣,原来他们是卖“解毒器”的,通过听他们聊天得知,现在猪肉,鸡肉和蔬菜都是用化肥 农药 添加剂和激素,对身体有害,他们这个解毒器可以过滤这些毒素,李沙忽然想起柱子的“经济高速发展论”导致人越来越多得癌症。沙哥心想,自己是乡下的以后吃肉就自己喂猪,吃蔬菜就自己种,殊不知社会发展 越来越多得人成了城市居民,哪有自己的菜地,哪有自己的养殖场啊,至于解毒器的功效暂不了解,也许是商机,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解毒器——为了挣钱,这些商家是真有招,果然如高手所言,只要有需求,就有商品,这个需求是时代的使然,大家都吃地瓜面子的时候,解毒器没有市场,

  李沙吃完饭,提步向车站入口走去,他看见前面有个四十岁左右的阿姨,提着一个大包,还拉着一个行李包, 走路比较吃力也是向进站口的方向行进,李沙心想就算自己不是军人也要助人为乐啊,何况自己还是个军人,赶紧上前帮忙吧“阿姨,您也去车站吧,我帮你提个包吧,”那女人白了李沙一眼,话也不说继续前行,李沙吃了一个闭门羹,社会太冷漠,骗子太多,导致的那女的心想 这不是抢包的就是骗包的,一副好心意换了一个白眼,莫管她, 进站吧,

  李沙继续向前走,李沙心里想这助人为乐都不能做成,非要找个需要帮助的,他盼顾自如缓步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个孕妇领着个孩子提着一个好大的行李箱,俗话说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断背,何况是一个孕妇呢,李沙疾步而去,欲帮那个孕妇提包,就在这时,有两个地方人拦住了李沙,掏出证件给李沙一看,原来是反扒大队的便衣,意思很明显,不让他帮助那名带着孩子和大行李包的孕妇,李沙就纳了个闷,刚才助人为乐是别人不信任,这次助人为乐之行还有公丨安丨阻拦,再说还是反扒大队的,他们凑什么热闹啊,其中一个人说“小伙子,不要误会,你的善意我们知道,现在的人为了利益,无所不用,这名孕妇是惯偷,你帮她提包他和那个小孩必然偷走你身上的贵重物件”李沙一脸不解的问道“那抓他不就行了”另一名同志说“这种人就是利用常人的善良 和法律的空子来谋财,小伙子别耽误了火车,赶紧走吧”李沙无奈的进站了,过了安检,到了候车厅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等待检票,旁边有两个中年妇女正在谈话,似乎是谈军人的话题,李沙心想,难道中年妇女也有恋军情节 啊,听着她们谈话,李沙脸有些红了,原来人家不是恋军,是在谈论现在的军人素质下滑,远不如从前了,

  李沙心想,这不是散播谣言吗,新时期的革命军人是很不错的呀,年轻的李沙他还没有看清一个事情,九次好不及一次恨,尤其是军人这个特殊的职业,98年抗洪的时候还有人骂军人呢!更何况现在太平盛世,等大家需要军人的时候才想起军人来,广播响起检票上车了,李沙特意偷偷瞄了一眼那两个中年妇女,一副不屑的眼神。李沙是6号车,巧了,那两名也是,李沙是6号座就在上车口 的附近,巧了,那俩妇女也是7、8号座,李沙心想 我好好听听你两造谣,关键时刻也不反驳,反驳就暴露军人身份了,这俩妇女上了车后意犹未尽的继续聊天,但内容不是军人素质问题了,什么孩子上学,老师没素质啊,去医院看病,护士态度不友好啊,

  过了一会,办理补票的火车工作人员来了,便走便吆喝“补票补票”那俩妇女问了一下价格,都补的硬卧票,他们补的硬卧应该是铁路员工休息的位置,因为是在1号车厢,6号到1号车厢,路程不长,也不近,何况这二位还一人提了一个行李包,李沙处于善心,也是出于反驳,高调的行动反驳,他对那两位妇女说“两位姐姐,不方便的话,我帮你把包提过去吧”那两位看了李沙一眼说“谢谢”

  路远无轻担,虽然李沙是十八九的小伙子,提到另一个车厢后也挺费劲的,这两位妇女的信任是空间的封闭和狭小带来的,拥挤的车道和李沙稍稍喘粗气,让两位妇女心中充满着温暖的歉意和谢意,两位妇女再次诚意的说了一声“谢谢”
  李沙报以微笑回了一句“不客气”李沙回到了6号车厢,李沙本想说一句我就是军人,想了一下不必了,把这丝他人触碰的温暖留给社会的冷漠吧,虽然不能抵消什么,但终是一丝星星之火,他有些饿了,李沙从包里拿出凤霞给她煮的鸡蛋,一口一口吃着,很填饥,也很填心,想想父母给自己包的送别饺子,李沙有些泪花,在看看自己包里父母给的钱,这可是7毛2一斤的麦子庄稼钱,好好干吧,好好干吧,接下来七连的“争权斗争”李沙不再是观众,而是演员,还是主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