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的那些人(外加金瓶梅)》
第23节作者:
天权国学社 日期:2018-02-05 23:07:15
才不抵智王子师
王允王子师是三国出现之前士人阶层的最后代表人物,他也为抵制武人夺权,推动士人阶层上位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而且差一点就成功了。
由于《三国志》里没有王允的传记,他的传记在《后汉书》里,其作为大体上和《三国演义》里面一样,有些小的差别,这里主要按照《三国演义》的情节来聊聊王允这个人。
《三国演义》里王允最出彩的一段情节就是“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用一个美人貂蝉挑拨了吕布和董卓。前面他把貂蝉先送给吕布,然后又送给董卓,这倒没什么。关键是这之后,他明着劝架,暗着一步一步挑唆这爷俩反目成仇,这个语言是有艺术性的。
从董太师大闹凤仪亭开始,董卓发现吕布对自己这位爱姬的企图不是一般的大,就带着貂蝉到郿坞居住,没带着吕布去,吕布只能目送着董卓带着貂蝉远去,王允抓住这一瞬即逝的见缝插针的好机会,先跟吕布装糊涂,那意思不知道董卓自己要了貂蝉了,吕布把事一说,各位您看王允这话厉害啊,按照毛宗岗先生的评点,这一番话转了三转。先是说:“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那意思,董太师怎么能这样呢。然后带着吕布回家,又跟吕布说:“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就是告诉吕布,咱俩成了大家嘴里的笑料了。然后又转了一下,“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我就这样了,没本事,让人家笑话就笑话了,将军你怎么也能受这个气呢?
本来吕布就有火,让王允这一敲打,那还不窜了?吕布就说:“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王允目的达到了,但他还不能打蛇随棍上,因为毕竟董卓和吕布关系在那儿了,吕布一句气话,不能完全当真,过早暴露目标,有可能适得其反。所以王允压了一句,“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这一句话也是测验自己上一句的效果,要是吕布只是说气话,那吕布听完这句话也就是气哼哼地喝酒,那就是没挑唆成。结果吕布来一句:“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这下没跑了,就是真起了杀心了。这会儿王允就得顺竿爬:“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吕布这会儿突然又犹豫了,“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这就不是没挑唆成了,而是吕布有点嘀咕,毕竟他也看重名声的,所以需要别人给他杀董卓的合法性做一个解释,王允恰到好处地做到了这一点。“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最后这句话基本上是历史上王允的原话,记载在《三国志》吕布的传记当中。后面就是怎密谋杀董卓了,不再多说。
就看上面这段话,说明王允很会利用吕布的情绪,顺水推舟,敲钉转脚,促成了吕布杀董卓。这就看出王允的本事来了,而且王允虽然痛恨董卓,但是用连环计前后他也能够做到表面上与董卓虚与委蛇,隐忍一时。
不过王允的才能也就到这儿了,完成这样一个计划没问题,再做更多的事就是不他的能力所能达到的了,所以最后他并没有成功。
董卓死了以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樊稠张济那真是惶惶不可终日,向长安政府传达想要归顺的信号。这个时候王允如果能够接纳他们,那就天下太平了。结果这个王司徒这会儿犯了道德洁癖了,不允许投降。在这儿毛宗岗批“先赦其罪,后散其兵,而后图之,未为晚也。此是王允失算。”其实就算不跟这几位秋后算账,如果允许他们投降,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来了。王允和董卓的时候懂得什么叫做权宜之计,到这时候反而不懂了。要说原因,其实是王允这会儿当权了,到了发号施令的位置,自我感觉突然过于良好了,有点自大成狂了,这就叫做让胜利冲昏了头脑,不能冷静思考了,于是那四位带兵打破了长安,刚刚安定的局面又乱套了。王允也死了,死得倒是壮烈,但留下一个大烂摊子,也断送了汉朝最后的中兴机会,王允责任大了。以他的水平和心态很难掌控全局,他坐这个位置有点勉为其难了。
王允心态失衡的还有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他杀了蔡邕,其实蔡邕求他:“我正修汉史呢,就算我有罪,你剁我手也好,砍我脚也罢,给我留条命,让我把这部史书修完。”大伙也都给求情。但王允不干,他的理由是汉武帝当初没杀司马迁,让他写完了《史记》,结果里面有好多对朝廷和皇帝不敬的语言,让蔡邕接着修史,保不齐也有这样的话流传后世,所以必须杀。从这点也可以看出来,王允不是个胸怀宽广的人,这就开始限制言论自由了,他要长期当权,估计也是个高压政策的奉行者,老百姓也好不到哪儿去,所以失败就失败吧。
倒是可惜了蔡邕了,他是个有大才的人物,也是个厚道人,死得有点冤。不过在三国那样的乱世,厚道人多半没什么好下场。那么从下一段开始,咱们连续聊几个三国里的厚道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