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路11号—————5年了,欠你们一个完整》
第11节

作者: 雪花银2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和胡知道对视一眼,相互苦笑,真不知道大晚上跑这里来溜马路有什么用?反倒是大头,一副寻人的架势,睁大眼睛前后左右上下周围可着劲儿搜索。甚至连路边的低矮绿化植物丛也不放过。他这个样子,要是海洋还在这里,就算变成蚂蚁也被他翻出来了。
  路边走过来一个拎着红色塑料桶的老头,看大头撅着屁股翻查黄杨木的模样,感到很好奇,走过来问:“小伙子,丢什么了?是不是这个?”说着从塑料桶里摸出一样东西。
  我们过去一看,居然是一台诺基亚N8手机,水淋淋湿哒哒的。
  大头摇摇头:“不是不是,您这哪儿捡来的,大爷运气不错啊。”
  老头说:“啥运气啊,这东西我知道,泡水了一文不值,我开始还以为是条鱼呢。”
  胡知道掏出香烟,递给老头一根,说:“大爷,这附近有鱼钓?”
  老头接过烟:“一听你的话就不是合肥人,古埂水库的鳜鱼可是小有名气啊,不过白天钓不着,要晚上来钓。”
  我说:“为啥白天钓不着?”

  老头说:“那我哪儿知道,都是这么说的,不过但凡水库,都有些邪气,老一辈人说,鳜鱼是淹死鬼变的,白天不出来。”
  我知道,古埂水库就是翡翠湖。离翡翠湖公交站牌并不远,听这老头的意思,翡翠湖好像还有点儿古怪,大晚上钓鱼居然钓上来一台价值不菲的手机。难不成,海洋的失踪和翡翠湖有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日期:2017-01-06 20:12:00
  这时我脑子里的念头非常杂,纯粹属于想不出办法下的胡思乱想。我说:“大爷,我们有个朋友在这附近走丢了,挺怪异的。这一带近些年有没有什么比较奇怪的现象?”

  “奇怪现象?”那老头一愣,“你这是什么意思?你那个朋友咋跑丢的?”
  大头说:“乘公车,上了车,约好了这站下,没见下,人就不见了。”
  老头睁大眼:“呦,是不是黄昏头电视里播寻人启事的那个?”
  我们一齐点头。
  老头咂咂嘴:“那是奇怪,这世上古怪事情多了去,说不清呀,我看你们都年纪轻轻,不应该信这个啊。”

  胡知道说:“真要碰上了,不信也没办法啊。”
  老头说:“你这话说得对,要说我们这里的奇怪事情,最大莫过于和水库有关的那件事了,不过啊,和你们那位朋友失踪恐怕捏不到一块去。”
  我说:“那是那是,我们这也是病急乱投医,您老说说吧,没准能给我们提供点寻人的思路呢。”
  老头找了个路边的花坛坐下来,慢条斯理地说:“你们知道这翡翠湖的由来吗?”
  大头说:“翡翠湖不就是古埂水库扩建的嘛,原先那里鸟不生蛋的,一片废墟。”
  老头说:“你说的没错,我们家原来就住老水库边上的桃源村。要说这古埂水库的真正来历,那也是来头不小的。据说三国的时候,曹操率领83万军队南征,路过我们这里的时候看到连年干旱禾苗枯死民不聊生的景象,很是痛心。曹操可不像三国演义上说的那么坏,他对待自己的百姓还称得上爱民如子的,他在当地调查了一番,决心给我们这儿搞个水利工程,在柯坦镇古埂村,就是现在陈埠社区的那个地方搞个大坝出来,兜住周边两座山下雨时冲下的山洪,形成一个天然水库。据说曹操下令83万大军,每人挑一担土,一夜之间,这条大坝就筑成了。”

  大头说:“原来是这样啊,我还以为但凡水库,都是大跃进备战备荒为人民那会儿搞的呢。”
  老头说:“当然,那个年代也疏通过一次。你们不知道,这古埂水库有一样奇怪,那就是很少淹死人。”
  “没淹死过人?”胡知道也来了兴致。
  日期:2017-01-06 21:03:00
  “不是没有,是很少,合肥有些地方是年年死人,你们不知道吗,什么天鹅湖,黑池坝,年年游泳年年死人,年年死人年年有人去游,很犯怪。”老头话锋一转,变得眉飞色舞,“我们古埂水库就不同了,不但很少淹死人,而且很有几个绝境逢生的例子,明明不会游泳的人,不小心掉到湖心里,居然也能活着爬上岸。”

  胡知道说:“莫非水很浅。”
  老头笑:“水库的水怎么浅得了,当然是有原因的!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这老头还挺爱卖关子,胡知道看他烟抽得差不多了,又掏出一根给他续上,满足他的虚荣心:“你老一看就是渊博的人,给我们讲讲吧。”
  老头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谈不上谈不上,渊博谈不上,不过闹明白这件事,的确还有我的一点功劳在里面。”
  我明白这老头为什么谈兴这么浓了,对着我们三个陌生人一侃老半天的。原来是他本身也经历过离奇的事情啊。当他解开一件灵异事件的谜团时,发现的可能是更加灵异的真相。这种真相又多半是不为社会主流所接纳,所以,他这种“炫功”的心理就很难得到释放,难得碰上我们,一下便引以为知己了。
  老头话匣子一打开,就刹不住了,他不紧不慢地讲起了那件往事……
  日期:2017-01-06 21:17:00
  时光往回倒,80年代。
  桃源村有个村民叫朱奔迈,是个脑子非常活络的人。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桃源村靠古埂水库,这朱奔迈就吃上水库了。
  虽然朱奔迈不会游泳,但却有一套捕鱼的本事,80年代中期,朱奔迈还是用渔网捕鱼。那时候古埂水库旁有三个自然村,水库里的资源自然而然由三村均分,明目张胆个人捕鱼行为是不允许的。所以朱奔迈都是晚上出动,搞条小船,一晚上下个十几网,收获颇丰,小日子过得也还过得去。
  到了80年代末期,大家对钱的渴求越来越强烈,脑瓜子活络的就有些不择手段起来。朱奔迈从一本《故事会》的豆腐干广告上看到了电子捕鱼的信息,就亲自去上海买了电瓶和金属网兜,自制了一个电鱼器。
  电鱼器这东西大概也属于中国特产,是完全违反生态法则的存在。渔网捕鱼小鱼小虾还能从网兜眼里跑掉,继续生长。电鱼器朝水里一戳,直接给水族断子绝孙。大鱼人吃,小鱼小虾不放过,捞起来炒干晒干,变成“猫粮”。
  电鱼的收获比以往网鱼要丰盛得多,朱奔迈越弄越来劲,每天晚上都往水库跑。这天晚上,月朗星稀,朱奔迈拖着那条小木船又下了水库。他常常在水库边上电,那些鱼好像怕了他似的,都躲到水库中央去了。朱奔迈把木船朝水库中央划了划,刚电了两下,忽然间头皮一麻,他依稀看到水库中间的水面上仰躺着一个人,随着水面的波纹微微起伏。
  不会是电死人了吧?朱奔迈吓坏了,他哪里想得到半夜三更湖里还会有人!赶紧把船朝那边划了划,再看时,只见水面波光粼粼,什么也没有。

  朱奔迈胆战心惊,心说这人难道又沉下去了?他本就不是个很高尚的人,回过神来,心里就剩下一个念头,赶紧离开这里!出人命了不撇清关系那是死罪啊。拼命划船朝岸边逃,逃了一段距离,不放心,又回头看看,一看之下更傻眼了,还是那个地方,水面之上,飘着一具惨白色的浮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