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遇鬼》
第7节

作者: 郑贩犒秦师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这个驾驶员师傅邀上几个朋友一起陪同这位老太太来到了大风洞后洞朋友亡妻的坟前,老太太焚烧了香烛后,恭敬地念了一下事先准备的祷文:“千年修来的缘分啊,你们才成了短暂的枕边人,夫妻的恩爱才不过几年,一抷黄土让你俩阴阳相隔,所有这些都是命运的安排。朗朗乾坤,冥冥幽界,生老病死皆有定数,如倒行逆施,假痴情之名而毁生死之异,于逝者何益?于未亡人何功?希望你勇敢面对生死永别的事实,自己及早轮回转世,你所爱之人也因此能尽快摆脱对你思念的痛苦......。”

  一番真挚的祷告结束后,大伙帮忙收拾,一起回到这位朋友家。这位朋友急切地询问老太太祷告的结果,老太太的回答却是让所有人毛骨悚然:当我祷告完以后,我看到你的亡妻在坟墓中伤心地掩泪哭泣,好几次都差不多昏厥过去,她对你的情义如同天地般的深厚,以我多年的经验来看,为了你能过得更好,她估计要忍痛割爱,不再纠缠你了!
  当然,如果她对我的祷告不屑一顾,始终微笑的话,说明她难以释怀对你的爱,宁愿触犯天条也会迟迟不愿意投胎轮回,一定坚持在黄泉路上等你同路的话,你就要穷困终生了。
  果如老太太所言,之后这位朋友事业上一直风顺,现如今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富翁。在此,仅以此篇文章纪念一下这位未曾谋面的伟大女姓,希望她在那边过的也安心如意。
  日期:2017-01-06 15:41:00
  昨天晚上(2014.11.29),我同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席间有个朋友要了我电话,当得知我两个电话都是“554433”结尾时,他委婉地说,电话号码数字逐步变大才利于事业发展。由于人多,我没有机会就此阐述我的观点,在此借助QQ空间表达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数字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汉、苗等古老民族在几千近上万年前就有了数字的概念,而年轻的民族如匈奴到了汉代的时候才从中行悦那里学会了数数,有的原始民族甚至到了近代还不知道1,2,3是什么东西。世界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曾经或正在使用的计数方法有二进制(比如电脑上),十进制,十二进制(如年岁),十六进制(中国古时候重量单位)等等。估计是人有十指,为了利于计数的缘故,现在世界上最普遍用的还是十进制。可见,数字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本就没有体现出什么所谓的凶吉。

  现在世界上认为数字不吉利的主要有西欧“13”,中国的“4”和“14”。欧美人喜欢什么,憎恶什么我们管不了,毕竟耶稣在几号和几个人聚餐,然后被谁出卖,我们中间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也无须知道。但中国人因为“4”同“死”谐音就认为这个不吉利,个人觉得很荒谬幼稚。首先,“4”是个外来字,阿拉伯人发明的,我不懂阿拉伯语,刚用在线翻译查一下,“4”在他们语言中读成“?????”;“死”会读成“???”

  ;英国人把“4”读“four”,把“死”读成“die”或则“dead”。显然,“4”发明者,和全世界的推广者并没有把它同“死”连在一起。在中国,描述三之后五之前的字有四,肆,丁,卯,季和外来的“4”,如果说是发音能决定一个符号“8”的好,“4”的坏的话,古人们为什么不排斥“四”或“肆”呢?恭贺别人会用“四”季发财,形容社会太平会说“四”海升平。另外,洪武(朱元璋自己也是老四),康熙和雍正帝的皇“4”子们都能入继大统,而皇“8”子们不是凄凉而终就是幼年早夭,又作何解释?

  曾经有个朋友同我聊天的时候,说她不喜欢“4”,至于原因吗,你懂的。我就问她,请问电梯楼中“14”楼好不好呢?她说,那是“要死”啊,更不好。我就问她,是“1”不好呢,还是“4”不好,她的回答是“4”不好,才影响了“14”的整体。我接着说,既然“14”是由于受到了“4”的影响才变差的,也就可以肯定的确是“4”不吉利,那么,如果你买步梯房的话,有传说中的吉利“6”,“8”楼和不吉利的“4”楼选择,你会选哪一楼呢?她的选择是“4”楼,最后我告诉她,同是楼房,步梯楼是金三银“4”,在电梯楼就同“死”连在一块,有这种想法是很荒谬的。

  好的电话号码应该是容易被记住,这就是我很喜欢现用这两个号码的原因。如果用“的卢妨主”思维去对待一串数字符号的话是不对的。现在贵州商务厅作为一个政府机构居然也很跟风,很荒谬地把办公大楼的13和14楼变通成了“12A”
  和“12B”楼,看来着魔的人是不分层次的。
  日期:2017-01-06 15:43:00
  2011年7月的某一天的中午,我同朋友黄先生从天安门广场过金水桥,经午门进紫禁城;傍晚时分游到了后边的储秀宫,里面的家具摆设陈旧简陋,完全没有电视里面演的那么气派。触景生情,不由感叹了句,慈禧当年叱咤风云近半个世纪,在她未发迹时,住宿条件是这么的差,比现在的我也强不到哪里去啊。
  当夜,我们回到王府井大街离故宫不远的酒店,洗完澡后,我靠在床上闭目养神,伴随黄先生打游戏敲击的键盘声,我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一伙人飘进来了,为首的一位30岁左右,脸庞洁净无须的中等个男子,他向我作了一下揖,示意要我跟他们走。当时我觉得时间都是大半夜的,而且白天逛了一天也累了,正需要好好休息的时候,这家伙怎么这样不体谅人呢!于是连忙摇手拒绝。哪知,这个男子还是再三强求我跟他走,当时我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火气,准备破口大骂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发不出声音了,心里一惊,意识到自己被鬼压身了。黄先生的键盘声,憨笑声,喝斥猪一般队友声等等都听得清清楚楚,就是自己四肢乏力,动弹不得。正当双方相持去还是不去的时候,这位男子从袖子中掏出一小卷黄绢,缓缓地在我面前平展开,印入眼帘的是两个工整,刚劲有力的‘懿旨’二字,其它的由于字体太小无法看清。此时,该男子大声诵读了起来:“奉孝钦太后懿旨,宣黔阳士人杨昌富入宫觐见”。刚宣读完毕,返脸叫上他身后的另个人,不由分说驾起我双肩就往往外走,`孝钦`是慈禧太后死后的谥号,他们居然要带我去见一个死人,惊恐之心不能言表。

  日期:2017-01-06 15:44:00
  大概过了20多分钟,我被带到一间阴暗狭窄的屋子,细看了一下里边家具才发现自己又来到了白天刚参观的储秀宫!不同于白天的是,这间屋子挤满了端茶送水的艳丽少女,在炕上端坐着一位安详衣着华丽的贵妇人,从脸型轮廓来看,很像历史资料中的慈禧太后,不同的是,她的眼神并没有传说中的犀利威严,恰恰相反,她吩咐下人时说话时语调听起来还蛮和蔼可亲。或许是出于对老人的尊重,我走到炕前,双手抱拳学这电视里面的样子,对老太太作揖施礼,不卑不亢地说道:"须烦劳您两位手下的恭敬邀请,我才有机会来到此地目睹了您的尊容,欣赏您的风采;我是一个成长在遥远、荒蛮地方的人,一直以来没有出过远门也没有见过像样的世面,今天白天有幸登临宝地却无意中说了一些不大不小,冒犯您的话,请您看在我是一个愚钝的乡野粗人份上,不要把我的话往心里去。自我出生以来,我所见到过所有祖父辈直系亲属中都未曾食过清禄,受过皇恩,他们同您都没有所谓的君臣名分,更何况是更年轻的我啊!大半夜的劳师动众就仅仅是为了胁迫我到这里,事情未必有点做过了,现在也不早了,恳请您允许我回去休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