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黄海——晚晴洋务派的兴衰》
第14节作者:
明玉飞鸿 日期:2017-08-20 13:14:02
胡林翼这家伙打仗一把好手,治理内政更是能臣,他负责的湖北本是太平天国的重灾区,他却用他天才般的内政处理能力,把整个湖北治理的井井有条,不仅迅速恢复了生产力,还不断的产生兵源和税收来提供给前线的湘军。
曾国藩后面说道“以湖北瘠区养兵六万,月费至四十万之多,而商民不敝,吏治日懋,皆其精心默运之所致也。”
想到现在的那些官僚,动不动就靠卖地来解决财政问题,呵呵。
岂曰无钱?有我润芝。兴我农商,壮我生产。与子偕行!
这个时候湖北已经成为了整个湘军势力的真正安定大后方,不止在经济层面上,还有政治层面。
当时的清廷依旧很不信任汉人的,谁要是高调了保不准上午立大功,晚上的庆功宴上就被摔杯为号,见了阎王。
清廷不止安插特务和眼线,还派了一个超级大员,叫官文的正白旗人来当湖广总督,美名其曰坐镇后方,协助管理湖南湖北,实际上就是监视对抗太平天国的汉人武装势力,哪个苗头不对就呵斥左右斩讫报来。
这也是胡林翼最艰难,对汉人功劳最大的地方。
日期:2017-08-20 13:14:19
他谨慎小心却不失圆滑,以巡抚大员的身份去给官文的小妾登门祝寿,而在当时,读书人跟别人的妾同台吃饭都会觉得是侮辱。
随后官文超信任胡林翼,信任胡林翼就是信任曾国藩和湘军全体骨干。
汉人们终于得道了放手一搏的机会。
正是胡林翼的委屈求全,处处以大局为重而不逞一时之义气,才成就了后面汉人在地方上开始坐大并成为难以撼动的势力。其中武昌就像一个典型,武昌的文化气息开始改变,甚至为武昌起义奠定了民间基础。
就好比文景两帝忍辱负重积累下的资本才能让汉武帝对匈奴一言不合就开打。
但如果因为这样就说文景两帝窝囊废,武帝才是豪杰,那就太不客观了。
可惜胡林翼走的太早。
前面说过,胡林翼看见火轮吐血,随后病重身亡,这绝不是他真的中了妖法。
那时洋人的火轮速度对比我们的木头船,真的就像马拉车和轿车,连发弩和马克沁重机枪的区别。其中科技含量的断代差异太大!
在那时的教育中可不会提我们是什么苦难的老帝国,而一向都是上国,实际上论生产总值在甲午战争结束前中国的几滴屁一直都是世界第一,所以中国是不能落后的,因为你有钱赔款,但是你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人家就要来欺负你,抢你的银子。
胡林翼一生忧国忧民,在长江上亲眼所见其中巨大的差异,甚至认为这种差异是十匹快马都难以追上的,至少在他自己的有生之年是追不上了。
但他对洋务只是什么都不懂,只是觉得很厉害。所谓的不明觉厉!又着急,因为不懂又只能干着急,这样直接急出了病,加上身体不是很好,竟然一病呜呼。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带兵理念。
日期:2017-08-20 13:14:46
护国将军蔡锷曾编写过《曾胡治兵语录》,书送给了蒋校长,蒋校长拿来翻印后就给这些书签上自己的名字,作为黄埔军校优秀学生的奖品。
润之与中正,对于曾胡治兵都大力推崇,但是通过他们二人的过往来看,中正仅学了皮毛,比如拿来搬个奖什么的。而润之才是学到了精髓,并严重影响了他的思想建设。
胡林翼用兵的核心思想是“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
人民战争的雏形找到了。
虽然说读历史让人明智,可是带上脑袋真的很重要,为什么润之和中正具体实践会差别那么大?
其中的区别难道仅仅是前者把字都模仿了?
胡林翼,萧何没他会带兵,韩信没他会做人,张良没他会理政。
知道曾国藩而不知道胡林翼,知道毛润之而不知道胡润芝,不应该。
日期:2017-08-20 13:15:03
如果没有曾国藩,那这历史舞台将会少很多的人才,而胡林翼成就了曾国藩。虽然他们二人的交情是在讨伐太平天国中建立起来。
可拨开了历史的谜砂又发现抗击太平天国的汉人绝不止是民族矛盾那么简单的问题。曾国藩呼吁:“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想到把家庭的单位给拆散还义正辞严的跟我说大家都是兄妹,然后折算成兵源和人口按军事化管理,还要拜他那个莫名其妙的神,真是不寒而栗。
我若是出手在那个时代,虽然我极度讨厌清,但也站在曾剃头那边。
倘若没有这些人,那就好好的想一想历史的因果关系。
因为在那个大变革时代,清的坐大已是既成事实,汉人没有权利,同胞几乎都是文盲,国际大环境是帝国主义至上,反正就是我有本事抢我就来抢你,只要我划算。你能怎么办?你也很无奈啊。一味惩一时之气自己打烂一切最终倒霉的是广大基层同胞。把义和团换上来搞内政搞外交,你觉得如何?
恐怕他们的外交方式就是一上来就表示要和你同归于尽,打不过又一窝蜂的逃跑,顺带把同样是苦难的同胞给洗劫一把。
不继续假设了,准备下一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